APP下载

惯于得到与乐于付出

2018-05-14文敏

杂文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腊味外孙小儿子

文敏

一个大户人家突遭无妄之灾,不仅家财丧尽,而且无处容身。这家有两个即将成年而尚未自立的儿子,托付给谁呢?亏得这家老太爷是个乐交朋友的人,一个朋友常年受恩于他家,一个朋友常年帮衬他家。老太爷将两个儿子找来,商量投奔哪位朋友。大儿子认为应该投奔常年帮衬他家的朋友,因为他们乐于助人;小儿子认为应该投奔常年受恩于他家的朋友,因为这家必然知恩图报。

情急之下,老太爷很含糊,心里没有了主意,于是就给两个儿子凑足了盘缠,让他们投奔各自认为可靠的朋友。结果呢?那位常年帮衬他家的朋友,非常自然地接纳了大儿子,送大儿子完成学业,东山再起。常年受恩于他家的朋友,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小儿子。但当知道他家遭难时,这位朋友断然变脸,小儿子只得流落街头。

有的人惯于得到,有的人乐于付出。这讲起来像是故事,其实很可能在哪家都存在。

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惯于得到的一般是弟弟妹妹,乐于付出的一般是哥哥姐姐。孩提时代,父母也多少偏袒弟弟妹妹一些,总是要求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这样相处的时间久了,很自然地就形成了惯于得到和乐于付出的模式。

去年是父亲的八十大寿,我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带着从美国回家过年的儿子,回乡下老家给父亲祝寿。看到大孙子,老爷子由衷地高兴。因为我外出已经近四十年,对家乡的乡俗很不了然。于是,我就请所有长辈来吃饭,不收一分钱人情。母亲早逝,母亲这边的长辈也大多过世,我就请了爱珍表姐。

表姐带来了她的一孙一外孙。一转眼近二十年没有见面了,我就准备了给她孙子外孙一人一个红包。怕她不收,不敢多给,本来一个放一千的,只得改成一个五百。就这样,也是打架似的不肯要。她给我准备了一包我爱吃的腊味,有猪肉、猪心等。听她那口气,腊味里肯定有东西。我一翻找,果然,一摞不小的钱。我说你这是干什么?她说是给儿子的压岁钱。这我无论如何不能要。儿子北大毕业留美,已经在华尔街上班。即使按照乡俗,也不该再拿压岁钱了。她的理由“很足”:这么多年都没给,好不容易见一次,补给。我说我很珍惜你的礼物,也肯定接受,但如果你要“做手脚”,我只好连腊味也不要。

好说歹说,说得我眼圈都红了,表姐终于收手不再坚持。送他们上车走后,在送父亲回家的车上,父亲拿出两个红包,说是爱珍姐给的,我一看,就是我给爱珍姐孙子和外孙的。

我的这个爱珍姐就是那种最典型的只乐于付出的人。在她九岁的时候,爹死娘嫁人。她還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最小,还未满周岁。这样的三姐弟,就是在一个以爱珍姐为家长的家里长大的。最后她自己和妹妹出嫁,弟弟成家,都是爱珍姐一手操办的。其中的艰难苦楚,绝对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爱珍姐到了婚嫁的年龄,因为聪明能干肯吃苦,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上门提亲的踏破门槛。从九岁开始当家,把弟弟妹妹带大,把家里收拾得像模像样的铁的事实,是爱珍姐最好的征婚广告。姐夫虽家在农村,却是煤矿的正式工人(不是合同工),这在乡下,绝对是众女追寻的金龟婿,但他就是钟情于我的爱珍姐。毫无客气地说,我的爱珍姐就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姑娘。

爱珍姐出嫁了,但家里的弟弟仍然靠着她。张罗提亲靠着她,操办婚事靠着她。开春了,要买农药化肥,找爱珍姐;秋收了,要请人工,找爱珍姐;老婆要生孩子了,找爱珍姐;房子要翻修了,找爱珍姐;要起新楼房,当然也是找爱珍姐……甚至卷入邻里纠纷,还是要找爱珍姐。

爱珍姐离我家有几十里地,一天来回非常紧张,但她每年要来给父亲拜年,除带礼物外,出手至少两百以上……就这样近二十年得着她的礼,我想还她一回情,被她顺手给了我父亲。

猜你喜欢

腊味外孙小儿子
对视
SAUSAGE FEST
腊味与年味
山鸡舞镜
不同寻常的暑假
外孙啊,姥爷想念你
爷仨钓王八
外孙的『不倒翁』
没收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