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做人者不讨债

2018-05-14吴敏文

杂文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员会做人交情

吴敏文

社会生活中,有一门很深的学问叫“做人”。所谓“做人”,其实就是处理人际关系。中国社会历来欠缺个人融资渠道,借债、讨债、还债,就成为“做人”这门学问中的“硬功夫”。鉴于有“欠债的是大爷,讨债的是孙子”之说,“讨债鬼”也是一句非常恶毒的骂人话。因此要在“做人”这门学问上过关,得到“会做人”的肯定,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不讨债。

“不讨债”的成因与成色,也有不同。有的不讨债,是真诚情愿的。

道光十八年(1838年)春闱,时年28岁的曾国藩高中进士,入翰林院。道光二十年(184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始做从七品的小官,岁俸加月费银,全年收入不过六十三两。当京官十年,因为曾国藩刻苦自修且为官勤勉,屡次朝考成绩优异而连升四五级,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曾国藩一跃而为二品大员,以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

但因清朝官员俸银很低,二品大员年俸也就四百两银子,加上曾国藩为官清廉,不屑于投机取巧为己牟利,当咸丰二年外放江西乡试正考官、得讯母亲病逝直接从江西回湖南老家守制,交给儿子纪泽操办全家还乡之事时,曾国藩家的经济状况是旧债新欠达数百两。十年京官,二品大员,还乡之际竟然一身旧债、两袖清风,曾国藩堪称清官无疑。

曾国藩欠人家的债,同时人家也欠曾国藩的债。朋友欠曾国藩的债,总数不下千两。对欠自己债的朋友,曾国藩将心比心,心存恕道,嘱咐儿子纪泽切莫催要。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是这样说的:“找我借钱的,都是比我光景还要差的穷朋友,咱家虽有旧债要还,但也不能向这些人索要。有些穷朋友看我家要还乡,家境也不宽裕,可能会千方百计凑钱来还,还来也要退给人家。既然我不能还清别人的欠账,人家欠我的又要人还,这就有违恕道了。”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曾国藩不去催讨别人欠自己的债,完全出于真心诚意,并非不得已而为之;既是体谅欠他债的朋友的难处,同时也是对自己道德品质的要求。曾国藩最终能够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从他中年以二品大员离京时的境况和应对,可见端倪。

有的不讨债,是半情半愿的。

在上海滩的“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杜月笙怎么个会做人法呢?我想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不讨债。

杜月笙幼年穷苦,父母先后亡故,4岁失怙,14岁时到上海滩水果店当学徒,仍是衣不暖食不足。后加入青帮,靠上青帮老大黄金荣,以其机灵诡诈,善解人意,从此发迹。人生顶峰时在上海滩呼风唤雨,杜某人跺跺脚,整个上海滩都要晃三晃。

1951年,杜月笙病危,清楚自己快要不行的时候,他叫来大女儿,从香港汇丰银行拿回一包东西,里面全是向杜月笙借钱的借条:最少的一张是5000美元,其中有一张是500根金条,也还算是少的,借款人不乏当时的国民党军政核心人物。杜月笙一张一张看,一张一张撕,女儿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掉?”杜月笙说:“我是不愿意你们去要錢,我不想让你们在我死后去打官司。”

杜月笙非常自得的名言是:“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我说杜月笙的不讨债是半情半愿,世界上最还不清的债,其实是人情债,杜月笙存下的“交情”,是要生息的。杜月笙从一贫如洗到荣华富贵,靠什么在上海滩呼风唤雨?一是靠他的交情让一帮人为他打杀拼命,二是靠花他钱的那些权势人物,给他撑着场面。临死前撕掉那些巨额借条,是因为这些东西或许不仅要不回来,还会给后代惹祸;毕竟他杜某人已经归西,他的那些交情,很多也就一笔勾销了。

还有一种不讨债,是超脱和智慧。

著名学者钱锺书,一生著书等身,自己和夫人杨绛生活简单,巨额的稿费成为有人向他借钱的理由。拒绝显然得罪人,来者不拒又恐欲壑难填,怎么办呢?钱先生想出一招:折半奉送。你不要拿走那么多,我也不指望你还,即时两讫。钱先生省了惦记着人家还钱,拿走钱的人,也不好意思再来了吧。

猜你喜欢

大员会做人交情
装傻
真正的交情,向来素淡
关爱青少年的“三大员”吴秀仓
反腐要盯住“一把手”“两大员”
交情分几种?
一个深爱青少年喜爱的“三大员”
做人
聪明的理发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