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劝君莫骂杨振宁

2018-05-14司徒伟智

杂文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李杨李政道杨振宁

司徒伟智

一篇采访文章评述晚年杨振宁,“盛名之下重回故乡,遇到的并不全是温情和善意”,相当的含蓄委婉。依我看,直白些说,某些场合近于动辄挨骂。

即如近年他呼吁高能所推迟建造大型加速器,科学探讨,建言献策,碍着甚了?可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都行,轮到杨振宁这一家,又是不行,一鸣就挨骂。且诸多网友,习惯牵二挂五翻旧账,什么当年不回国啦,入美国籍啦,得诺奖属“给老外见面礼”啦……老谱袭用,信手即来。

动辄“抛砖”,不是不可以,只要抛得在理。现在问题却是,人家说得分明,“不是反对建大型加速器”,而是主张目前缓建,以将其势必占用的天价经费分配给更多更紧切的项目。你却置若罔闻,硬套上“嫉妒同行成功”“怕后辈超越自己成就”云云,强加于人乱抛砖,有点不讲道理。

还有论者索性再进一步,连杨氏的成就也打个问号。问号没有打在其学术价值上(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奖,举世公认,自无可争),却打在精神价值上,即质疑杨氏答记者问时说过的:“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也是呀,现如今,泱泱中华年年岁岁斩获的世界大奖钵满盆满,凭啥就从前你们那诺奖特别神奇,竟“帮助改变中国人”什么来着?值得恁多优待,还给奉上清华园小洋楼?哼!

这该叫看问题缺乏历史主义。就说奥运冠军吧,今天男女老少一概能脱口而出者,依然是许海峰。就为1984年,他的一串枪响赢来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于是乎举国欢腾,全民鼓舞。到时下,每一届奥运会我们奖牌总数都位居前三,金牌几十块,冠军一长排,媒体图片琳琅满目,却很难记清每位冠军都姓甚名谁,此即“第一”的力量。从无到有,万事开头难,是质变。从有到多,也大不易,属量变。

杨振宁恰是带来了质变。炎黄子孙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已不算太少;即使限以获奖当时为中国籍者,则前有李政道和杨振宁(李杨加入美国国籍都在获诺奖之后),后又有屠呦呦。林林总总之中,李杨为第一。诺奖还是诺奖,科学价值相同,但是激励价值已然不同。现在每得一回诺奖,你我自然都兴奋,却不再会激动。盖为“中国人笨,不懂基础科研”的早先自卑心理,不说因李杨获奖一扫而空,也是消解大半。

一位激励过民族大众的科学巨匠,我们要敬重他。线上线下,切忌轻蔑他——“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就讲不过去了。他晚年海归,教诲后学,献计献策,报效祖国(并已于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给予适度生活优待,我看天经地义。燕国对待郭隗这等地方级人才尚且“筑宫而师之”,那么两千年后,依然在燕赵旧地,给杨振宁这位世界级人才提供一座小楼的居住权,不亦宜乎?

至于看不惯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谈什么事都拉扯上,以己度人,骂骂咧咧,形成网上合唱,更是庸俗可笑。老夫少妻,老妻少夫,自古有之,无碍风化,何劳惊诧。合不合得来,长久不长久,且让“两人世界”自个儿體会去。“风吹皱—池春水,干卿底事?”

近来好写打油诗,临末手痒,又拈出几句供哂正——

劝君莫骂杨振宁,老来续弦又何妨。

说长道短寻常事,第一功勋在诺奖。

猜你喜欢

李杨李政道杨振宁
Current oscillation in GaN-HEMTs with p-GaN islands buried layer for terahertz applications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李政道先生画中的科学元素
Effect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borosilicate matrix blue–green emitting color conversion glass ceramics∗
李政道和秦惠箬的芝城之恋
杨振宁的放弃
第二颗纽扣:失恋博物馆“镇馆故事”
李政道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