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说“眼睛”

2018-05-14沈栖

杂文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明礼貌张贴眼神

沈栖

说起“眼睛”,人们最常见的是将它喻为人的“心灵窗户”。这说明眼睛能最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心灵,透过一个人的眼神大致可以窥察其喜怒哀樂,洞见其思绪心迹。

美国“9·11”事件之后,全球为如何分辨恐怖分子绞尽脑汁。全民身份登记和指纹登记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证件可以造假,整形外科手术亦可以改变指纹。于是乎,比利时难民事务委员会主席帕思卡尔·斯梅提出一个颇有意思的建议,即:通过视网膜扫描来鉴别其身份,因为眼睛暂时还不能造假。据说,欧盟一委员会已经开发出了视网膜身份识别系统,并提交联合国讨论。

以眼睛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听起来似有些玄乎,但它基于这一前提则是毋庸置疑的,即:一个人的眼神是无法伪饰的。社会心理学家分析:识别一个人是否说谎,首先不用细心分辨其内容,只要视察其眼神。小孩不会说谎,因此他的眼神永远是那般的纯真!

时下,社会力倡文明,人们往往注重通过行为举止和言辞来衡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其实,文明和眼睛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眼睛摄入万事万物,经过大脑加工,才想象和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的一言一行首先源于他的眼睛,看到了何事何物,才决定采用何种行为,表达何种意见。有学者建言“学点眼睛和文明礼貌逻辑学”,这不失为一种卓识。

眼睛和文明这层关联理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不动声色之中使用眼睛,也应该成为文明礼貌的一种“道具”。且不说遇到意气相投者,用“青眼”相迎,遇到不遂心意时用“白眼”看世瞧人,就说日常生活中,讲文明礼貌还真的首先靠眼睛哩!诸如:在公共场所看见老弱者礼让;十字路口,看见红灯自觉驻足;在旅游胜地看见有垃圾杂物主动捡起来扔入垃圾箱;看见有人随地吐痰上前劝阻;看见歹徒行凶见义勇为……某市一个政府代表团赴德国招商引资,借驻德大使馆举办答谢会。席间,团长忙于应付,在与一位德国企业家握手时没有正视他的眼睛,顾左右而言他,企业家感觉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当场表示“我的企业不欢迎他”,并拂袖而去。看来,讲究文明礼貌,还得学会多用眼睛———用自己的眼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监督他人的行为。可以毫不夸饰地说: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与每个人在公共场合恰当地使用眼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人人多用眼睛看世界,言行文明,就会多一份自律,多一份他律,随之也就会多一份文明,多一份和谐。

眼睛确实可以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根据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通报》报道: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家最近进行了一项测试,他们在校内工作区设立了一台自动饮料机。饮料机上注明所有来此取饮料者必须主动支付相应的钱款。连续10周,研究人员在饮料机上方轮流张贴“眼睛”和“花朵”两个标志,每周换一次,以观察这两个标志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张贴“眼睛”标志的5周内,饮料机收入比张贴“花朵”标志的5周高出276%。这说明,人们取饮料时看到“眼睛”的标志,似有他人注视,会自觉地付款。

“眼睛”标志确有警示作用,人们看到时会自然而然地约束自己,避免不良行为发生。

猜你喜欢

文明礼貌张贴眼神
在小区张贴判决书引纠纷
生命的顽强
搞笑秀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
人小鬼大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