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祭祀之礼:穿越千年,彰显敬与孝的岁月留声

2018-05-14博士

小演奏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烈士亲人礼仪

博士

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于天地、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自然决定着是否风调雨顺,天气决定着农业收成的好坏,所以那时的人们对于天地神灵、自然万物充满了敬畏和感激之情,也逐渐形成了祭祀天地祖宗的传统。

我国的祭祀分为两类,一类是祭祀自然神灵,包括祭祀天地日月社稷以及风雨雷电山川河流等,另一类是祭祀人物,包括祭祀历史功臣、民族英雄或家族祖先等。

皇帝祭天:最高的祭祀礼仪

祭天是古代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因为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即“上天之子”,因此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祭天。据记载,中国早在周朝时就形成了完善的祭天仪式,每到冬至这一天,周天子都要在国都南郊举行盛大的祭天礼,之后祭天仪式便被皇家延续下来,又经秦汉唐宋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古人对祭天非常重视,以祭天场所之一北京天坛为例,其原占地为272万平方米,面积比紫禁城还大。祭天前,皇帝要在斋宫斋戒三天,而斋宫是皇帝来天坛祭天前斋戒沐浴的地点,祭天的前一天,皇帝在大驾卤簿的簇拥下启驾出宫前往天坛,并在祭天台的昭亨门外下辇,进行一系列祭祀礼仪活动,然后返回斋宫后在第二天举行祭天盛典。

祭天礼中讲究很多,其中较为有影响的是设置斋戒铜人,这一讲究最早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末的战乱中揭竿而起,建立了大明王朝,他认为自己能取得胜利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所以他他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为了使这种感激表达得更加虔诚,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命大学士撰斋戒文、令礼部铸铜人以示警。此后,祭天不仅是明清两朝的一种制度,皇帝斋戒前铸铜人以示警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惯例。

祭天过程礼仪复杂,一般有九个仪程,而且各仪程需要皇家礼乐队演奏不同的乐章。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到送神要下跪七十多次、叩头二百多下,全程历时约两个多小时,如此繁荣的礼仪对帝王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皇家的祭祀现场有严格的礼仪要求,陪同官员必须虔诚肃穆,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咳嗽吐痰,不许走动喧哗,不许闲人偷觑,不许紊乱次序等,否则将被严惩。

礼敬烈士:吃水不忘挖井人

皇帝祭天已成为历史,但感恩先烈、表达追思是我国的优良传统。2014 年,我国将9月30日确立为烈士纪念日,并颁布了《烈士公祭办法》,规定在清明节、国庆节或重要纪念日期间应当举行烈士公祭活动。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当天,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就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的仪式。

我国的烈士公祭有九项程序,包括主持人向烈士纪念碑行鞠躬礼、宣布烈士公祭仪式开始、礼兵就位、奏唱国歌、宣读祭文、少先队员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向烈士敬献花篮或花圈并奏《献花曲》、整理缎带或挽联、向烈士行三鞠躬礼、瞻仰烈士纪念碑,其中有些程序是国际通用的形式,例如献花圈、默哀等,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烈士公祭日活动中均有这样的内容。如每年的11月11日是英国的烈士纪念日,当天英国女王及爱丁堡公爵在威斯敏斯特举行默哀纪念仪式,首相要向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老兵们还会举行大规模游行。除此之外在我国的烈士公祭仪式中较为引人注意的是按照我国传统习俗规定宣读祭文。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历史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等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沉哀思,情感真挚,千百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颂。宣读祭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祭奠方式,我国在烈士公祭时规定宣读祭文就是用中国传统习俗来哀悼死者。

除了公祭烈士外,我国还有公祭死难同胞的纪念活动,如每年12月在南京举行的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活动。进行这类公祭时,必备的礼仪议程有活动现场的国旗要降半旗,参加人员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唱国歌、默哀,政府机关拉响防空警报,社会上的汽车、火车、轮船齐鸣汽笛,路上行人就地默哀等。

家族祭祀:慎终追远显民德

在中国历史上,家族祭祖祈福的重要性仅次于祭天,《史记·礼书》中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说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对家族祭祀重要性的反映。

家祭,是民间祭祀的一种形式,也是我国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布衣家庭,都有各自祭祖的方式礼仪,其中中原士族的祭祀活动流传最广,而且一直被后人们延续着。

南宋嘉泰元年,监察御史汪义瑞返回家乡歙县会昌乡,那一年距离他的母亲去世已有两年,汪义瑞此次返乡的目的是筹办母亲的“大祥”之礼。汪义瑞官至枢密院编修,在讲究孝道的封建社会,朝中做官的汪义瑞要抛开朝中事务在家乡开建家庭祭場祭祀母亲以显孝道。汪义瑞请来道士并设立道场做法,祷告神灵超度亡魂升天,做法时间长达五昼夜。依照礼制,在这个法坛结束时,汪义瑞又向母亲的坟地投送了一份刻有记录整个祭祀过程的龙简,借此希望天地神灵知晓祭祀过程,保佑逝者的灵魂。这份石制的龙简被埋入地下后,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黟县的一位农民在耕地时无意中挖出,随后才被黟县档案馆征集进馆,使得今天的人们能通过其上的文字一睹当年民间的祭祀场面。

那么,按照礼法传承,适合如今社会的祭祀有哪些呢?

首先要选对时节,人们大多在春天祭祖,《礼记》中认为春天雨露滋润了大地,有才识的人走在大地上,一定会有感恩先祖的心情,所以春天是最适宜祭祖的时节。

按照传统,中国人春天祭祖选在清明时节。由于现代社会不可能为每个家庭建祠堂或祖庙,所以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不像古代那样在祠堂举行,而是在祖先的墓地举行。祭祀祖先的前一日要准备好所需的祭祀物品,祭祀物品日益精简,或者采取更为精神化的礼敬方式。祭祀在传统上是为祖先追养继孝,所以古代传统的祭祀程序往往需要“省牲涤器具馔”(《朱子家礼》),即需要准备祭祀用的牺牲、酒和礼器等相关物品,现代祭礼则准备纸钱、香烛、鲜花和酒即可。烧纸钱旨在表达后人承担对祖先追养继孝的精神道德义务, 香烛在传统思想上认为青烟缭绕上天是有人神沟通作用的东西,鲜花是现代才兴起的表达敬意的方式,敬酒则是延续传统的礼仪。

《礼记》中规定,祭祀前人们要在内室调整身心、安定心志,这叫“做斋”,斋是诚信至极的事,有了诚信才能与逝去的亲人相互沟通。在做斋的日子里,人们对逝去的亲人要“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心中要常常浮现出所祭奉亲人的音容笑貌。而现代人的做斋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但也要求在祭祀时心怀感恩,孝敬虔诚。

看一个人祭祀的神态就可知道其是否孝敬,若他站立时恭敬地微屈身体,进前时面色和悅以示恭敬,用进献祭品时虔诚地希望神灵享用,撤下祭品退后时庄重的神色还一直留在脸上,正应了“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这句话。可以说祭祀之礼中,一切行为所体现的核心精神就是一个“敬”字,所谓“身致其诚信,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礼记》中说祭礼出自人们的内心,即内心怀念逝去的亲人,表现出来后就是祭礼。因此,只有贤德的人才能透彻地了解祭礼的意义,并且贤德的人举行祭礼后必然受福,这个福并不是世俗所谓的福,而是指百事顺利的寓意。无所不顺称之为“备”,就是说在内能尽自己的心意,对外能完全顺从天道。因此,贤者的祭祀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诚信和忠敬之心,用器物供奉,依礼而行,以乐慰藉,合乎时节地进献洁净祭品,如此而已。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首先是要扫墓,即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食物供奉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坟墓上压些纸钱,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之后,可围坐在坟前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孩子还会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串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文明祭祀:环保低碳新风尚

随着全球变暖,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一股文明祭祀之风悄然兴起,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还有些人已不再扶老携幼地去墓地凭吊,而是通过互联网献一束鲜花、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蜡烛,表达自己的追思和感怀。

家庭悼念:既不到墓地或骨灰堂祭扫,也不使用金斗银山、锡箔纸钱等用品,而是在亲人遗像前供奉一炷清香,家人围聚在一起鞠躬、默哀,静静追忆亲人。

祭酒祭奠:既可在家里,亦可在亲人遗像前或墓碑前,摆放一盘亲人生前喜爱的果品,奉上一杯清酒后默念悼文,一家人集体举行祭酒礼仪。

网上祭扫:选择祭扫网站注册“虚拟公墓”后,便可随时上网进香,还能进行网上献花、献歌、点烛等祭祀仪式。

鲜花祭祖:用鲜花扎一个花圈或买一束黄白相间的菊花,在墓前或骨灰堂内供奉,以表达思念之情。

植树扫墓:选择晴天时买一株翠柏或青松,带上锄头、铁铲,在亲人墓位旁一边植树追思一边播放哀乐,既环保又有意义,一举两得。

撮土追思:在家乡撮一捧泥土带到亲人墓前徐徐撒下,再洒一杯黄酒,插一朵白花,简单的祭祀仪式同样也能追思亲人。

往生回忆:将已故亲人生前的照片、录像资料制作成光盘,组织全家人和亲朋好友一起观看,还可以在家属中选一名代表宣读祭文或叙述亲人的生前故事追忆亲人。

古都西安,一场唐代皇家祭天礼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行,鼓乐声中,大家跟随巡游的队伍一起梦回大唐,零距离接触唐代的国礼。伴随着雄浑磅礴的大唐鼓乐,大唐皇帝銮驾从丹凤门鱼贯而出,由皇帝皇后带领文武大臣穿越金水桥后进入含元殿开始祭天大典。通过乐祭、舞祭、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等程序,展现了唐代皇家的独特礼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千百年来,对国家来讲祭祀比用兵还重要,而且从皇家的祭天到民众的祭祖都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更有必须遵守的礼仪。那么,这些渗透到国人骨髓中的祭祀礼仪都有哪些呢?

猜你喜欢

烈士亲人礼仪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亲人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念念不忘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亲人( 连载一)
筷子礼仪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礼仪篇(下)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