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05-14胡冰冰刘琪郝丹炀吕爽

大经贸 2018年3期

胡冰冰 刘琪 郝丹炀 吕爽

【摘 要】 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现实意义。传统的静态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具有假设参数在不同时间段固定不变的缺陷,为更好地明晰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本文采用基于Tornqvist数量指数的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研究方法对2000-2016年湖北省的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相对市场竞争度、相对产业结构、相对财政收入、相对对外开放程度均对湖北省纵向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及研究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相对全要素生产率 相对产业结构 相对市场竞争度 相对对外开放度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运行迈入新常态,湖北省也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保罗·克鲁格曼曾在其论文《亚洲奇迹的神话》中提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要素积累而非技术水平提高来实现的,表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湖北省也不例外,这种不注重经济质量的增长模式并不持久,过低的全要素生产率难以支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要素价格上升和传统驱动力的衰减,全要素生产率将会成为湖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对湖北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会逐渐上升。本文将测算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如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出政策建议,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好地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发展。

一、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估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主要分为参数法、半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目前我国学者在测算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时偏好使用索洛余值法、DEA-Malmquist指数法等方法,虽然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些方法更为适用,但其作为静态研究方法仍具有缺陷,其假设参数在不同时间段内固定不变,而湖北省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经济特征,这与静态研究方法的假设产生矛盾,因此可能导致静态研究方法下测算的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存在偏差。本文采用的由Feenstra et al(2013)提出的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改善了静态研究方法参数固定不变的假设,其从动态研究的角度更好地明晰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下,同一个经济体在相邻年份的要素投入的Tornqvist数量指数Q为:

其中,L为湖北省投入的劳动要素,K为湖北省投入的资本要素,考虑到不同年份价格指数的影响,本文对资本存量数据进行了不变价处理。α为劳动收入份额,由湖北省各年的劳动者报酬占当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β为资本收入份额,在满足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可由劳动收入份额推算得出。2000-2016年的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收入份额、资本收入份额可通过对应年份的《湖北省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在此基础上,可计算湖北省在相邻年份的相对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表1,在2000-2016年期间,根据湖北省纵向相对TFP的变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高全要素生产率阶段(2000-2007年)、中全要素生产率阶段(2008-2011年)和低全要素生产率阶段(2012-2016年)。

在2000-2007年期间,湖北省纵向相对TFP的均值为1.0366,年平均递增率为4.18%,该阶段的纵向相对TFP及其增长率均处在较高水平,属于高全要素生产率阶段;在2008-2011年期间,湖北省纵向相对TFP的均值为1.0100,年平均递增率为0.99%,该阶段的纵向相对TFP及其增长率均低于第一阶段,维持在中等水平,属于中全要素生产率阶段;在2012-2016年期间,湖北省纵向相对TFP的均值为0.9834,年递增率为-1.66%,該阶段的纵向相对TFP水平最低,同时呈现出逐年递减的特征,属于低全要素生产率阶段。综上,在2000-2016年期间,湖北省纵向相对TFP水平依次呈现出增长、平缓、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能愈发艰难,但资本要素、劳动要素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影响逐渐减弱,TFP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强,研究如何提高TFP对经济体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下文将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湖北省纵向相对TFP的影响因素分析,辨析湖北省纵向相对TFP的驱动因素。

二、回归模型与结果分析

(一)回归模型设定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的经济特征,本文选取湖北省纵向相对RTFP为被解释变量,初步将相对市场竞争度、相对外商直接投资、相对产业结构、相对对外开放度、相对财政收入、相对研发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得到基础的实证回归模型:

t=2000,2001,……,2016

其中,RTFP为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rassert为相对市场竞争度,市场竞争度使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的比重来表示,而相对市场竞争度等于各年的市场竞争度除以2000年的市场竞争度;RFDI为相对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使用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而相对外商直接投资等于各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除以2000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rindustry为相对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使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而相对产业结构等于各年的产业结构除以2000年的产业结构;ropen为相对对外开放度,对外开放度使用进出口总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而相对对外开放度等于各年的对外开放度除以2000年的对外开放度;rrevenue表示相对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使用财政收入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而相对财政收入等于各年的财政收入除以2000年的财政收入;RRD表示相对研发投入,使用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内部支出金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而相对研发投入等于各年研发投入除以2000年的研发投入。β是常数项,ε是随机变量。2000-2016年的相对市场竞争度、相对外商直接投资、相对产业结构、相对对外开放度、相对财政收入的数据可通过对应年份的《湖北省统计年鉴》计算得出,2000-2016年的相对研发投入可通过对应年份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二)回归结果

为了考察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本文将2000-2016年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进行回归估计。为了避免时间序列数据所存在的伪回归现象,在保证数据特征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对所有样本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在模型1中,对全部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部分变量的系数与预期不符,模型结果并不理想。随后,对单个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在模型2至模型5中,本文分别对湖北纵向相对TFP与相对市场竞争度、相对产业结构、相对财政收入、相对对外开放度进行了全样本回归,以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与预期相符,而相对外商直接投资变量的系数为负,与经济事实不符,且该变量未通过平稳性检验,相对研发投入变量的模型结果显示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在模型选择时剔除了相对外商直接投资、相对研发投入变量,并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相对产业结构、相对财政收入、相对对外开放度三个变量,得到模型6。在模型6中,所有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与预期相符,回归结果良好。综上,有理由认为2000-2016年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最优回归模型为模型6。

根据表2模型6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相对市场竞争度、相对产业结构、相对财政收入、相对对外开放程度均对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

相对市场竞争度在模型2、模型6的系数均为正,我们可以得知相对市场竞争度对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度的提高,在位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获得更为可观的经济利润,将会产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实现企业规模优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经济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最终表现为该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这与我国其它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例如简泽(2012)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的引入与增强有利于企业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相对产业结构在模型3、模型6的系数均为正,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增加,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上升的规律。湖北省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转移,由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移,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因此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素、资源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集聚,区域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也会得到提升。此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流通,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全要素生产率。这与赵彦云等(2011)的研究成果一致,表明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对财政收入在模型4的系数为负,在模型6的系数为正,认为相对财政收入對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政府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增加其对科研机构、企业研发经费的补贴,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积极进行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税率的高低会直接扭曲企业的生产行为,税率过高会导致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于社会最优规模,使得企业无法正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张明(2017)的研究表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会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肖光恩(2011)也提及财政收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对对外开放度在模型2、模型6的系数为正,其对湖北省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效应、竞争效应两种机制。首先,省内企业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学习到更为先进的国外技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促进技术的专一和扩散,最终实现自身的技术进步。其次,对外开放度的提升使省内企业的竞争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出于生存、逐利的本能,将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李国璋等(2011)、刘文君(2013)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三、结论与政策

为了全面明晰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了解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本文测算了2000-2016年湖北省纵向相对TFP,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6年期间,湖北省纵向相对TFP可以分为高、中、低全要素生产率阶段,相对市场竞争度、相对产业结构、相对财政收入、相对对外开放度均对湖北省纵向相对TFP产生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改善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第一,提高市场竞争度,实现市场竞争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建议打破行政垄断等体制性的障碍,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同时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消除市场分割、要素定价扭曲,切实发挥市场选择的机制,进一步降低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度;第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要素资源最优配置。为了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凸显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引导要素资源从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进行转移,在有限投入的约束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紧抓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调整的机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促进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经济中的占比,进而实现区域层面上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第三,提高对外开放度,通过学习效应、竞争效应传导机制促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扩大对外开放规模,增加对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完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制、提高海关效率,建设湖北省跨国贸易平台,建立更为完善的开放性经济体系,此外,引导企业进行有序的国际竞争,提高对外开放对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Feenstra, Robert C., Inklaar, Robert. and Timmer, Marcel P. ,2013,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Penn World Table[J],mimeo,www.ggdc.net/pwt.

[2] 赵彦云、刘思明:《中国专利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1988~2008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3] 李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增长核算与前沿面分解视角的梳理分析》[J],《管理世界》2016年第9期。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专项资助(项目编号:2017Y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