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文献述评

2018-05-10李莉

关键词:适应性研究者水平

李莉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的梳理,就近二十年国内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合,归纳,并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小学生;学習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教育教学实践也表明,学习适应问题已成为制约学生学习进步,导致学业不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领域开始了对学习适应性的大量研究。本文对其作简要的述评。

一、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

1. 总体水平

国内研究者多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选取特定的研究对象,通过量表或问卷进行测试,经过数据分析,了解总体水平。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现状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

戴玉红(1997)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学3—6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平均等级达到中等,优秀率只有1.86%,远低于全国的理论水平。徐亚青(1998)在上海市某小学进行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二年级小学生有43.03%的学生处于学习不适应状态。邵红(1999)对乌鲁木齐市某小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各年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分布大致呈正偏态分布,处在中上等(35.2 %)及优等(12.9 %)学生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中等(13.8 %)及差等( 2.2 % )学生,说明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总体水平较高。杨广兴,幺青(2000)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某校三、五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的平均等级为3.39,五年级平均等级为3.57,优秀等级7.54%。研究认为小学生三五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相当良好。杨雪梅(2001)对四川省达州市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适应性平均等级在2.86---2.31之间。总体水平较低。白晋荣,刘贵文等(2002)对石家庄市288名小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研究发现,小学生总体学习性水平比常模高很多。王斌(2003)选取苏州市三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良好。田澜(2004)以重庆市某小学四五年级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四五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率分别为36.7%、38.6%。李玲,李辉,廖全明,沐伟(2005)对昆明市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率达到42.8%,水平较低。赵桂凤(2006)以北京市某城区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各因素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所占比例较大。涂芳(2007)对湖北省咸宁市某校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所测学生整体的适应性好于全国总体情况。孟萍(2013)对天津市三所小学318名小学一年级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情况调查,得出结论: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整体较好,中等及以上适应水平的分布高于全国常模。刘曼曼(2014)对开封市某学校低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0%低年级小学生存在学习适应问题。

2.发展特点

到目前为止,对于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发展趋势,研究者们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尚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研究结论。

戴育红(1997年)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随年级呈逐渐上升趋势。欧朝晖(2007)研究认为,五年级学生要优于四年级学生。聂衍刚,刘毅(2004)研究认为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高于三年级。

邵红(1999年)的研究认为,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随年级的增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一年级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最高,四年级的学习适应性水平降到最低。楚大生,刘冠盛,刘治安,刘彩华等(2000)研究认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要好于五年级学生。杨雪梅,叶俊(2001年)研究结果显示,二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要好于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田澜,刘志东,戴海英(2004年)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趋势是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3.性别差异

众多研究者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性别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否显著,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

徐速(2001)郭楚如、吴泽敏(2003)王斌(2003年)聂衍刚、刘毅(2004)田澜(2004)付丽丽(2010)曾爱莉(2011)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看,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普遍优于男生。而王佩丹、郭楚如、林勇强(2004)对小学二年级男女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在学习适应性三维度中的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方面男生显著优于女生。

戴育红(1997)欧朝晖(2007)罗丽霞(2012)等研究认为学习适应性水平男生略低于女生,但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差异并不显著,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白晋荣,刘桂文,赵笑梅,张杉杉(200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听课方法”这个因素外,男女生在学习适应性其他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二、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

白晋荣(2002年)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小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认为,家庭环境是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影响因素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林国珍(2004年)的研究结果也支持此观点。聂衍刚(200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因素是对不同学校学生最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因素。凌辉(2002年),通过对86名小学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相处的模式、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业成效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曾琦(1997),李大维(2013)尤国金等研究者也做了相关研究。李秀芳,杨晓青(1997)采用AAT测验以上海市怒江市特殊家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学习适应性产生影响。欧朝晖(2007)采用台湾学者陈英豪、林正文和李坤崇编制的《学习适应量表》对上海市静宜区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等是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贾梅(2007)主要从学习基础,年龄和性别,与父母的交流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和与父母的交流对学习适应性与提升能力的影响,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和与父母的交流对学习适应性与提升能力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魏丽华,石运芝(2002)研究认为教学方式、学习目标和动力、学习方法和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赵笑梅(2005)对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王红日 (2012)研究教师因素与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关系。丁国芳(2000)采用问卷调查对天津市河东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研究,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与学生学习成绩紧密相关。田澜(2002)研究发现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与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有关。徐速(2001)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自我控制水平与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控制与学习适应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房安荣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时间管理及学习情景敏感性有关。

三、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培养研究

葛明贵,杨永平(1997)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进行学习品质训练研究。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进行学习品质训练能够较好地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的发展,对小学生学业成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履祥(2000)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研究了学习策略训练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效应。研究证明,在小学阶段开设学习策略训练课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郭春海(2000)通过研究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徐速(2001)通过自我控制与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提出教育者可以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提高其学习适应性。张潜,李祚山,赫红等(2002年)研究通过改变教师观念,教师运用积极评价语言,加强学校和家庭沟通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任碧翔(2003年)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提高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途径和方法。耿向红(2003)以北京市石景山区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和自然实验法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实验。结果表明,有效的学校教育措施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田澜(2004年)罗丽霞(2012)对于学习适应性的进行教育干预实验研究。郑勇军等(2007)提出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改变学习环境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四、小结

通过对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和分析,本研究认为国内外研究者关于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及问题:

1.国外研究者及国内80年代末研究者们主要研究的是学习困难儿童和学习困难问题,以问题和个别为关注点,关于学生学习适应相关主题研究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研究学生适应性的文章逐渐增多,以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人修订《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为起点,研究者们将相关研究主题归总到学习适应性这一主题。90年代末至2000年初这十年间,以戴育红、田澜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多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众多研究者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研究,多以数据作为唯一的分析依据,结论是建立在对总体或各分因素数据的相对分值上进行分值的大小比较之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数据是客观的,但对于因素分析及培养措施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

2.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结果存在着差异性。综合众多研究文献,分析对比后发现: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甚至不同班级上都存在差异。对于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研究者们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存在争议。对于学生学习适应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者们没有形成统一结论。本研究认为这也正是虽经过大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无法总结出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形成统一研究结论的重要原因。可见,不同地区的研究现状对于其他地区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具有的预测意义不大。

3.综合众多研究可见,学生自身因素,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学习、家庭、社会环境都会对学生学习适应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各方面因素随着研究对象的年龄阶段、学校类型等不同而影响作用大小不一。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很多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对于采取培养措施并没有较多的可操作性参考,比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家庭因素。因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一时都很难改变,婚姻状况更是不由人控制。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学校,教师对此可干预的作用有限。

4.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研究,主要以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缺乏对学习适应性的整体培育措施。本研究认为,学习适应性实验研究受干扰的因素较多,所以相关研究或是集中于宏观意义上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构建和指导,或是过于具体的的内容、途径,因此迫切需要将理论成果为实际工作所用的,从本区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际发展状况及现实存在的问题,选择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白晋荣,刘桂文,赵笑梅,张杉杉.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3:76-79.

[2]曾爱莉.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J]. 教育革新,2011,03:22-23.

[3]曾琦,蘆咏莉,邹泓,董奇,陈欣银. 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02:47-52.

[4]陈晓杰.关于学习及学习适应性的界定[J].宪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3):42

[5]楚大生,刘冠盛,刘治安,刘彩华.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00,Z1:32-34.

[6]戴育红.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 教育导刊,1997,01:15-17.

[7]丁国芳.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与对策[J]. 社会心理科学,2000,Z1:41-42+46.

猜你喜欢

适应性研究者水平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张水平作品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35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