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的原理及应用

2018-05-10安妮

关键词:定格戏剧智能

安妮

摘要:教育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突破了学校教育固有的言语式、灌输式、结论式的局限性,通过感官—情感—精神—境界的融通,促使学生从内而外感悟。本文从教育戏剧概述出发,论证教育戏剧与心理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育戏剧;学校教育

一、教育戏剧概述

教育戏剧是一种直觉体验、身临其境的学习模式。在自然开放的气氛下,由一位领导者运用空间、出入戏、制造冲突和简单线索道具等戏剧和剧场的技巧引发参与者的动机,参与者通过肢体、律动、声音、言语、对话、心像等戏剧元素,在即兴创作、扮演角色、感官感受中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去想象某个戏剧情境,去面对、探讨、摸索,并解决故事人物或自己所面临的某一问题[1]。教育戏剧的学习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活跃,早已纳入国家课程[2]。

国外的教育戏剧是受到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成人归成人”与“在戏剧实践中学习”两大教育理念中启发而来的,后来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和麦恩斯教授率先将戏剧融入教学,提出了“渐进式教学”和“创造力”等教学理论。1930年,有美国戏剧教育家温妮弗莱德瓦德女士提出了“创作性戏剧”这一教育戏剧方法,成为了目前美国大中小学教育戏剧的主要方法[3]。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感和课程的趣味性,以富有喜感的戏剧活动为主,重视对于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以最终的戏剧呈现为好坏标准。

在我国,教育戏剧起源于20世纪初。1905年陈独秀先生首先肯定了教育戏剧的功能,并提出了教育戏剧主张。但后因历史发展原因,我国教育戏剧停滞不前,但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水平的提升,对教育戏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得到发展。

二、教育戏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教育戏剧是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窗口

中国学校教育一直以来注重学业成绩,学业重压下,学生个性、社会学发展成为了短板。成长的困惑,学业的压力等负面能量无处发泄,它们像压入高压锅中沸腾煎熬的泡泡,随时等待被释放。而趋于外部的冲突和内在的道德选择,学生趋于压抑自己的欲望,当过于屈从外界社会的要求时,学生会出现各种情绪、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4]。

教育戏剧可以直观地表达感觉、情感和观念,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显化的平台,学生被压抑起来的内在情绪、冲突、欲望被外化出来,借助于不同的人物角色,被释放和转化。参与戏剧表演的人,运用自己的身体、声音和语言,直接表达情感和感受。作为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会调动自己的情感参与到舞台表演中,他们的反应会直接与舞台上的表演者产生交流与互动,这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经验的共享”的体验[5]。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因其对生活的高度模仿,又将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以戏剧的结构囊括其中,被认为是最契合“全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教育方式。

(二)教育戏剧与多元智能发展

1983年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对儿童的发展不应仅仅关注语言能力和逻辑、数学能力,他将智力扩充划分为八种,分别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加德纳更充分认识到“一种潜力,能否被激活要取决于个人或家庭做出的选择[6]。”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个体。在多元文化的当下,接受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多种智能,是极为重要的。

应用教育戏剧的方法,可有效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玛侬·凡德沃指出:“无论我们把戏剧作为教学工具(来解决问题,探索不同视角),还是作为训练(来改进一个产品、场景或者一出戏),戏剧技巧都蕴含着多元智能的使用[7]。”言语/语言智能所包涵的阅读、写作、说话,可通过教育戏剧中的独白、对话、讲故事、旁白激发;逻辑/数学智能包涵排序、分析和符号,可通过线性场景规则、冲突和解决、场景分析、场景内问题解决激发;视觉/空间智能包涵成像、设计和空间关系,可通过创造空间关系、场景和演出设计、可视化空间激发;音乐/节奏智能包涵唱歌、押韵和聆听,可通过歌曲、节奏和动作、声音等激发;身体/运动智能可通过运用控制身体表达激发;人际交往智能包涵组织、协商、分析和关系,可通过合作激发;内省智能可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批评与反思激发;自然探索智能可通过戏剧生活观察激发。

(三)教育戏剧与情商发展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米森认为对幸福的终极追求和实现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个人的感知和目标,以及相互的认知与情绪互动。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20%取决于智商,而80%决定于情商。可见,情商是学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因素。

丹尼尔·戈尔曼1995年发表的《EQ》一书中提出了情绪智力,认为情绪智商包括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和人際关系技巧五个方面。在学校教学中很难涉及这方面的影响,但教育戏剧在此领域有着特殊优势。如图2。

三、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有着诸多优势,但在我国国情下,戏剧教育如何应用,仍是急需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总结出教育戏剧教学方法如下,供参考。

(一)教师入戏

老师利用简单道具与服饰在学生面前转装进入角色,例如:戴上帽子、挂上眼镜、挂上医生听筒、披挂上围巾、穿上外套、特别道具(手杖、盲人棒、电话、话筒、望远镜、武器)等等[9]。

1、讲故事

老师以角色的身分与角度去讲故事,是教育戏剧切入故事情节的常用手法。教师扮演角色讲故事可以使故事更生动,发挥与启发学生更多想象力,使学生更能投入故事情景之中。老师投入角色营造故事气氛,把学生代入情境中,引发学生同理心,使学生愿意投入与角色共同经历及解决问题,达成老师预设的教育效果。

2、独脚戏

是老师入戏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演出一个故事片段,一般以独脚戏的形式表达角色一些看法,多数是一些不容易以言语表演的内心感受,期望学生猜想及感受当中意思。可通过此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推进教育教学进程。

3、问问题

以老师入戏扮演的角色身分向学生询问,希望学生以自己的身分为老师入戏的角色解答问题与困扰。

4、讨论

以角色身分与学生们讨论,就角色的问题期望听取学生的正、反,多方意见。

5、寻求协助

以角色身分寻求学生协助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以特定身分协助。

6、教师入戏实践操作

课堂中探讨人际交往两难问题时,可利用教师入戏模式。首先,教师入戏扮演同学A,讲故事营造故事情境:我最要好的同学B,昨天忘写作业了,刚刚想借我的作业抄一抄。其次,运用独角戏向学生展现出A内心的纠结。接着应用问问题:教师以当事人A的身份向同学们询问,如果你是A的分身会有哪些问题与困扰。还可以以当事人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听取多方意见。最后,可以邀请学生以同伴同学的身份协助A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将枯燥的讲解与分析,借助“教师入戏”模式转变为真实的讨论和解决问题。

(二)坐针毡

学生以角色的身份被其他人进行现场提问,因为坐在位置被询问者必须要以角色回复,有“如坐針毡”之感受而得名。坐针毡通过学生以简单道具配合进入角色,坐在众人前面,在其他同学向角色的提问与回答之间,使所有学生充分思考与了解角色的性格、处境、感觉、想法,也使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发问,如何通过问与答的沟通锻炼批判思考的能力[10]。

1、小组坐针毡

如果学生年级较小或是进行坐针毡的新手,可以先分组进行小组坐针毡。无论是被询问的角色或发问的朋友,都要以小组方式撰选问题及构思答案。小组要先提出问题,由老师协助整理问题后,再交由角色小组进行回答。主要是锻炼学生发问能力及进入角色进行回答的能力。当然也可以只有发问一方是小组或回答一方是小组。

2、小圈子坐针毡

把学生分组,每组其中一人被抽签方式被指定扮演角色,同组其他人进行发问,最后总结出角色的情况向全班同学报告。

3、翻译坐针毡

老师入戏扮演翻译,设计一张空椅给角色,使学生幻想有角色存在,老师向“假装角色”(根本不存在的假装角色)把学生的提问整理,并传递问题及由老师代角色回答。

翻译坐针毡使学生懂角色、会发问之余,因为老师没入角即场离开了老师的身份,与学生依旧保持安全及默契,使年幼学生不会有面对陌生人的忧虑。

4、坐针毡实践操作

同样是前文中人际两难问题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B坐针毡,由其他学生向角色B提问。“如果A同学借你抄作业被发现了怎么办?” “你为什么没有写作业?”“如果考试出现了类似的题目,你不会怎么办?”“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三)定格

1、暂停

学生在扮演期间,由动到凝固,仿似电视摇控器的暂停功能,学生按老师指定的角色、情绪或环境特征情况下定格不动。

2、定格画面

学生按老师指示集体定格,形成一个环境画面,如同一张剧情照片。

3、定格连环图

学生集体定格并合成几个有连贯关系的画面,形成一个故事片段。比如通过静态画面展现故事的起、承、转、合或前、中、后段。

4、身体雕塑/目击证人

学生根据目击过的内容,定格并合成一个有主题内容的雕像,一个事件或意外现场。

5、即兴加入版目击证人

学生轮流定格加入,根据默契逐步并合成一个事件画面。事先不能沟通协调,只能凭想象力先评估预见是什么事情,再加入深化或改变前面的事件。老师也可以改变成在加入时,指挥同学变换之前定格的肢体动作。

6、定格实践操作:

暂停:学生在教室内自由走动,当教师拍一下手,所有人立刻暂停,保持当下状态静止不动。拍了两下手,学生再次自由走动起来。可通过此方法锻炼学生规则意识,和控制自我的能力。

定格画面:分成小组,请学生用动作展示学校生活的照片。锻炼学生创造力,增强其生活体验感,展现上课、下课、体育活动、就餐、间操等均可。

定格连环图:拓展出定格画面的“前情”和“后续”,组成多个连贯的定格画面,形成故事。观众闭上眼睛模拟剧场中的“大幕未开启”,演员拍手示意“大幕开启”,观众睁开眼睛观看。往复多次,直至连环图完全呈现。

身体雕塑/目击证人:请同学们呈现学校中出现的冲突或霸陵现象。

即兴加入版目击证人:请同学们逐个加入画面,展现霸陵画面。老师也可视情况加入,比如扮演窃窃私语、指指点点的怂恿者,或拿着手机拍照的围观者,再或者熟视无睹的路人。

教育戏剧通过“抽离重构“的方式,使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参与其中。教育戏剧“以境生情,情中寓理”,扮演者通过肢体动作促进自我的感同身受,观众则通过观看情景再现,重新审视、理解、深入思考。这突破了一般教育形式固有的言语式、灌输式、结论式的局限性,通过感官——情感——精神——境界的融通,使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佩珊,蔡黎曼.教育戏剧冲突与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J].学前教育研究,2018(06):34-43.

[2]卢兴钦.教育戏剧的德育功能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8(18):5-7.

[3]静鑫凡,王乃弋.让教育戏剧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8):26-28.

[4]马利文.运用教育戏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中国德育,2018(15):44-47.

[5]Neelands,Jonothan ed. Beginning Drama 11-14. 2nd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s,2004.

[6]Garden H. Intelligenc Reframaed:Multiple Intelligence forthe 21st Century,1999,New York:Basic Books.

[7]玛侬·凡德沃特,戏剧教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 2015 年国际戏剧教育大会发言 .

[8]Csikszentmihalyi,Mihaly. Finding Flow:The Psychology of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New York,Basic Books,1997.

[9]Jonathan Neelands & Tony Goode. 建构戏剧——戏剧教学策略 70 式[M]. 台湾:舒志义,李慧心译,成长文教出版社,2005.The Principle and Theoretical Mechanis

[10]Neelands,J & Goode,T. Neelands,Jonothan & Goode.T,Structuring Drama Work:A handbook of Available Forms in Theatre andDrama. 转引自欧怡雯译,开始玩戏剧 11—14 岁[M]. 台北:台湾心理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定格戏剧智能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咔嚓”,定格的街景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拉响夏日警报定格无痕迹美肌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定格
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