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问题

2018-05-10赵久孝

关键词:心理健康方法教育

赵久孝

摘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跨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家庭结构的变迁(如离婚率的提高)等社会因素构成了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沉重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间渗入了儿童的领域,给儿童的身心健康蒙上了一层阴影。儿童的心灵是稚嫩的,脆弱的,承受能力也远不及成人。近年来学生自杀、出走的事件屡见报章正是一个信号,证明了在校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实际中重视纯政治理论教育,忽视了个性培养,导致学生人格不健全;重身体教育,忽视心理卫生,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下;重文化考试分数,轻心理能力的培养,使进入社会的公民承受力、适应力差,不善交际,自律自制性弱,难以经受客观社会的挑战和考验。这些教育的现实和后果严重制约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由于社会的重重原因,致使小学生心理健康出现如下几种问题:

1、学习焦虑问题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国家教委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小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资料统计,2002年广东省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的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中有近70%的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损害。此外,现在的小学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小学生学习某些科目有困难,这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形成更是雪上加霜,致使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

2、人际交往焦虑问题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

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3、自责倾向

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当小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的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4、挫折适应问题

小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小学生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和积极的反应。消极因素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面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素质就难以发展到较高水平。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这个素质教育就是不完整的。

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的过程,同龄伙伴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他们可以不加掩饰,坦诚直言,以心对心进行交流。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在辅导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他助与互助可以增强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教师作为辅导者则以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等作为手段,来充分开发集体的资源,确保这种良性机制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呢?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这是开展此项工作的主要途径

我们坚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包括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渗透、团队活动渗透等。如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教书育人,采用情感教育、成功教育,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我校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的主要工作之一,坚持育人育心,寓教于乐。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旨在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作为对学生团体辅导的重要形式。

3、开展各别心理咨询与辅导

它是帮助个别学生排忧解难的最佳途径。我校开设了“心灵小屋咨询室”、“心之语信箱”、“心理热线”、“心理教育活动室”。从开室、开箱、开线以来,收到近百封学生的来信和几百人次的来电、来访。心理辅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心理辅导的技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一有效途径已被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接受。

4、 通过个别辅导,学生面临的暂时性、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摆脱心理上的困惑

参考文献

[1]傅文弟.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8.

[2]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3.

[3]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方法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用对方法才能瘦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