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中发现,体验中成长

2018-05-10赵雪莲

关键词:博物馆探究课程

赵雪莲

2008年8月,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方案》,同年9月,北京市正式启动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工作。2012年北京市又启动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落实专项资金为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提供经费支持。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一次次文件的下发,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方向的指引真正使得社会大课堂工作惠及全市中小学生,使孩子们在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沟通、方法策略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全新的提升。作为基层学校的裕龙小学在社会大课堂工作中也是一路探索一路尝试一路前行,今天就我校在社会大课堂工作中的一点做法和在座的领导和各校同仁一起分享。

一、知难行易难

东风教育集团裕龙小学作为顺义区规模及影响力较大的学校,我们秉承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怀抱着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塑造生命的使命感,引领教师走向研究的幸福之路,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卓·悦”课程体系。社会大课堂实践课程作为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我校“卓·悦”课程体系下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十年间我校的大课堂实践课程也是经历了迷茫、观望、发现、探究、实践、整合、深度开发等艰辛的研发之路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大课堂课程体系。

知难

迷茫、观望:最初的我们只是随着教委的安排带学生们走马观花似的外出,老师孩子们戏称为:玩。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的对大课堂的深入思考。学校也是对此项工作很迷茫,观望着不知如何入手。

行易难

发现、探究:逐渐的在社会大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些许问题如孩子们就餐,在最初的大课堂活动中就餐环节对于孩子吸引力是最大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随之垃圾遍地、食品卫生等问题突显。学校就这些问题展开了探究: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如何健康饮食、如何同学间分享、如何在活动中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等等。在社会大课堂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有了着眼点和意外的收获。

实践、整合:随着大课堂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在社会大课堂实践课程开发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就是与资源单位整合学科教师介入:如我们在河北村民俗园、八宝葫芦基地、汉风耕读苑等资源单位带领我们学科教师深入开发课程内容。例如:在河北村民俗园美术和劳技教师开发了玉米皮DIY,孩子们用用玉米皮制作小蚂蚱、小草帽、小蜻蜓,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在园区县衙现场表演课本剧等等,在各资源单位的大力配合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下大课堂课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并在课程中着力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深度开发:随着近几年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又在思考如何让社会大课堂实践课程如同我们的五度课堂一样有厚度、宽度、梯度、灵活度和延伸度,在课程中培养学生深度探究、合作沟通、研讨交流等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我们在社会大课堂资源中把博物馆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开发形成了我校的博物馆课程。

二、拨开云雾见朝阳

下面我就博物馆课程的研发进行一下详细汇报。

(一)研发之路

1.我们选取的博物馆是近年来开展社会大课堂课程的主要场所,经过教委审查通过,获得相应资质的博物馆。

2.针对博物馆课程,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考察研讨确定的博物馆,所涉及课程与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储备以及学科知识相匹配。最终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

3.对课程的适切性做长期的规划建设,确保学生收益的最大化。在几次活动的调查反馈中得到家长及学生的高度评价,学校教师根据学校情况及孩子的知识储备,能够准确把握孩子的需求跟课程的难易程度之间的衔接。目前,我校开发的博物馆课程具有完整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以及后期的反馈评价系统,是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以学校课程为载体,在博物馆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分目标

(1)知识方面

让学生对历史、地理、人文、生物的演变、科技、建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认识,联系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初步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增进学生表达、沟通与分享的能力。

(3)情感方面

*价值体验:通过亲历、参与博物馆课程,获得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路、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责任担当: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敢于担当、热爱生活等,具有积极参与的意愿。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团队合力,以质疑发现、合作沟通等方法将问题迅速解决。在体验研究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三)课程内容、设置

博物馆课程是依托市区社会大课堂实践资源单位,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校整体课程设计,本着师生为主体、博物馆为主题、实践研究为策略的原则开展的综合实践系列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

本课程针对一到六年级学生,总共安排84个学时,每年级14个学时。

(四)课程实施

1.制定方案

(1)教师踩点,了解博物馆周边及馆内情况,对博物馆中学生学习内容及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初步拟定,对拟定内容通过整理筛选,做到与课程的融会贯通,制定适合学生年龄、知识储备相匹配的学习方案,并印制研学手册。

(2)安全問题,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对于学生外出可能出现的的各种问题考虑周到。比如晕车、雾霾、下雪等因素做充分的准备,配备校医等。

(3)前期知识铺垫,通知学生查阅活动所需资料,明确活动中解决的问题,带着想法和问题走进博物馆去探索解决。

2.组建团队

多学科教师参与其中,活动前进行教师会议,对实践活动所涉及科目最多的教师负责讲解,具有丰富带队管理经验的教师负责纪律安全管理,根据学习任务将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形成团队进行学习活动,每小组必须有老师负责引领。

3.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过程学生以组为单位牟定问题,重点进行探究、体验、解决、获得。带组教师根据本组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等,在课程实施中不断给予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最终实现整个课程以教师为媒介、以学生为主体的寻求探索课程,采取引导为主,讲解为辅的授课方式,多给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以及一起研讨解决问题策略的引导。真正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五、课程评价

(一)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找答案,任务单所设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指引作用,学生以团队为基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运用团队合力完成任务。

(二)知识树的构建:活动结束前一小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树的构建,评价方式可根据学生所画知识树内容全面性、结构完整性、美观性来评价。完成评价后,由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个集体的知识树,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消化吸收。

(三)学生对课程活动的心得分享会:

1.以小组的形式,学生谈收获感悟,小组内评价。

2.班级分享交流,对小组分享过程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我校博物馆课程实施的整体过程,也是我校社会大课堂工作一路走来的一点成效。今后我校的社会大课堂工作将以博物管课程为基点延续课程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实践课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我的分享到此结束再一次感谢上级领导给予我校这次发言的机会也期待在座的同仁们给予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博物馆探究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物馆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露天博物馆
自行车的发明
博物馆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