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2018-05-10韩露

关键词:分享小班幼儿心理

韩露

摘要:分享,对于幼儿来说或许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所谓分享,就是幼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甚至是大人都能够共用某种资源的行为,这是幼儿在幼儿园或其他环境中应该掌握的一种行为。分享教育是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使其在幼儿时期就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就小班幼儿分享教育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整体的把握,从幼儿的在幼儿园的日常表现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寻求对策。同时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达到家园一致积极地教育幼儿,共同培育幼儿积极分享的社会行为。

关键词:小班幼儿;心理;分享

一、小班幼儿分享行为问题现状

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了极其优越的待遇,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小班幼儿在入园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自我为中心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玩具还是食物,孩子都习惯了一个人独享,父母和长辈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孩子分享物品,由此造成孩子的独占心理,他们认为什么物品都是自己的,什么事情都应该以自己为主,这样特殊的家庭地位让很多孩子表现出任性、自私的品质。这个阶段的幼儿对分享没有具体的概念,分享这一词语对于他们来说太过抽象。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

当幼儿步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其角色、环境、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环境里,幼儿需要与同伴相处,与集体融和,集体教育生活让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与交流,幼儿社会性开始萌芽。

家园教育不一致也是幼儿不会分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幼儿园老师教育幼儿有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然而,有些家长却不然,例如:一位家长是这样教育她的孩子的:“妈妈给你买的新玩具很贵,你一定要爱护它,不要让小朋友弄坏了。”于是,幼儿为了不让小朋友弄坏玩具便不愿把自己的东西给其他小朋友玩了。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孩子的利益,但阻碍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而怎样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家园共同教育十分重要。

二、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引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皆在促进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和谐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生活和物质基础。”

幼儿入园后,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经过老师、家长的引导,已经初步具有了分享意识,但经常表现出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给自己分享,却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分享的行为。像这样“两面派”的情况有很多,似乎孩子明白要分享,但又无法抗拒玩具、食物的诱惑和占有欲。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家长总说孩子什么都不缺,不可能跟别的小朋友抢,但为什么一个不起眼的玩具在幼儿园却成了“香饽饽”呢?

1、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幼儿分享意愿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活动区环节,让幼儿了解班上的各个活动区,要让幼儿知道这些活动区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每个成员都有选择的权利。通过这些方式,幼儿会意识到这些活动区我可以选择,大家都可以选择,这些玩具我可以玩,大家都可以玩。学会怎样与他人分享,懂得只有和大家一起游戏、共同分享快乐,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生日时邀请亲朋好友聚一聚,这其实是一个培养幼儿分享行为良好的载体,教师应抓住此教育契机,充分加以利用。当幼儿提出“过生日”时,教师可以提议幼儿带来的玩具让大家一起玩,带来好吃的东西一起分享,在班级为孩子举办“生日蛋糕分享会”,与同伴共享生日蛋糕,大家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品尝蛋糕,一起分享快乐。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分享是相互的,你分享了别人的蛋糕,别人也分享了你的蛋糕;你把爱心给了别人,别人也把爱心给了你。这样才能达到你快乐、我快乐,大家都快乐的目的。

2、借助文学作品的力量,移情推动分享认知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帮幼儿理解并体验分享的快乐。如在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中,孩子们从孔融这一形象中知道了好吃的东西应该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幼儿会将故事中的内容和人物形象移情到自己身上,逐渐产生分享的意识和分享认知,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及时强化,幼儿的分享意识只有经过不断强化才能得到巩固。如:当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自觉产生分享意识或分享行为时,教师都应该给幼儿进行鼓励,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分享是他们应该努力做的,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发的分享行为。在强化训练时,教师应该注意结合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纵向对比。

3、重视榜样作用,稳定幼儿的分享意识

小班的幼儿通常会对自己看到的一些行为进行有意模仿,优秀的榜样会在孩子心目中产生很高的威信,因此树立榜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影响幼儿的作用。

第一,树立教师榜样。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和细节为幼儿做好行为、语言示范。这样一来,树立起教师榜样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老师可以在小朋友自己看书或者玩玩具的时候,主动提出一起分享的想法,从而使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进而对老师的行为进行模仿。

第二,树立同伴榜样。陈鹤琴先生说:“儿童教儿童,比成人教儿童效果更大,更能教学相长,为儿童获得发展才能的机会。”同伴也可以成为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班级中发现有分享行为的幼儿进行积极评价和鼓励,也会激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这样一来,会使幼儿得到极大的肯定,不但加强了幼儿自身的分享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幼儿做了良好的榜樣。

4、家园共育,巩固幼儿的分享行为

《纲要》中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很重要的教育作用。在这个独生子女占多数的时代,要让家长明白:一时的谦让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爱他,只有让他学会了一些生活的本领,使之受用终生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爱他。在孩子最初的成长中,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分享每一秒美妙的亲子时光,就是对孩子最早的分享启蒙。有的家长认为分享是孩子之间的事,如果孩子和最亲近的人都不能分享快乐,又怎能与他人建立分享关系那。

除此之外,家园一致培养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为此,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本“成长档案”记录册,教师会将幼儿的在园表现记录下来,请家长们将孩子在家的表现记录下来,便于家园有针对性地教育。老师有意在班中表扬在家表现出色的幼儿,树立榜样作用。同时,还要求家长也要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幼儿,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都能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当买了好吃的东西,家人一起品尝,感受一家人在一起分享的快乐。当家中来了客人,家长主动把好吃的拿出来给客人吃,把好玩的玩具给小客人玩等。如此,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和尝试,不断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从而使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由被动分享上升到主动分享,最终形成稳定的分享品质,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从而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也能看出只有家园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让幼儿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N] 2001.

[2] 李丽云.良好行为习惯培养[J].幼儿教育,2007(1).

[3] 陈丽君.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J].学前教育研究,2001(02);

[4] 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

猜你喜欢

分享小班幼儿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孩子,我们慢慢来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