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特殊儿童发展课程,促进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

2018-05-10祖艳杰

关键词:辅导课题融合

祖艳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本课题所研究的特殊儿童不仅是指通过儿童专业鉴定机构确定为特殊儿童的学生,还包括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等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现在的普通班级中都会有一二名特殊儿童,表现为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诸多问题,他们很难融入到学校的正常学习生活中,给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带来了诸多烦恼。我们意在通过此课题研究,构建出普通学校里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融合课程体系并探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这些孩子尽早从“问题行为”中走出来,融入集体生活,提高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全体教师对特殊学生的认知,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总结出教育方法,归纳有效的实施策略,及时对其从心理分析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使这些孩子从“问题行为”中走出来,尽早摆脱这种不健康状态对其成长道路上的人格和心理的影响,从而真正融入到正常的集体生活中,同时培养教师“拥抱差异”的意识,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课题总结出的辅导策略也可以为同类地区、同类学校的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从古至今很多教育家都提倡“因材施教”,告诉我们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2. 多年来市区教委十分重视融合教育工作,并将融合教育工作纳入整体工作中,统一安排、部署和督导。相继颁布实施了各种行动计划、管理办法等,构建了科学完整的支持保障体系,使得融合教育工作顺利推进。

四、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在正常体系教育下融合教育的策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 通過课题研究,构建普通学校里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概念界定

特殊儿童:本文所指的特殊儿童不仅是指通过儿童专业鉴定机构确定为特殊儿童的学生,还包括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等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融合教育:指在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前提下,尽可能将特殊儿童安排在普通学校就读,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特殊儿童能够得到尽可能好的公正教育。

(二)研究内容

1. 利用资源教室对特殊儿童进行专项矫治与专项训练。

2. 针对差异性,探索出在正常体系教育下融合教育的策略和构建普通学校里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3. 通过活动课程,培养特殊学生的好习惯,从而使他们真正融入到正常的集体生活中,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采用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学习、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关特殊学生个性和需求的相关资料,探究适合小学阶段特殊学生的管理方法、途径,以及如何培养这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课题研究的思路

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为落脚点,不断拓宽德育科研途径,丰富课题研究活动载体,把加强课题研究当作德育内涵发展的着力点,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大力推进课题研究,引领我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八、课题取得的成果

(一)创建了完善的融合课程体系

1. 基础课程

(1)利用资源教室着重培养特殊学生的习惯养成。

我校利用两个资源教室,定期对辅读生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让他们在学校提供的常态教育环境中接受补偿性、发展性的个别化教育及辅导,使每个孩子都能达到自己的最优。

(2)利用绘本阅读定期为特殊学生做心理辅导。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自身特点为他们提供不同类型的绘本,这些孩子从中学习到生活、交往的技能,平复了烦躁的心情,从而迁移到生活中逐渐顺畅地与同学交往、学习、生活,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思维、语言、记忆的发展。

2.潜能课程

特殊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发展程度都不大相同,为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我们对我校的特殊学生分别开发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潜能课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课程有:(1)绘画课程(2)昆虫课程 (3)声乐课程(4)综合实践课程

如:我校案例1是一个情绪障碍儿童,性格怪异,不爱表达。我们为他制定了绘画课程,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兴趣点,也能引导孩子把他的所想用绘画表达出来,通过他的绘画请心理教师随时进行心理辅导,慢慢孩子安静了下来,愿意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案例2是一个智障儿童 , 缺乏自信心,但喜欢昆虫。我们制定了昆虫课程,班主任老师专门为他开设了每天5分钟昆虫讲堂活动,他是主讲人,他的课生动有趣,深受孩子们喜欢。班上同学去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也都不忘给他借阅一本昆虫书籍,为了讲好课,他还学会了上网查阅昆虫资料,现在他已成为班里的小小昆虫家,这让他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与快乐,变得爱说爱笑 。

案例3是一个多动症儿童,课堂纪律差,多动,喜欢打击乐。我们为他制定的声乐课程。与声乐老师配合,让他参加了打击乐社团,平时课间他可以随时去排练厅练习打鼓,渐渐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了社团中,课堂变得更专注,情绪逐渐稳定,与同学相处也逐渐融洽。

(二)探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策略1. 助学伙伴,适时关注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朋友,朋友的友情和帮助是我们最大的支持,特殊学生更需要朋友,或者说他们渴望得到朋友的接纳、理解和尊重。为此,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班中与这些学生促膝交谈,让同学们明白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从而带动身边的孩子们跟他一起玩,一起学习,慢慢的建立友谊。这时,班主任老师要借此良机,为特殊学生寻找优秀的助学伙伴,陪伴和帮助特殊学生,伙伴的榜样力量会逐渐影响到他们,起到强化替代的效果,适时的关注,能让他们逐渐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加自信。老师还可根据特殊学生的特点,为其挑选不同的助学伙伴,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2.家校协同,辅助支持

家庭教育是基石,目前我国家庭教育还是缺乏科学的指导,学校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会发现他们对融合教育知识和解决策略并不是很了解,为了提高老师和家长的专业知识与辅导技能,我校通过家庭心理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来解决此问题。如发放家庭教育宣传资料,请专家进校园为家长讲座,心理网站的家教信息等。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矫正家长自身不良的心理认识,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更为健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同时,我校还定期请来专家为老师和家长做专业辅导,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家长与专家形成长期辅助关系,请专家进课堂,对学生进行评估诊断,找准切入点,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共同尝试着做辅导计划,制定个性方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为培养学生融入到正常的集体生活会加快进程,学校还不定期邀请家长进学校、进课堂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

策略3. 激励赏识,放大优点

我们采取的方式:降低标准,适时鼓励;神秘合约;“预支奖状” 。

赏识和激励,将促使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进步。激励、赏识等教育方法对改善学生的行为极其有效,它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恰当运用此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未来更有希望和信心。

策略4. 落实一人一案,制定个別化教育计划

即在普通课程里设计出满足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活动方案。我们应保证学生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让每棵小草都开自己的花,在融合环境下接受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是每个孩子应该平等享有的权利。所以要求老师的教学设计中要有为他们单独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等,对他们的要求要因人而定,不能等同于全班同学,要寻找他们的优势和特点,寻找其问题根源,制定特殊目标方案,要为他们创设更多的活动情境和活动课程,落实一人一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让他们看到希望,找到自信,从而激发学习和生活的兴趣。

(三)文本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撰写了课题报告,汇编了融合教育的论文、案例、课例集,制定了特殊学生的档案手册。

九、课题研究的效果与影响

(一) 教师意识改变,科研能力提高

教师“拥抱差异”的意识增强,对特殊学生的辅导已能做到有理可依,有方法可实施。教师在研究中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课题组有2名教师参加了市级特教刘红老师的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深入学习。两年来课题组教师有15篇论文、案例获市区级奖项,4节区级特教研究课受到好评,并制定了我校特殊学生的档案手册。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积极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学校的各学科教师中,做好引领,形成了教育合力。

(二) 特殊学生行为逐渐规范,逐步融入正常集体生活

1.我们为每班的特殊学生建立了各自的个人档案,随时观察、辅导和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这些特殊学生在注意力、肢体动作、不良行为和情绪变化几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变,取得了一些实效性成果,下面的表格记录了经过辅导训练后他们的生活、学习能力方面的变化与提高,让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2.课堂变化(案例前后变化)

案例1我们制定的绘画课程,提高了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把他的所想用绘画表达出来,并随时进行辅导,孩子渐渐安静了下来,愿意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案例2我们制定的昆虫课程,让他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与快乐,变得爱说爱笑,已成为班里的小小昆虫家。

针对案例3我们制定的艺术课程。使这个多动的孩子变得更专注,通过上打鼓社团,情绪逐渐稳定,与同学相处也逐渐融洽。

(三)学校发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创建品牌成特色

本学期,我校已被顺义区特教中心定为区特殊教育活动基地校,并把“送课下校”项目在我校实施,3次市区级融合教育培训会在我校举办,骨干教师多次做区级研究课,为同类学校的教师提供方法与策略的借鉴和指导,我校也正逐渐建立融合教育文化,形成学校特色。

做好融合教育工作,是老师的职责与义务,更是班主任核心素养的体现,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改变“随班”的形式,落实“就读”的实质,为那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开启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 梁松梅·每个孩子都是一首歌—我与融合教育·[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04

[2]靳丽霞·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M]·新世界出版社·2010.03

[3]邓猛·融合教育理论反思与本土化探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

[4]邓猛,朱志勇. 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

猜你喜欢

辅导课题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刚柔并济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破次元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椅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