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观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启迪

2018-05-10于阳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于阳

摘要:本文立足现实,剖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四方面弊端,包括统一管理模式固化、学生主动性难以发挥、官本位思想侵蚀、忽略班级舆论动态,在此基础上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理念的角度对班级管理提出一些创新性建议,包括实行“一班两制”、学生自治、强调服务思想、及时引导正面舆论。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小学

在知识经济成为全球主流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在于人才的竞争,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最重要手段,承担着国家复兴的重任。教育目標的实现,与班级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由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重新定义为班级的协调者和平衡者,对班级管理的过程和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班级管理方式也不断处在发展当中。这就要求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开拓思路,深入领悟学习,发现当下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开拓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一个班级,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国家管理的核心思想,其中的“和谐”理念对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本文试图在剖析现行班级管理模式弊端的基础上,从和谐理念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效对策,以推动班级管理变革及教育发展。

一、概念界定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单位,班级管理即是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与规范的活动。班级管理以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以全体班级学生为对象,施行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在内的全面管理。班级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其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双向互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主要有四方面的内涵:一是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强调心灵的和谐和自由;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和睦相处;三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合群聚众;四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实现和谐,需要维护社会公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一管理模式固化,学生个性易被压制

一个班级如同一个多样化的群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独特爱好,这就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天然困难。一直以来,我们推行的是一个班级统一管理的方法,即所有学生遵循同一个准则,包括同样的作业量、作业内容、校服要求、运动要求等。这种制度虽然能保证班级行动一致,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有的学生无法完成统一的作业量,于是他们不得不抄袭;有的学生早已对作业内容滚瓜烂熟,但他们还是不得不做无用功。诸如此类,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固化的制度对维持班级和谐大为不利。(二)管理任务全在教师,学生主动性难以发挥

一直以来,班级管理都是由学校或班主任来制定班级的各项制度,其依据是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国家素质教育的宏观要求。这就造成班级管理成为学校、教师的单方面责任,而实际上,学生作为班级中的主动者,应当对班级管理享有一定的主动权和参与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其实是相当少的,班干部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示来完成各项工作,并未实际参与班级的深层管理。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得到发挥,他们由班级的主体成为了被动者,班级管理者制度也无法贴切地反映学生的需求,甚至与学生需求逆向而行,造成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引起学生不遵守甚至逆反,危害班级稳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三)官本位思想侵蚀,班级管理偏社会化

前不久,某国内知名大学爆出社团组织者与赞助商之间的不礼貌对话,学生极具官僚气的语气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这类事件其实在学校中并不罕见,它表面看是学生个人的素养问题,实际暴露出的则是学校在管理制度上的跑偏。长期以来,班干部制度一直是学校重要的班级管理方法,它赋予班干部一定的管理权力,而对于世界观尚未健全的学生来讲,倘若不对这种权力加以正确的引导,就极容易使学生受到社会上官僚主义作风的侵蚀,造成官本位思想入侵学校,败坏风气,毒害青少年。纠正班干部在管理中的“社会风”,需要从小学开始。

(四)忽视价值观导向作用,忽略班级舆论动态

班级管理不仅在于制度和行为的管理,更深层次的应该是对学生思想的管理,这也是我国德育工作的重要要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更加偏向于利用制度等手段使学生达到行动上的服从,而忽略了其在内心深处的思想道德动向。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班级的舆论影响整个班级中学生的行动,而教师对这一舆论的源头和形成过程却通常不甚清晰——这就是教师对班级舆论忽视的表现。无论是社会中还是班级内,任何团体的舆论都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其一旦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必将对团体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产生无形的重大影响。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实行“一班两制”,尊重学生个性

一国两制是我国为实现港澳地区的社会和谐而推行的科学制度,从“一国两制”的国家管理方针中得到启发,针对班级管理模式固化的问题,可以试行“一班两制”的管理方法,即一个班级采用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硬性规定,一种是弹性制度。

硬性规定,针对班级中所有成员必须共同遵循的原则性问题,由学校或班主任统一制定必须服从的制度,强制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履行,包括行为准则、道德要求、课堂纪律等内容。弹性制度则是针对个性突出的学生,对班级统一施行的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使其更能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

落实“一班两制”制度,在现有硬性规定的基础上,重点是如何实现健康的弹性管理。科学的弹性管理需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将学生根据某一共同特征进行群体细分,在制定制度、规定学习任务时,针对每个群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这其中就要求教师把握弹性的“度”,既要尊重学生个性,又要保证班级管理不至于松散。

(二)管理责任到人,实行学生自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和谐,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的自主性,实现民主管理。应用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即应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把一个班级视为一个小国家,实行民主自治才是班级稳定、凝聚力强大的根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依照以下三个方法进行探索:一是将班级分为不同小组,给小组中的成员划分不同的责任范围,共同管理本小组,这种责任到人式的小组管理会使学生更具有主动、自觉意识和责任感,激励学生从我做起,从本小组做起,努力建设更好的班级;二是引导学生发现违反规定的弊端,从而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三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和活动的策划中来,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等机会与学生共同商议相关事宜,使用投票表决的办法,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与学生共同决定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班级制度及活动。

在我所带的班级,设立有六支“学生自治小分队”:警察小分队负责每天检查红领巾和小黄帽;法院小分队负责处理班级里的小矛盾;军人小分队负责班级中的纪律;礼仪小分队负责提醒大家主动向老师问好;课堂记录员负责记录每节课小组加分情况;图书管理员负责摆放图书角和借阅等工作。此外,“秘书”负责统管班级大大小小的事情;“书记”负责记录每天学校和班级的各项通知。可以说所有小分队各负其责,每周五利用班会时间所有各部门都要总结一周的情况。长此以往,班级的管理井然有序。

(三)弱化权力制度,强调服务思想

我国和谐理念指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对班干部的管理与“廉政建设”有相通之处。民主时代的权力,本质上是服务。在班级中,这个观念同样适用。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领路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将这样的服务思想传达给班干部群体,引导他们抛弃管理同学、制约伙伴的思想认识,代之以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的服务思想。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试行以下方法:一是定期对班干部开展思想分享会,倾听他们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服务意识引导他们解决问题;二是不定时进行班干部测评,实行突击制度,即在不通知所有同学的前提下进行突击式测评,由学生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匿名投票评定,为保护被评定者心理,评定结果由教师保管并不予公开,仅作为教师指导班干部工作、及时纠正问题的依据;三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以月或学期为单位,评选表现优异者担任班干部,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服务班级,并让学生意识到班干部来自普通学生,其职责是为学生服务,而非凌驾于学生之上。

(四)倡导正确价值取向,及时引导正面舆论

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通过正确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班级管理中,价值导向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德育理论家科尔伯格在他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腔调,“坚持发展道德认知能力是德育的中心任务。”班级价值观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思想状态的集中表现,作为班主任,教师有责任时刻把控班级舆论动向,了解学生在讨论什么,他们持着怎样的观点,这样才能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合理引导。

首先,可以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对学校中的一些现象、生活中面临的两难问题等进行诱发式讨论、思考、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一些不良言论进行及时疏导,积极促进学生道德思维向良性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学生认知判断能力的进步;其次,应积极创设班级中的隐性价值氛围,包括板报、装饰等内容,利用名人格言、生动事例为学生创造积极的价值观环境;第三,班主任应理解基本传播理论,将其应用于对舆论的引导中,当班级遭遇“沉默的羔羊”,班主任应及时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看法,让舆论中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对对立双方进行思考,放大正确价值观,压制消极舆论,从而使学生主动扭转舆论风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除却以上,现代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智能工具的使用,可以利用微信等沟通工具实现对学校与家庭的亲密对接。在我的班级,家长们已经形成了每日通过微信向我发送学生作业情况的默契,如此一来,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地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使班级管理突破学校界限,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结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涉及心理、制度、德育、人际等多方面的复杂工作,由于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具有不同的身体与心理发育特征,所以无论何时,班级管理都应当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的实现需要从国情出发、分阶段进行。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时代同步的变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有些依旧经典,而有些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情况。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具备充足的创新意识,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对不合时宜的制度、方式进行变革,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的时代性,才能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班级环境,进而促成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石小燕.运用教育机智,实现科学管理——国家制度对班级管理的迁移运用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

[2]覃吉春,王靜萍.班级管理智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郭毅.班级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2.5

[4]郑海滨.小学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M].2011.

[5]韩震.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J].2012.4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