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心理韧性特点及培养

2018-05-10马博辉

关键词:心理韧性挫折初中生

马博辉

摘要:初中学生对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意志力薄弱,很容易遭受挫折,表现出心理韧性差的特点。初中生的挫折源来自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发展、青春期发育等,其中学业压力是最大的挫折源。初中生在面对挫折时主要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忍耐、退避、求助、发泄、幻想。教师和家长应该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将挫折变成教育的机会,提升初中生的心理韧性。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韧性;挫折

云云小学的时候可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不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也经常能看她活跃的身影。然而,升入初中以后,云云明显感觉在学习上有些吃力,尽管上课的时候她也很认真的听讲,但成绩再也不像小学的时候一样遥遥领先。这不,开学以来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老师讲评试卷的时候,每每提到自己做错的题目时,云云都如坐针毡,感觉老师的每一句批评都是时在说自己。云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心想,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刚上初一就学的稀里糊涂的,以后学的更多更难那我不是完了吗。越想越愁苦,还总是睡不好觉,结果上课精力更加无法集中,造成了恶性循环。大家都说,以前那么阳光的她现在总是一副愁云惨淡的模样,还猜测她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听到这些议论,云云情绪愈发低落,无法自拔了。

初中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积极热情,勇于展示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意志力薄弱,很容易遭受挫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小父母包办各项事务。有的父母对孩子关爱有加,甚至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完成了许多事情, 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缺乏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特别脆弱,觉得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哪怕是小小的困难,都会引起他们较大的思想波动,甚至会出现消极沮丧的心理状态。其次,初中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发展的局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认识能力不够成熟,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更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突出表现在经常过高地估计自己。一旦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便无法接受,甚至自暴自弃,从而产生挫败感。同时,学业压力增加。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优异,受到别人的认可。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学习成绩和付出的精力不匹配,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就会产生挫败感。

一般初中生的挫折源来自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发展、青春期发育等。其中学业压力是最大的挫折源。研究表明一般初中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主要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忍耐、退避、求助、发泄、幻想。

(一) 问题解决

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有的初中孩子在受挫后能认真反省,形成正确的认知, 端正并且在行为上进行努力, 改正错误的行为方式, 可以与对方进行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忍耐

这是一种双重意义的应对方式,尤其在在人际挫折中,如果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冲突较激烈,采取这种应对方式能避免矛盾的升级, 使双方能冷静下来,有利于矛盾的解决。但是,如果毫无原则的在任何挫折发生时都忍耐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让矛盾堆积,当再次激化的时候就更加难以解决。

(三)退避

有的孩子在挫折发生后, 或当作没发生此事一样继续进行生活,或干脆不愿也不敢再次面对这个挫折。这种应对方式表面上看好像能缓解自己消极的情绪,“眼不见, 心不烦”。但是,不去面对并不等于问题不存在,而且长期的逃避对交往能力、人际适应能力的提高没有积极作用, 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求助

初中孩子虽然身心迅速发展,但毕竟还未完全成熟,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往往不能理解,不能解决。因此,有的孩子采取向他人求助的方式,以获得工具支持或情感支持。这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五)发泄

经历了挫折后肯定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有的孩子能忍耐或通过某些方式减轻或消除。有的孩子则会选择把不愉快的经验渲泄出来。或向他人倾诉、或写日记、或发脾气等。这也不失为一种减轻挫折感和压抑的好方法。但是在发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伤害到发泄的对象。也尽量不要将引起挫折的人作为发泄对象,这只会加深矛盾。

(六)幻想

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消极的应对方式, 其实也是退避的一种表现形式,采取想象和虚构的方式来摆脱现实的烦恼和困难。但有时如果将幻想带到现实中,在假想问题已解决的前提下,反而容易放平心态, 也有可能会给问题解决带来积极的效果。

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更多地使用发泄和忍耐应对,而男孩比女孩更多地使用幻想应对。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挫折,第二次的影响力度和影响广度比第一次时要弱的多。因此,让孩子多接受挫折教育,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虽然也感到痛苦,但能够很快的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作。

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升心理韧性。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调整心态,让孩子直面挫折

上文中我们提到,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凡事均包办代替所致。当然,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遭到痛苦挫折,但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挫折才能够成长。我们经常说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孩子就是这样的,他的人生总要有很多时刻是需要他独自面对,没有谁能够真正的呵护他一辈子。同时,如果我们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其实也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放手让孩子直面挫折,孩子才能真正的坚强。

二、正确理解挫折教育,将挫折变成教育的契机

目前很多人对挫折教育还有一些误解,我们先看一看关于挫折教育的几个误区。第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只要让他们多吃点苦就行了。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进行挫折教育的时候无视孩子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极限,使他们在挫折教育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这是完全错误的。其次,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失败教育。挫折教育虽然提倡使 青少年在挫折中磨炼意志,获得面对挫折的经验,但不是一定要面对失败,不断的失败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会使其产生抑郁和愤怒等消极的情绪反应,因此挫折教育绝不是失败教育,相反地,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应侧重于引导孩子去体会战胜挫折的情感体验,体验战胜挫折后的愉悦及对自己战胜挫折的能力的肯定。第三,认为挫折教育就是痛苦教育。当人受到挫折时总是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反应,甚至是很痛苦的经历, 但这不代表着挫折教育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将“皮肉之苦”等同于挫折教育,过分的痛苦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逃避和退缩的心理,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学生接受挫折教育的积极性, 这样反而会降低挫折教育的效果。

真正的挫折教育并不是人为增加挫折的分量,而是教会孩子积极地面对挫折、化解挫折。其实孩子经常有挫折的体验,比如考试不如意,遭到批评和嘲笑,和同学闹矛盾,不小心丢了东西等等,都算是挫折。在应对挫折的时候,积极的方式包括继续坚持或寻找其他策略;消极的方式则表现为攻击或退缩。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用积极的策略解决问题。挫折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最好。形式和方法其实有很多,也很简单实用。比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玩些游戏或者是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总让他赢,那将来孩子就会输不起。家长应该帮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错在哪一步,让他们能在游戏中品味输赢,提高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总之,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同孩子分享自己曾经战胜挫折苦恼的经历,告诉孩子自己的心态如何变化的,在克服挫折中收获了什么,启发孩子遇到挫折时,不要害怕,直面挫折将会带给自己宝贵的财富。如果观察到孩子遇到的挫折已经超过了他承受的极限,这时应该予以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以免孩子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参考文献

[1]张秋艳, 张卫, 岳颂华,等.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8):544-546.

[2]吕英, 冯永刚. 新时期中学生挫折教育刍议[J]. 教育探索, 2003(9):75-76.

[3]何晓燕, 郭成. 中学生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3):58-60.

[4]向守俊. 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2001.

[5]胡婷婷. 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11):1729-1731.

[6]徐明津, 杨新国, 冯志远,等. 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结构与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24(2):260-263.

[7]李金德, 安敏, 何婷婷,等. 中學生心理韧性、元认知、自我效能、考试焦虑和学习成绩关系研究[J]. 考试周刊, 2009(49):13-14.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挫折初中生
Holism in Education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挫折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终身不遇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