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尝试绘画手段引入心理健康课

2018-05-10王晓红白雪

关键词:绘画心理健康过程

王晓红 白雪

刚开始把绘画介绍给班主任的时候,他们都惊讶于我的想法太奇葩,从常理来看,我这心理健康课是辅导学生心理成长的,又不是教学生画画培养他们艺术气息,也算是合理的质疑吧,所以这绘画方法的应用推广还是要从根本上做以解释的。

简单的说,人类是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的。我们看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因为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现如今盛行的绘本教育就是这个道理,另外,不同的人对同一图画内容所表达信息的观察和反馈又各不相同,所以利用图画是最简单、最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绘画这一手段。

从绘制角度来讲,绘画是潜意识的表达,对于绘画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因为绘画应用了投射技术。在现如今的心理咨询行业,绘画已经成为一种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我们将绘画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课堂,目的不是治疗。利用绘画的投射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绘画来掌握他们不自觉暴露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真实的反馈。

一、将绘画应用于个人的自我认知

在高一年级课程伊始,我一般会让学生画画自己,画什么呢?学生往往告诉我:“老师,我不会画人物。”“老师,我画不好,特难看。”我的答案肯定是这样的:“没关系,我们不是画画比赛,老师画的还没你们画的好看呢。”“不管你们画什么,请记住一点,这个形象一定是最能代表你的特征或特点的!”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开始思考自己:有的温柔如猫,有的淘气如猴子,有的高大如杨树,有的矮小却坚韧如绿草,有的志向远大如青山,有的自由如飞鸟等等。当他们认真思考了自己并以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之后,接下来的内容就是介绍“画中的我”。这个环节不是简单的复述,是在语言描述的同时再次发现自己,通过头脑搜索所画内容的所有特质和自我的特质做关联,找到更准确的词语表述自己,发现更多的更真实的自己,从而充实自我认知。

在轻松的随意绘画活动中,学生没有压力,反而回到了最轻松、舒畅的童真环境中表达内在真实的自己。当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也会发现一些问题,也会带给我们教师一些思考:“老师,我想像一朵白云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飘啊飘。”“老师,我觉得我就像空中的云一样,没有根基,随风飘荡。”虽然都是云,可这是差别很大的云,也是很想表达自己的云,他们觉得家长老师的约束太多使得他们没有自我的时候,他们会羡慕云的飘摇;或者在家庭的特殊影响下,他们感觉不到安全感,没有稳定的居所和家的呵护,他们觉得自己就是被风吹来吹去的浮云。有了这样的辨别,教师接下来就有了针对性的更深入的目标去开展工作,学生也因此能得到更多有效地辅导和帮助。

二、运用绘画更深一步地探索自我

随着学生的成长、对自我探索的深入,绘画依然可以发挥它独特的魅力,这时候我会让每个人都画一棵树,一棵你心中的树。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大多数人的树都是饱满挺拔的树,笔直的树干、蓬勃的树冠,有的同学还会在树上画出果实,这样的同学大都积极上进,目标明确有追求。虽说基本样子差不多,但是画面的大小可是有学问的,但凡树画的比较小的同学都是缺乏自信甚至是自卑的,他们有进取的愿望,但是自信心还需要培养;相反,个别同学画面过大,这是超级自信甚至盲目自大的表现,他们夸大对自我的了解,出现浮夸不着边际的虚假之势。同样是树干,有的同学会在上面画些树疤,有多有少、有高有低(这个排除有些同学学习画树时老师教的用树疤痕做修饰的可能),这个信息往往暗示着绘画者的早年创伤,因为一直没有很好的处理或解决,导致现在成为问题的隐患,这又将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内容。

在绘画同一主题的内容时,学生的作品也是各有不同,当然教师除去要学会观察这细微之处的千差万别以外,还要通过树的画面帮助学生寻找相近的团体,也就是促进学生的交流,引導学生学会交往,体验团队的接纳与共荣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关注个别特立独行作品的作者,启发大家寻找他与众人的共性,挖掘他的优点发挥他的长处,以此促进班集体的和谐相处、提升集体凝聚力。

三、发挥绘画优势构建良好合作小组

我校班级全面推进小组合作形式,这和心理健康课的组织形式不谋而合,我们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注重分享、注重合作、注重团队的力量,这对小组的考验也是严峻的,尤其是在小组磨合期。为了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里又引入了绘画的手段,事实证明效果显著。

在以小组合作为目的的绘画创作中,教师严格要求大家无言语沟通、无非言语信息传递,在规定时间内,同学们依次绘画,每人每次只能做一笔画,轮番进行,直到规定时间用尽或者全组同学一致认为不需要再画时可以提前结束绘画。在完成绘画工作后,做小组交流展示,全体成员要面向大家做绘画回顾,包括自己思考的过程、所画内容的描述以及当时感受,这个顺序是还原绘画过程的,所以在大家张开嘴表露心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同学都会为集体着想,也发现在自我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也发现个别同学太强势,还会发现有的同学在小组中只会跟风等等。当大家都一一做完表述,最后由小组讨论给作品起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名字,这再一次搭建平台帮助成员做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

针对绘画过程中问题的暴露,解决问题我们依然运用绘画手段来操作。这次的小组合力绘画限定主题,与上次略有不同的是,动手之前先允许小组成员交流,一旦动笔则继续保持无沟通状态,这样下来一幅作品,我们看到了主导者的统筹,看到了组员的通力配合,在过程中也难免有失误,但寂静中大家品味着无指责、不嘲讽的冷静状态,看到了小组的凝聚力,看到了问题解决的一种默契。

四、回味绘画引发思考

绘画作为一种“玄妙”的语言,在咨询行业,咨询师可以通过绘画解读其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人们的“症结”。作为心理诊疗的一个有效工具,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述说不清能看清”——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功效是巨大独特的。

在职业高中学校,将绘画引入心理课堂,借由画笔的翩翩起舞,绘出每个学生特有的心声,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每一个人的发展也都各有特色,所以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做为教师要能读懂画中语、笔中情。在绘画解读过程中,能达到“治愈”水准当然是最高境界,但是引导学生从画中学会“自觉”才是比任何一件事情都更有意义的,自觉的过程是变化的过程,能改变自己的良药除了自己没有别人!绘画是一种手段,是表露心语的一种途径,我们心理教师就是要博学多用,一切为了学生着想,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努力践行!

猜你喜欢

绘画心理健康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