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

2018-05-10韩文良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韩文良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强化初中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字:心理健康;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

一、案例介绍

事例1:校园暴力

不久前,某学校出现了一名学生被一伙人殴打重伤事件,事发后,伤者的一名同学被警方带走,深入了解后,原来此名同学和伤者曾喜欢过同一个女生,为了排除竞争对手,才出此下策——到校外找到地痞流氓,说是给那名同学(伤者)一点教训。

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在学生时代这种暴力事件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或者是男女学生争锋吃醋引起。当他感到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事例2:抗压能力差

小张是一个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初中毕业时一心考取艺术学校,为了今后能走上从事艺术事业的道路,其家人也大力支持,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中考过后,成绩未能达到艺术学校的录取标准,于是父母要求她复读。复读过程中,小张的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压力,终于因压力过大而放弃了学业。

分析: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由于形式的变化,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同这名学生谈话之后,告诉她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评价和认識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事例3:早恋的困惑

小李13岁那年随父母来本地打工,借读在本校,需要别人的照顾,这时同学小王出现了,温柔体贴,又不失男子汉的风度,他们俩的关系越来越好。在一个晚上,小王吻了小李,从此她的心就没平静过。小王整天胡思乱想,成绩越来越差,期末考试了,小王居然挂了两盏红灯笼。成绩一向很好的她落得如此地步。然而那颗少女的心却总是不能平静。一个寒假没过好,除了父母的责怪,还有自己内心的不安。新学期开始了,她打算抛开一切,认真学习,可没几天,与小王的接触,又使她魂不守舍,没有心思学习了。

分析:中学生不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过早地堕入情网,感情的闸门打开就会一泻千里,无法控制,冲动有余而理智不足。像这位女生一样,分散了精力,耽误了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苦恼。在了解了情况之后,首先表示对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很理解,尽可能让他平静下来。而后分析他这样做的不可取之处: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这时候谈恋爱,势必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思念朋友、写情书、赴约会,因而也就不能专心志致地学习,不能有效地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以至坐失了立志和求知的大好时机。

二、问题存在的背景因素

(一)家庭因素

1、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据调查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大专及以上者,其子女心理健康明显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者,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往往更多的给予子女尊重和理解,与子女沟通更融洽。

2、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在家庭背景中,经济是基础,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收入越高,能为子女提供的条件越好,从而使子女的心理越健康。

3、家庭结构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从小生活在一个单亲环境中,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产生严重的抑郁敌对心理。另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动辄训斥、打骂或是对孩子过分溺爱。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经常对子女训斥,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学校要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和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个人因素

学习及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和自理能力,很多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固执任性、感情用事、缺少实际生活锻炼等个性弱点,这也是易产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际关系的好坏可以对青少年个体产生极大的心理作用,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温暖并体验到安全感,而冷漠、相互猜忌可以使人产生压迫感、压抑感、焦虑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长期处于恶劣的人际关系中可导致多种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四)社会因素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的冲击很大,随着改革开放,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都对学生造成不良刺激,学生由于缺乏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三、干预心理问题的措施

由于中学生有着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一)在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的技能技巧,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

(二)优化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用“放大境”看待和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还应以此作为他们自尊自信的支点,从而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还需要教师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點,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锻炼坚强意志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可塑期,往往做某些事情三分钟热情,有始无终。因此,各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政治课老师要注重讲解有关意志方面的知识、事例,让学生认识到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成为生活中强者的必要条件,锻炼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还有明确的锻炼目标和计划。

(四)提高耐挫能力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等,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差。对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尤为必要。

四、分析总结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就应该彻底放弃功利思想,应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顺乎人性,调动兴趣。家长不要老把眼睛盯在孩子的成绩上,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老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学校除了完成教书这一任务外,还要多在育人上下功夫,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类似挫折教育、失败教育、愉快教育、情感教育、公德教育等国外比较普遍的教育内容。只有使青少年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使孩子在快乐、健康中掌握知识,在求知中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此外,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课,开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每学期由学校统一确定专题辅导内容,统一印发资料作参考,学校征订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分发给各班级,让各班级拥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读物。深入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利用教科研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深层次。加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师德教育。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提高心理免疫力。

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2000年版

[2]李长文,时长江: 中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2014年版

[3]王维铭: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 , 2004版

[4]张小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2002版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