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现教学趣味性唤醒学生学习兴趣

2018-05-10马骁

关键词:抽象性创新意识积极性

马骁

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中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身边的事入手,注意体现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关键词:抽象性;积极性;创新意识;设计情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前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曾说过:“课堂教学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和成长。”然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摩擦,使得一些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倍感头痛。抽象与具象之间本来就不是对立的矛盾体,相反,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就是遵循着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有趣的是,现实中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带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即是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明显的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的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很有道理的。

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这都使得他们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感觉与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非常明显,加之年龄较小,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就是凭兴趣去认识事物的,感兴趣的,就会很认真的听;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从这一特点出发,我想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身边的事入手,注意体现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时不妨寓教学于游戏中。

一、适应儿童发展规律,体现教学趣味性

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学习探索的积极性首先就来源于兴趣。从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来看,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由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向抽象思维转化。处于较低年龄时期的学生,其抽象思维发展的还不够,无论从思维理解、语言表达还是视、听、读、写等活动上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直观具体的、感性的认识相联系,并伴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无意注意所占主导地位,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儿童易被直观新颖、活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在脑中形成优势的兴奋灶。适应儿童这一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注重体现教学的趣味性。

1、教师语言的趣味化

从问卷调查中反映出,孩子是否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孩子是否喜欢此学科的老师有关。从人的情感需要来说,只有学生喜欢你,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需要你对他的肯定,同样也希望你喜欢他。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除了活泼开朗、亲切温和等性格因素外,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倾向。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在清晰、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力求儿语化和趣味化。

教师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更贴近学生,使其产生认同感;教师面带微笑的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或描述,并配以活泼、丰富的表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满足孩子感情需要的同时,更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的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这不但使教师更具亲和力,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理解,从而使教师和儿童更好的建立起直接的感情联系,有利于师生间情感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

2、教学媒介趣味化

儿童的注意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有意注意过度的。年级越低的孩子越容易被新鲜明亮、生动有趣的具体事物所吸引,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无论是具体的可操作性教具或者是多媒体演示课件,我都尽量使用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将教具、课件卡通化,配以鲜明亮丽的色彩,赋予它们人格,使得原本较为枯燥无味的算理、法则变的生动有趣多了。有了学习的兴趣,从具体中学习,在趣味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变的轻松自然了。

例如:将教科书中的配图绘制成色彩鲜艳、活动有趣的卡通图片,将其运用于教学当中,通过组合图片的演示进行讲解,学生兴趣盎然;制作许多的小动物头饰用于游戏及情景教学中,以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从大量的卡通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在黑板上贴出来,组成有趣的故事情节说一说,既数了数,学会了分类,体验了多些、少些,又在图片组合中发挥想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及语言表达能力;如一年级“百以内数的认识”中对于用计数器表示数的教学,我将计数器粘贴上卡通的眼睛和活动双手,教学时,我给计数器“配音”,进行了一番计数器的“自我介绍”表演:“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我的名字呀叫计数器,别看我长的有点怪,你们可不要小看我呀~,我……”,在“介绍”中,将计数器的特点和它是如何表示数表达的十分清楚,孩子们高兴的认识着新朋友,激动的争着和新朋友计数器“交流”---- 进行“百以内数”的拨数练习。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思维能力是指人脑的思维状态和水平,大脑作为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其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控制着不同的功能,如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语言等等。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使大脑在很大区域上得到訓练,全面促进大脑机能的发展,加深知识的感受和理解,增强记忆。而大脑机能的全面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各种感官的协调与发展,从而形成各种感官与脑之间互相促进、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发展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常动手、多动口,多听多看,让眼睛、耳朵、嘴巴、小手,大脑动起来,充分调动多种的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思与问”的求知欲,保护和培养其创新意识。

我感触很深的是在教学完“乘法口诀”后,我带领学生一起制作“乘法口诀小转盘”。我们分别沿着一大一小两个圆盘的周边写上1~9 九个数字,用彩笔贴片美化一番后,连同一根指针一起,用线将它们固定在圆心上,就可以转动了。然而在口诀练习中,却发现当转盘转动时,指针太短,不明确到底是哪两个数相乘;指针太长,会把小圆盘上的数字挡住,必须结合左右的数字去推测,造成计算上的障碍。恰恰是这一点在我看来是很容易的,结合左右一眼就知道小盘上的数字,所以,我并没有在意学生看到转盘停下后的迟疑,其实是先在推测小盘上用以相乘的数字。下课后,我的办公桌上,放着李晨晨同学制作的一个小轉盘,在又粗又长的指针对齐小转盘数字的地方挖了一个大洞,恰好使得小转盘的数字显露出来!问题很巧妙的解决了。在激动惊异的同时,我深感内疚和自责。当天的活动课上,我表扬了李晨晨同学,鼓励大家一起想办法,看看还有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在那几天,不断有学生设计制作的小转盘出现在我的桌子上,无论问题解决的如何,看得出大家都努力去想去做了。事实上,其中的一些的确较好的解决了问题,王毓茜同学的小转盘增加了转盘的数量及配合,还能同时显示出得数来。透过小小转盘指针上那并不齐整的大洞,我意识到,学生萌发的创新意识是需要我们悉心发现,精心保护和耐心培养的。

三、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较为注重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指向学习结果,而玩一般是无意识的,无明确的计划性,较为注重过程本身的刺激,玩的高兴就好。作为老师,把玩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学习带有玩的强烈吸引力,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是很重要的。让玩避免其消极因素,明确目的,扩充内容,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我常常设计情境,采用一些故事、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寻找解决和优化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启发思维,让他们感到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

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片,一件制作设计,一次小小的游戏活动,都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人人都有创新的欲望,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中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提供实现的可能。因为,他们要创造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猜你喜欢

抽象性创新意识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民主的悖论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羌族刺绣中的图案研究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