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厌学孩子,请和她一起坚强!

2018-05-10杜佳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考试焦虑

杜佳丽

摘要:求助者杨某因同学矛盾,出现了情绪低落、焦虑紧张、食欲下降等问题,已经拒绝上学一周,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被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从而改善求助者的焦虑感,进行心理疏导和解释,帮助她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较好地找到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求助者今后能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考试焦虑

一、案例背景

(一)求助者资料

1.人口学资料:杨某,女,12岁,籍贯为北京,长女,家中有一弟弟,小学六年级在读,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不良嗜好。母亲是教师,父亲为政府工作人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2.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想到上学就会紧张焦虑。

3.身体状态: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差、近期偶尔做噩梦。

4.社会功能:情绪泛化,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上学,来访时已经在家中休整一个星期。

5.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征得求助者同意后,选择实施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结果如下:

(1)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标准分65 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标准分的分界为50分,60~69分为中度焦虑,该求助者为中度焦虑。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标准分57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标准分的分界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该求助者为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近一个月来因与同学矛盾,老师关系紧张,而出现心情烦躁、爱发脾气、食欲下降,睡眠差。

2.个人陈诉:我从小到大一直学习不错,老师都很喜欢我,父母对我的期望也很高。上六年级之后,我们换了新老师,老师对我挺好的,但是前段时间,我和同学因为一件事情产生矛盾,他出口骂我,甚至用很难听的语言伤害我的家人,我非常生气,把这件事情在朋友圈发了出来,并在事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非但没有站在我的角度,反而认为我们是半对半的责任,我认为老师一定是在偏心眼,没有公正的处理这个问题,老师还当这同学的面说,是我小心眼,应该原谅同学,给同学一次机会。听到这番话我觉得压力很大,这简直是太槽糕了。我一直以来受同学喜欢,在同学们中我肯定就找不到好朋友了,而且这件事不公正处理,我会让其他老师失望,家长伤心,其他同学也会看不起我的。从老师说完我就很担心,想上学去面对这个问题,但一想到老师的话,想到其他同学的目光,就会想逃避。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越来越焦虑,想到这件事心里就不舒服,有点别扭,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情绪变得很不好,最近一个星期已经不去上学了。最近吃东西也很少,晚上休息的不好,有时睡不着,有时又梦到和同学的关系不好。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很想走出现在的困境。

二、案例分析

(一)评估与诊断

1. 诊断与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针对于考试,没有影响逻辑思维能力,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为一个半月。据此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

焦虑、情绪低落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入睡困难、食欲下降。

情绪泛化,已经影响社会功能,出现厌学行为。

2. 对该求助者所做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杨某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为主要临床表现,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出现泛化和回避,持续时间长,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状态,但是没有泛化和回避,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杨某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现实性,持续时间为一个多月,因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杨某虽然表现为情绪低落,但与抑郁症的兴趣丧失、绝望感、自罪、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杨某病程持续时间一个多月,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二)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帮助求助者改变不良认知,即这件事完全没有办法解决,老师偏心眼,同学看不起她,改善她对上学的紧张、焦虑感。

②学会自我放松,积极面对上学。

③努力保证正常的生活作息,改善身体不适的感觉。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提高有效处理各种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完善其人格。

三、案例对策

(一)咨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即情绪或不良行为(C)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A)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B)造成的。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治疗重点也在于改变这种非理性观念。

本案例中求助者六年级时和同学发生矛盾,认为老师没有妥善处理这个问题(A诱发事件),害怕上学会让同学瞧不起自己,其他老师不喜欢自己,感到焦虑(C结果),根本原因在于她对于人际关系中的错误认知(B不合理信念)。求助者认为自己一定要强于他人,任何事情,非对即错,和同学发生矛盾这件事,如果自己存在一半责任,就不是一名好学生,没有面子,会引来同学的嘲笑,其他老师的失望,自己没脸再继续在这个班级生活。正是这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陷入困境,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让求助者学会用合理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信念。

(二)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诊断评估、建立咨询关系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形成初步印象,确定主要问题。调动来访者的求助积极性,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在咨询开始时,用开放性问题收集相关信息;

(2)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

(3)在征得求助者的同意下进行心理测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确定主要症状。

第二次:测验结果反馈、加深咨询关系与确定咨询目标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反馈测验结果,初步处理来访者的情绪,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摄入性会谈

过程:

(1)向来访者反馈其测验结果并进行解释。

(2)通过倾听、理解、共情、無条件地积极关注、自我开放、让杨某倾诉,与杨某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长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正确面对上学这件事,改善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及食欲。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提高有效处理各种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2.心理帮助阶段

第三次:领悟阶段

目的:通过会谈解说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不合理信念。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向来访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来访者接受该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使来访者认识到A、B、C的关系。

(2)使求助者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的分析,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如“自己一定要强于他人,任何事情,非对即错,和同学发生矛盾这件事,如果自己存在一半责任,就不是一名好学生,没有面子,会引来同学的嘲笑,其他老师的失望,自己没脸再继续在这个班级生活”。使来访者领悟到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第四次:修通阶段

目的:帮助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修正原有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回顾上次咨询内容,帮助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使用“产婆术”的辩论技术,与求助者糟糕至极的错误认知进行辩论,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其非理性信念是不合逻辑的、与现实不协调的,使其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改善其不良情绪。

(2)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填写合理自我分析(RSA)表,进一步巩固新建立的合理信念。

第五次:再教育阶段、

目的:巩固之前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同时对来访者进行放松训练,提高其应付焦虑性情绪的能力。

方法:放松训练

过程:

(1)通过会谈就其家庭作业做进一步的分析,帮助求助者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

(2)教会求助者腹式呼吸放松法。当其感到那跟紧张、焦虑不安时,通过腹式呼吸使自己放松。

(3)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复习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放松方法,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3.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六次:结束咨询关系,巩固咨询成果

目的:帮助来访者巩固咨询所获成果,适应结束咨询后的情况,并学会把在咨询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询问上次作业完成情况,回顾整个咨询过程,强调合理信念的重要性。

(2)再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测试并当场反馈结果。

四、辅导效果与分析

(一)求助者

能够正确面对上学这件事,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入睡时间缩短了,没有再梦见自己考试考不好,食欲也好了。

(二)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1)SAS:标准分48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有所缓解;

(2)SDS:标准分43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三)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杨某的不合理信念,焦虑情绪有所缓解,睡眠、饮食情况有所好转,杨某能正确面对上学这件事,并已经回到学校上课,促进了其心理健康发展,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五、辅导反思

当一个孩子提出不上学或者做出一些在成年人看来比较极端的行为时,可能他的压力正无处排解,这一定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可以承受适当的压力的,因为我们有一套自己的压力适应系统。压力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而是直接进入中介系统,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和消解,事件的相对强度和性质可以产生某些改变。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免疫系统。这三个系统,都有性质相反的两种功能:一是增益功能,另一种是消解功能。

(一)社会支持系统

对于一个厌学求助者来说,社会支持系统最重要。据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能否从重创中恢复,40%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的老师、同學能不能给他去上学的力量和希望,家庭的关系是否融洽、亲子关系是否正常这些都是对一个处于青春期叛逆孩子很重要的支撑。最关键的一点,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与父母感情淡化,将对朋友关系十分看重,尤其是和自己有过相同境遇的朋友更是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这时朋友的劝说意义甚至高于家长高于老师。

(二)认知系统

艾利斯提出的三种不合理信念分别是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和过分概括化,这些不合理信念在此案例中都得到展现。一个人的认知系统是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和自己的成长环境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需要我们稳住慢慢来,一点一滴的在生活中改变我们的认知。

(三)免疫系统

有的心理方面的疾病是需要吃药的,正确看到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情绪也是会生病的,这只是我们情绪上的小感冒。孩子的运动和锻炼是发泄情绪困扰的好途径,增加孩子的体育锻炼。

归根结底,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给予的爱与信任,能使这一时期的孩子生长出接纳、信任他人的能力,愿意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感恩地接受帮助,也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一能力,和恰当正确的心理方法的疏导和引导,会将爱变成了循环力,越聚越多,织成一张网络,厌学孩子的自信,才有可能在这温暖的包围下,破土发芽,勇敢绽放。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3]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5版.

猜你喜欢

合理情绪疗法考试焦虑
害怕英语考试的女孩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体像焦虑研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体像焦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