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同伴交往情境下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

2018-05-10姜旭

关键词:信赖人际独生子女

姜旭

摘要:为使教师更有效地对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进行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Rempel和Holmes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Trust Scale),对800名初中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的人际信任在性别、是否独生、年级以及城镇等维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初中生;人际信任

人际信任的研究源自学者们对人性态度的探讨。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多伊奇(Deutsch,1958)较早对“信任”进行研究,他将信任定义为个体对刺激情境的一种反应。他认为不同的刺激情境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同影响。个体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与周围他人形成不同的人际关系。个体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也会形成不同的态度,如信赖、不安全感等。

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生的同伴关系成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与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的交往态度。

一、初中生人际信任的研究背景及方法

已有研究者从心理学的视角对人际信任进行研究,内容涉及人际信任的诸多方面,如大学生的信任圈子、信任成分研究、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等,但是对人际信任内涵的界定却未形成共识。张建新(2000)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交往过程、“或合作或竞争”的情境下,对他人可否做出合作行为的心理预期。杨中芳等人(1999)结合西方理论将人际信任的概念本土化,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交往中相信对方能够胜任自己的托付时,获得的一种保障感体验。对于人际信任的概念,研究者普遍强调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是建立在彼此互动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对人际信任进行研究时要重视对个体互动过程的探析。

班级是初中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境,而且初中生的教育是以班级教学为主体,学生在校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班級环境之中。因此,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和青岛的不同城乡选取三所中学的16个班级的初中生作为样本。问卷采取现场发放并回收,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16份(男生436人,女生280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并在此基础上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被试的年级分布为初一学生350人,初二学生238人,初三学生128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8.9%,33.2%,17.9%。男生占样本总数的60%,女生占样本总数的39.1%;独生子女占样本总数的67.%,非独生子女占样本总数的32.7%;城市占样本总数的42.9%,县城占样本总数的33%,乡镇占样本总数的24.2%。

二、初中生人际信任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不同性别初中生人际信任的差异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有显著差异(t=2.55,p=0.011<0.05)。男生的人际信任总分(M±SD=80.18±14.34)显著高于女生(M±SD=77.37±14.0)。

(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初中生人际信任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就初中生人际信任发展水平而言,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总分与非独生子女得分差异显著(t=-5.69,p=0.00<0.05)。独生子女的初中生人际信任总分(M±SD=81±14.76)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M±SD=74.97±12.16)。

(三)不同年级初中生人际信任的差异比较

人际信任使用未符合方差同质假定的多重比较结果,采用Tamhane、DunnettT3、Games-Howell检验法的结果相同,均是初三年级群体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群体(详见表3、4)。从均值可以看出,在人际信任发展水平方面,不同初中年级的三个组别群体中,以初三组学生平均数最高,其次是初一组学生,平均数最低者为初二组学生。

(四)不同城乡的初中生人际信任的差异比较

使用未符合方差同质假定的多重比较结果,采用Tamhane、Dunnett T3、Games-Howell检验法的结果相同,均是城市初中生人际信任显著高于县城和乡镇地区的初中生。在人际信任发展水平方面,不同城乡的初中生,以城市初中生人际信任得分的平均数最高,其次是县城地区的初中生,平均数最低者为乡镇地区的初中生(详见表5、6、7)。

(五)人际信任各维度的描述统计分析

1)人际信任各维度性别差异性分析

通过对不同初中生的人际信任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初中生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中,男女生在P预测维度差异显著(t=2.52,p=0.012<0.05),男生(n=436)得分(M±SD=25.52±4.39)显著高于女生(n=280,M±SD=24.67±4.47)。初中学生人际信任依靠维度和信赖维度在男女性别方面不存在差异(详见表8)。

2)人际信任各维度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性分析

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初中生进行人际信任分维度的差异性检验,由表9可知,独生子女(n=482)初中生其人际信任的预测维度、依靠维度和信赖维度得分都非常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n=234,t=-4.51,p=0.00<0.001;t=-4.82,p=0.00<0.001;t=-3.87,p=0.00<0.001)。

3)人际信任各维度在是否为班干部的差异性分析

对身为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的学生人际信任三个分维度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身份为班干部初中生(n=309)人际信任的预测维度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n=407)初中生,而在依靠和信赖维度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0)。

P预测和F信赖维度方差同质性检验中Levene值分别为2.5、1.19,p=0.083>0.05, p=0.306>0.05,方差同质。方差分析中,预测和信赖维度F值分别为16.64(p=0.00<0.001)、1.64(p=1.94>0.05),表示在预测维度上,学生年级差异显著,而在信赖维度,年级差异不显著。就预测维度而言,初三学生群体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群体(详见表11,12,13)。而依靠维度,使用未符合方差同质假定的多重比较结果,采用Tamhane、Dunnett T3、Games-Howell检验法的结果相同,均是初三年级群体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群体(详见表14)。

5)人际信任各维度的城乡差异分析

对不同城乡地区的初中生人际信任三个分维度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在预测维度上城市初中生显著高于县城和乡镇。在依靠维度和信赖维度中,使用未符合方差同质假定的多重比较结果,采用Tamhane、Dunnett T3、Games-Howell检验法的结果相同,在人际信任D依靠维度和F信赖维度中,均是城市的初中生显著高于县城和乡镇地区的学生(详见表15、16)。

三、中学生人际信任的调查结论及其工作建议

(一)调查结论

初中生的人际信任有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人际信任发展显著高于女生。且男生在预测维度显著高于女生,但在依靠和信赖维度无性别差异。本研究对象是以班级为单位选取,研究对象男女生人数差异较大(男生N=425,女生N=273)而导致研究结果不同;也可能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人际信任更多地指向关系亲密的同性同伴。

无论是否为班干部,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是在预测维度上,班干部学生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而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在预测维度、依靠维度和信赖维度均顯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初中生。人际信任的产生来源于父母,独生子女的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父母与其他长辈更多的关爱,交流会更多一些,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也会多一些。这些都可能影响初中生个体人际信任的发展。

不同年级初中生的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初三年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群体。从均值可以看出,在人际信任发展水平方面,不同初中年级的三个组别群体中,以初三组学生平均数最高,其次是初一组学生,平均数最低者为初二组学生。初中生人际信任发展的年级特点可能与同伴关系建立的波动过程有关,也有可能是随着年级增长,初中生逐渐意识到同伴以及信任他人的重要性。就预测维度而言,初三学生群体人际信任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群体,这可能是随着个体同伴交往经验的积累、同伴了解的加深,更有可能对同伴的行为做出准确性预测。

不同城乡地区的初中生人际信任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初中生人际信任显著高于县城和乡镇地区的初中生。在人际信任依靠维度和信赖维度中,均是城市的初中生显著高于县城和乡镇地区的学生。根据社会资本理论,与乡镇、县城地区的初中生相比,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初中生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加优越,而当乡镇地区的初中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时,很难及时找到相应的社会支持予以个体帮助与支持,因此,与城区初中生相比,乡镇初中生在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时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困难。

(二)工作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工作建议:一是在对初中生进行人际关系,尤其是人际信任心理团体辅导时,关注初中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根据男女生的不同人际关系特点制定团体辅导方案。二是初中生的人际信任是进行同伴交往的基础,它作为内在的态度也会对个体的交往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教育者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中,关注不同学生群体人际信任的辅导,如非独生子女、班干部学生等。三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的变化,许多随迁子女于城市学校就读,要重视随迁子女及外省就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与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孔繁昌,周宗奎. 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 2008, (Z1): 44-49.

[2]杨晓莉,李一茗,邹泓. 儿童、青少年人际信任的研究述评[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05): 47-52.

[3]杨中芳,彭泗清. 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 社会学研究,1999, (02): 3-23.

[4]金盛华. 社会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信赖人际独生子女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了解“人际气泡”,避免尴尬难堪
简析信赖保护原则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在云水谣收笼一个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