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校园建设研究

2018-05-10郭海蓉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24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微信

郭海蓉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需要将基于PC端的移动校园扩展建设成符合师生需求的數字化移动校园,面向广大师生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移动服务。本文通过从高校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基于微信平台的数字化移动校园门户建设方案,主要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理念重构一套开放的移动校园信息化生态体系,以达到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

【关键词】微信 移动校园 信息化建设

微门户解决方案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智慧校园管理大数据深度分析技术的校园移动化服务方案,围绕智慧课表、课堂辅助、集成OA、学生工作等多个校园学习和生活场景,为师生用户提供各类移动服务、数据分析报告及智能推荐。主要涵盖了自PC端至移动端的消息聚合、业务处理、数据服务等,极大的简化了传统门户的浏览方式与处理方式,对教学与生活形成独有的“微”创新。对于师生用户来说,一方面使之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个人相关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智能推荐能够提高生活和学习效率;对于院校管理者,应用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挖掘形成的教育管理报告,可以让用户及时掌握整体情况并有效辅助决策。

1师生需求分析

面向学生,基于学生生命周期,为学生提供学校学习、就业、生活全方位的移动信息化服务。在学习上,学生可以通过数据掌握个人学习状态,且进一步与各类教学资源互通;在生活上,学生需要平台为其提供一站式事务办理平台,能够充分合理互联网信息化为自身带来的全方位提高等;应用应为学生全面人才培养提供应用与数据服务。

面向教师,基于教师全生命周期,为教师提供教学、事务处理、师资培训、校园应用的信息化服务。在教学上,教师需要移动应用教学辅助一站式平台,多方位服务。在办公上,教师需要提供一站式事务办理平台与消息获取的统一渠道。在个人发展上,教师需要移动应用为其打造个人培训及提高服务;应用应为教师高校工作,个人提醒提供应用与数据服务。

面向教育管理者,基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与服务,为学校提供全面事务管理与数据服务;同时应可以借助于一站式事务管理,实现事务综合审批处理。并且能够基于一个应用核心,多种终端,对校情信息实现综合统计、数据服务。

2建设目标

构建精准信息聚合平台:将庞杂的校内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与优先级分类,将更为紧急且重要的信息精准的推送与处理角色。

推送个性化订阅应用:除了被动接收信息之外,主动的订阅更能够使信息的价值得以体现,订阅与兴趣爱好、科研方向、学术动态相关的信息,更提高信息的阅读效率。

将碎片时间充分利用:不再局限于地点、时间的办公环境,更为迫切的校内事务能够第一时间处理,更突显信息处理的价值。

达到智能推送+深度服务基于用户身份、角色、历史习惯等信息的智能信息推送,实现校园信息化的深度服务。

形成开放平台与无线扩展的移动生态:提供移动开放平台,开发利用HTML5+CSS3+JavaScript技术可以快速地开发与本地应用体验相媲美的移动应用。

3设计思路

现有平台和系统整合的应用程序,所有企业微信用户的微信请求提交到微信服务器后,由微信服务器调用二次开发应用从移动教学服务器上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微信服务器将信息反馈给微信用户。如图1所示。

微信接入服务:微信接入包括账号的绑定、消息和事件的通道接入、UI规范。打通本地应用程序与微信平台的通讯通道。

微信工具:微信工具是微信提供给企业号管理员用户的管理功能。例如内部通讯可直接在后台给任意校内用户发微信消息,能够自定义组织架构,能够统一管理所有开发的微信应用服务等。

用户服务:用户服务即普通用户所能使用的服务。包括数据查询类服务、申请类服务、页面查看类服务等。

4总体技术路线

4.1基于微服务架构,解决传统单体应用之痛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为校园业务提供了更为灵活开放的服务构建能力,相对于传统架构来说,具备更高强度的柔性、鲁棒性和开放性。该架构可以允许用户更加专注于构建业务单元,围绕一个最小业务单元形成的场景服务是微小、自治且完整的,同时这些服务相互之间通过与语言无关的API通信,拥有快速且持续的迭代能力。

4.2基于Docker容器平台,为“高可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容器服务( Container Service)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服务,支持用Docker容器进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多种应用发布方式和持续交付能力并支持微服务架构。容器服务简化了容器管理集群的搭建工作,整合了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Docker云端最佳运行环境。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几乎没有性能开销,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器和数据中心中运行。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依赖于任何语言、框架包括系统。

4.3校园用户行为感知和多模态数据管理

研究校园情境的基本特征,建立用户行为感知模型,以实现传统智慧校园“教、学、管”等相关数据的采集;克服多源多模态困难,建构校园大数据的清洁、类化与区分存储机制;面向智慧校园服务,类化校园数据语义,并研究多维数据统合组织策略、方式方法与技术手段,以满足动态大数据管理需求。

4.4基于校园大数据的用户画像与个性服务模型

研究校园大数据与智能服务的敏感代价模型;以此为基础实现用户信息的标签化,建模面向校园主体的用户画像;结合用户在“教、学、管”等情境的定制需求,基于数据科学的视角,重构校园智慧服务诸要素的关联性,构建个性化服务动态交互机制。

4.5面向智慧校园的大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

設计面向智慧校园的大数据分析架构,研究具有领域特征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区分数据类型,实现大数据分析方法的自适应选择,完成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方法的综合运用;针对校园大数据聚集特征,设计高效并行策略,对上述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实现应用感知下的多类优化算法。

5系统模块设计

为解决学校对日常教学管理与服务的与日俱增的迫切需求,应以“服务”理念为核心,加快信息化应用部署,贯穿“调研”,“实施”,“应用”,“维护”整个环节,构建移动场景下的移动校园,搭建一个移动平台,实现N个场景,N个服务,重点解决管理、生活、教学等场景下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体现移动智慧校园的服务性、便捷性、及安全性。

移动智慧校园平台从教育管理者、教师、职工、学生角色出发,围绕管理、办公、教务、事务、生活等方面.通过“一个平台多个场景N个微服务”的快速构建技术解决师生在各种场景下的需要。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6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微门户建设方案,主要具有以下建设效益:随时向大家传递校园信息,要闻、公告、通知、课表、成绩、图书资料等全方位校园信息。系统自动为不同的用户角色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满足学生、教师、职工、领导、合作单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解决校领导工作繁忙、会议频繁、经常出差,通知多、提醒多、代办事项多、业务观注面大,采用PC进行应用获取不便等的问题。系统结合手机自身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使各系统的应用摆脱地理空间的约束,通过主流移动终端操作平台(微信)获取校内、个人等相关信息,完成校园主要业务操作,让用户个人工具得以充分分利用。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将学校丰富的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学校教学理念与信息化发展思想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移动式展现,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形成多元化、人文化、智慧化的信息服务环境,有力提高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倩.基于微信企业号的移动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 (06):155-156.

[2]曹立,杜连华,田益达.移动校园门户“i医大”的设计与实现

内蒙古医科大学校园移动化信息门户技术成果与实践报告[J].医学教育管理,2018,4(02): 85-90.

[3]王德泽,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校师生移动APP研究与设计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中国新通信,2018,20 (06):71.

[4]曹哲新,张家贵.高校移动校园平台研究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 (05):8 9-91.

[5]蔡彬彬.基于移动校园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01):139-142.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微信
微信
微信
关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