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常合道 莫玩花招

2018-05-10陈惟林

东坡赤壁诗词 2018年2期
关键词:情理新意词语

近年,在孟浩然田园诗词创作中,通过语言特殊组合,实现语言张力,来产生内涵与外延的膨胀力,以增加诗词意境的宽度与深度。其手法特征为,颠覆传统,突破规范,挣脱惯常,超越常识,错位嫁接,归纳为“反常出新”。然仙道与魔道仅一步之隔。因此,要严格掌控适宜度及其应用范围,防止滑向岐途,力避以“猎奇”和仅“图新鲜”为目的,以致对冲抵销“反常出新”的艺术魅力与成果。

一、反常出新,须合乎法度

董培伦说,诗词“必须继承传统才能创新”。苏东坡亦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二人所言即是,在传统规范和规则的基础上,方可创新,才能“出新意”。所谓“反常”,主要有三:一反常识之常。如丁芒《梨园饮绿》:“三巡茶罢浇愁尽,满腹豪情载绿归。”此“绿”字是用来借代“新绿茶叶及其韵味”。二反语意之常。如孙宇璋《移民新村》:“机耕机播机收割,搂住春风赞脱贫。”用“春风”比喻党的惠民政策、农民脱贫致富的美好光景,这样就可“搂”抱了。又如徐光泉《田园杂兴》五:“村姑紧握分秧器,细为春田织绿衣。”“绿衣”用来比喻机插青秧,编织而成。三反语序之常。如李明德《南乡子·秋游天鹅洲》:“如织银鱼碧水游”,乃“游碧水”之倒装。将谓语“游”字倒置于宾语“碧水”之后。如吴华山《家乡水》:“没孔风吹笛,无弦溪弄琴。”应为“风吹没孔笛,溪弄无弦琴。”将补语移置于主、谓、宾语之前。

二、出人意料,须合乎情理

苏东坡又言:“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为着避免平凡,尽量在貌似不伦不类的事物中,找出相关特征,从而把相隔最远的东西出人意料地组合一起。”(黑格尔语)因而我们要注重字词语言上的翻陈出新,同时要追求立意构思的推陈创新。所谓“合乎情理”,一般有五。

一合景物环境之情理。如李明波《雁荡山》:“云浮雁荡掩仙踪,小径悠悠步玉峰。酒酌桃红诗染绿,超然物外沐东风。”其“酒红诗绿”似觉异乎寻常。但与作者所处山中环境联系起来,便豁然贯通,在山上桃花树下含觞赋诗,所酌之酒映桃红之影像,所咏之诗皆青山如黛、苍翠欲滴之景象。这样,就深化并拓展了诗意。

二合地理物理之情理。如乐本金《湖上渔歌》:“渔歌唱出满湖霞。”试想:渔民起早下湖,边划船布网,边高唱低吟渔歌,迎来旭日,朝霞满天,辉映湖面,水天一色,这不是唱出“满湖霞”吗?又如李素芹《荷塘》:“香传笑语声。”“香”与“声”本不相涉,“香”由气味传播,嗅觉器官感知;“声”由声波传播,听觉器官感知。但两者在同一地点与范围之内,同时传播,其“声”似乎追“香”而至,故人错觉“香传笑语声”了。这是通感手法。

三合人物行为心理之情理。如李辉耀《山间老农》颔联:“手握银锄头点地,肩扛日月汗生烟。”“头点地”,乃“脸朝黄土背朝天”之谓;“肩挑日月”,乃“早挑日头晚挑月”之谓;“汗生烟”,乃“大汗淋漓冒热气”之谓。以此描写老农辛勤劳累之情形,反映当代农村劳力以老年人为主之现状。又如刘贵连《春插》:“姑娘羞说后生帅,直赞农机会插秧。”姑娘暗慕插秧机手,由于含羞不便表白,却连连夸赞插秧机,以博后生答讪交谈。刻画姑娘的表情与心理活动细腻入微,尤为传神。

四合事物进程、发展规律之情理。如郭省非《改革开放三十年》:“拔尽鸟云散雾霾,愁花谢尽乐花开。精挑几粒明天籽,种入春风长未来。”诗中“明天”、“春风”“未来”及“种入”,俱为借代、象征。其意实为,趁着政策开放非凡成就的大好形势,向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这样“精挑”之“籽”,就可“种”了,发育成长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参天大树。

五合写作技巧之情理。无数实践证明,充分运用比喻、夸张、借代、象征、通感等多种手法,可以不需破坏语法规范,不用组织语言异质冲撞,仍然能够反常出新。如星汉《回乡偶书二》:“春风吹拂满书包,如饼朝阳挂柳条。布谷催耕声太晚,麦苗已到小儿腰。”此诗乃比兴手法,白描取象。作者满怀回乡喜悦,出门晨眺,耳目所及,随景赋形,情逐景生,笔笔生机,不假雕饰,语言清新,沁人肺腑,耐人品味。

三、重组架构,须适于创新

赵翼曾言:“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说明创新是诗词的生命。如若反常,必须创新;不出新意,切莫反常。任何一种反常,必须要有重建的创新价值,务必建立和营造语言新秩序,务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否则,就是“猎奇”和仅“图新鲜”而玩弄语言花招。因此,反常出新要求切实做到“三有”:即有理、有利、有节。有理,应崇本抑末。反常出新,要处理好“反常”与“合道”的关系,解决好“不可能”与“合情合理”的问题,讲究大道理,生发大情趣。不搞邪说歪理,不搞低级趣味。如沙永松《秋韵》:“即今挪用中秋月,盖下丰收大印章。”时至中秋,即使收成未成定局,也是丰收在望,此乃秋韵之真谛。假如只言“挪用中秋月,盖上大印章”。尚不能透示秋韵本质,只有加上“丰收”二字,才能充分展示其精髓,且妙趣横生,韵味尤足。

有利,必至矣尽矣。反常出新,就是要通过语言特殊组合,使之深化内涵,拓展外延,生发新意象,营造新意境。如果只是现存词语的更换与替代,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任何替代词语,都没有其本身准确深刻,除非一物二名或多名。词语通常顺序颠倒使用,那就得区别对待了。能够颠倒者,用得好,可以增加新鲜感;不宜颠倒者,万万不可。至于生造词语、不当缩语,绝对不行。如宋自重《参观英山新农村建设》:“万壑千溪起画栏,茶园深处柳如烟。谁将天上神仙墅,撒向青山绿水间?”此诗用虚实相生、动静互彰之法,一个虚拟设问,就反常出了新意,本是叙述句,一下变成了描写句。既出词语之新,更出立意构思之新。

有节,须适可而止。反常出新,需要及时抓住好机遇,严格掌控适宜度,不可“狂轰滥炸”而“过之成灾”。一者“反常”就是破坏正常语法规范,打乱正常思维与语言习惯。“出新”的重组再建,往往容易产生一些怪僻晦涩的诗句。二者反常容易,而“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合道很难。三者反常出新的机遇甚少,成功的诗例犹如凤毛麟角。四者反常过多过滥,使人极易厌烦。若盐之于菜肴,无则清淡寡味,多则咸重难咽。现有两例可证:其一,《中华诗词年鉴》2004年卷中一诗:“全会三中拂煦风,转移重点启新程。敬尊知识礼贤士,平改错冤伸正公。审判江林良息愤,健严规法恣消踪。吸资开改扬中粹,纪末双番超速成。”诗中“全会三中”“敬尊”“正公”“规法”,颠倒了不宜颠倒的词语顺序;“平改”“纪末”乃“平反改正”“本世纪末”之生硬的不当缩语,“错冤”“健严”“规法”“开改”,乃“冤假错案”“严格健全”“改革开放”之不宜颠倒的不当缩语。“良息愤”“恣消踪”乃词语搭配不当且有生造之嫌。“中粹”为何意?猜想可能是中国国粹吧。其二是描写农村土地整治的诗:“交通网络到田边,硬化农商运转权。归并村居新生活,混凝幸福砌家园。”诗中“网络”尚可作名词动化而用,“硬化”“归并”“混凝”“砌”,乃替代更换“强化”“集中”“创造”“建设”。至于“农商运转权”为何意,猜想可能是“农商贸易交流权利”吧。如此令人生厌的句句反常,究竟出了多少新意?是让读者欣赏艺术呢,还是苦猜哑谜呢?

袁枚《随园诗话》论诗云:“能翻陈出新最妙。”此说与当代诗坛倡导的“继承创新”甚合。所以,在孟浩然田园诗词创作中,既要追求语言上的出新,即语言新鲜(包括吸收現代新鲜生动的口语),又要追求立意构思上的创新,即立意新高,构思新巧,内容新颖,意象新奇,意境新趣,诗句新雅,风格新异。这样,就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尝试。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必将闯出一条反常出新的阳光大道。

(陈惟林,系第二届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创作奖获得者)

猜你喜欢

情理新意词语
情理之外
找词语
致新敏队长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一点新意,一点乐趣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科学小卫士系列(六)
有创意才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