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众创新尚需机制保障

2018-05-10赵贵军

中国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创新

赵贵军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在激发员工创新活力上存在的环境、机制、动力、激励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为国有企业实现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创新;机制保障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作为推动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如何激发和推动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是驱动国有企业发展的双引擎

根据社会学定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从经济学角度,创新是指改变消费者从资源中获得的价值和满足。从企业角度,创新就是通过综合运用企业掌握的资源要素,通过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发明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的新思想、新事物。

笔者认为,企业创新包括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两个层面。管理创新,是指通过对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组织机构、体制机制等方面所采取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科技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培育发展新动能,进而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竞争力提升。

1.管理创新是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的前提条件

管理无止境,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才能保证各项业务工作实现创新发展。解放思想是前提, 企业管理层要牢固树立创新思维,首先要从管理创新入手,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创造性改革,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氛围,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才能激发人的创新热情,进而推进各项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2.科技创新是引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有企业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只有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超前谋划,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政策环境和人财物保障,才能够在未来发展中走在时代前沿。实践证明,只有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制约国有企业万众创新活力的主要因素

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从建国之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从国有企业本身来讲,由于体量大,员工多,管理幅度和难度较大,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体现在创新方面,除国有大型科研机构,以及国有企业科研部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以外,在“万众创新”方面,还存在着创新氛围不浓,机制不畅,动力不足以及激励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当前,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基层单位)的干部员工当中,对于创新活动的认识还存在以下误区:

1.基层员工不需要创新

基层员工习惯于被动执行,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按制度办事就没问题,缺少创新的主动意愿。

2.事情怎么干是领导的事

员工对创新的热情不高,认为事情怎么干听领导的就行,疏于发表意见。

3.想法多了不是好事

由于个别管理者对基层或者下级提出的创新型意见不采纳,不借鉴,无形中打压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基层员工普遍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好了没激励,干坏了还得挨收拾,心态消极,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4.一直都是那样干的,不会有错

长期缺乏主动工作和创新工作的环境,你好我好大家好,类似于温水煮青蛙,对坏习惯习以为常,对长期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不以为然,直接造成管理水平滑坡,经营效益下降。

上述问题的出现,直接制约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

1.缺乏有效激励,创新动力不足

人的思维惰性是本能,一旦没有强有力的激励或者奖惩措施,主动创新的动力越小,主观能动性越差。

2.缺乏有效平台,创新活力不够

大部分企业缺乏组织大众创新活动的常设平台,使创新活动处于临时组织和自发状态,大部分职工缺乏主动创新意识。

3.缺乏有效管理,创新激情衰减

员工习惯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容易产生思想麻痹,激情减退,需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考核机制予以推动。

4.缺乏研究精神,创新意识淡化

国有企业成立时间较长,各项工作经过长期磨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模式,员工层面普遍缺乏对现有工作弊病的发现能力,往往事情都是按照惯性思维去解决,缺乏打破常规的研究精神和主动突破的尝试精神。

四、完善创新推动机制,破解创新动力不足

互联网、汽车、通讯等行业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地技术革新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当大家都在为腾讯、阿里、华为等企业新服务、新产品的推出津津乐道的时候,他们已经踏上新的征程,为十年后的产品在进行着设计和研发。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居多,更需要足够的创新精神,才能走在行业前列,而不被时代所抛弃。

个人认为,要将“创新驱动战略”作为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明确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让“万众创新”真正成为每一名员工的实际行动,而不是仅作为一句口号。可以重点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1.战略化扶持

首先从政策层面确定企业创新驱动战略的要点,将万众创新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下来并长期坚持。从创新项目的规划、计划、招募、评选、宣传、转化、推广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政策机制,为创新工作良性开展营造氛围。

2.常态化管理

明确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管理平台,根据性质,主要分为自下而上的创新项目发现推广平台和自上而下的创新任务安排考核平台。自下而上,就是通过基层工作总结提炼到推广实施。自上而下,就是明确课题,委派专人进行研发。

3.专业化运作

建立创新专业人才选拔机制。从日常创新活动中专门发现和培养有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的骨干人员,给予重点培养,并不断充实到有创新需要的领域和工作中去。

设立创新基金和研发基金。创新基金,主要按照為公司创造价值的大小,奖励基层员工的自发创新活动。研发基金,主要是按照企业安排的科研任务,提供专项资金,用于研发工作。

4.全员化推进

把创新工作纳入各单位的管理考核体系当中,长期坚持,严格考核。对于在企业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突出代表和先进员工,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中给予优先考虑。对于创新成果为公司带来极大贡献的卓越人员,可以终身发放技能津贴,并予以表彰。通过广泛宣传,让企业每一名员工能够看到主动创新能够带来的实惠和荣誉,进而激发全员主动投入到创新大潮中,主动为企业奉献力量。

五、结论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万众创新需要完善的体制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员工放下包袱,主动创新,进而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

[2]王志刚.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

[3]肖亚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

[4]创新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创新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