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研发要靠市场配置资源

2018-05-10闫肖锋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芯片科技发展

闫肖锋

中国的经济规模正在日益壮大,似乎“赶英超美”已不在话下,然而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创新不足已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掣肘。对此,应该有一个怎样清醒的认识?

第一,我们必须承认差距。在前沿科技领域,虽然中国正在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在一些高精尖关键领域,尤其是精密仪器、数控机床还有兵器生产等“国之重器”所在的领域,我们仍然落后,西方也不可能完全对中国开放。今天,芯片的研发与生产就大多掌握在西方跨国公司手里。

第二,没有一个开放的系统,无法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节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芯片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印证所谓“摩尔定律”(即芯片运算速度每18个翻一番,与此同时芯片的大小却能缩小一半以上)。华为将最新研发出来的麒麟970芯片运用于最新款手机型号,也只敢说领先同业半年时间,之后竞争对手会迅速赶上甚至反超。在尖端科技领域,不研发,必死亡;不开放,也必死亡。

第三,科技创新是一系列有效制度安排的结果,尤其要符合市场竞争原则。关于这一点,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因为曾经交过令人心痛的学费。

必须认识到,在这个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不该再倾举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来搞芯片,而应该把它交给市场,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万众创新的积极性,国企、民企、外企一起上。因为国际环境变了,创新的条件也变了。

必须认识到,虽然近期企业投资芯片研发的热情空前高涨,如阿里投资中天微,京东投资清华,以及恒大投资中科院,都是响应国家号召,但是,这种巨资投入必须要市场驱动,靠市场机制,让市场决定项目成败。因为过往失败的项目表明,举国体制和院校体制不足以完成此重任,汉芯的失败就是明证。

2003年,号称“世界一流”的“汉芯一号”,声称要达到世界顶尖的水平,叫板国际科技巨头。此芯片还得到了中科院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负责人的权威背书,得到了上海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近百家媒体的追捧,可谓一时风光无两。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汉芯一号”非但未实现大规模量产,而且还被揭严重造假,只是用了某国际科技巨头的芯片涂上“汉芯一号”的标志而已。

三年前,中国建立的半导体基金拥有4000亿人民币的资金规模,但实际效果也不敢令人恭维。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就是由国家主导的部分科技创新缺乏对市场发展规律的敬畏,一味迷信国家力量的强力干预,单纯以为只要大干快上搞“中国芯”,中国科技实现反超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科技创新的关键桎梏——机制问题。国家单方面的大力扶持,带来的不是科技的突飞猛进,而是间接导致了众多科技创新者陷入思维误区,让他们丧失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在古代,中國科技遥遥领先,但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李约瑟认为,僵化了的官僚主义体制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事实上,这也是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大困境。换而言之,当前中国科技进步需要的不仅仅是钱、政策的大力扶持,更加需要的是发展机制的变革。也就是说,要敢于打破对国家无形之手的依赖思想,要加强市场发展的力量和市场参与的动力,真正做到市场与政府的力量高效结合。

纵观国际科技巨头的发展历史,谷歌、苹果也好,英特尔、高通也罢,都并非得益于政府力量的推动,而是市场资本的产物;它们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也有创新的市场化机制,这就是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硬实力之所以强劲的根源。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动市场化的投资机制在芯片行业的落地、发展,让市场的力量来推动芯片行业乃至整个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弥补科技创新的关键短板。

猜你喜欢

芯片科技发展
装错芯片的机器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区域发展篇
植入芯片变身“超人”,挥手开门不再是传说
科技在线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科技在线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