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草莓商品外观欠佳的成因及改善措施

2018-05-10马兴华陈海平万静

长江蔬菜 2018年5期
关键词:果面着色外观

马兴华 陈海平 万静

导读:目前如皋大棚草莓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户也较多,但草莓果商品外观往往表现欠佳,不仅直接影响了销售价格和种植效益的提高,而且也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销售不畅。通过调查分析,探明了大棚草莓果实整齐度、果形、果面光洁度等主要外观商品性偏差的表现及其成因,并研究总结出了改善大棚草莓商品外观的有效措施。

畸形草莓

随着设施农业的推进,如皋市已由江苏省传统的加工出口草莓主要原料露地生产基地快速发展成为大棚鲜食草莓种植大县,大棚草莓种植户越来越多、面积不断增大。但由于当地有多年的加工出口原料草莓露地种植习惯,种植户往往多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对鲜食草莓外观商品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生产管理上没有全面掌握和应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生产的大棚草莓果实在整齐度、果形和光洁度等商品外观上表现欠佳,使消费者常有“品相不佳”、“不中看”的感觉。大棚草莓现已成为国内冬春瓜果上市淡季的畅销鲜食高档果品,其商品外观尤显重要,如果其“颜值”不高、“卖相”不佳,消费者就不容易看中,不仅销售难度增大,而且销售价格也会大打折扣,种植效益难以提高。为了改善本地大棚草莓外观商品性、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对本地大棚草莓种植全程进行了调查研究,重点分析了本地大棚草莓商品外观欠佳的主要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曾在全国、全省性的草莓品比活动中多次获奖。

1 本地大棚草莓商品外观调查表现

本地草莓生产由过去的露地栽培普遍转为大棚促成栽培,新鲜草莓成了冬春季尤其是元旦、春节前后畅销的高档鲜食果品,经济效益较高,但对照优质草莓的商品外观要求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对本地大棚主栽的大果型品种红颜和搭配种植的中果型品种章姬2个品种果实的规格、果形及光洁度等主要商品外观指标进行了调查,调查按果形、规格分级统计。

本地大棚主栽的大果型草莓品种红颜25 g以上的大果数平均仅占总果数的17.6%、20~25 g的中果占37.3%、13~19 g的小果占31.8%、12 g以下的等外特小果占13.3%;搭配种植的中果型品种章姬20 g以上的大果数平均占总果数的18.1%、15~20 g的中果占39.4%、10~14 g的小果占28.3%、9 g以下的等外特小果占14.2%;主栽的这2个品种其小果与等外果2项果数合计占比分别为45.1%和42.5%,均接近总果数的一半。在果形方面,果形端正的果数平均占总果数的45.9%,不规整的畸形果平均占比38.7%,病变或破损的残次果平均占比15.4%。在果色光洁度方面,草莓果鲜艳红润富有光泽的果数平均占总果数的67.3%,果面有疤迹或污迹或着色不匀呈“花脸”的果平均占比32.7%。

调查中直观感觉到本地大棚草莓总体上表现为:大中果不多而小果偏多,果实个体间差异较大,表现整齐度不高;呈饱满端正圆锥形的草莓果偏少,而不规整、不圆润的畸形果偏多,整体果形看起来欠美观;果面着色均匀、色泽红润、鲜艳光洁的果偏少,而着色不匀、污迹重、光泽暗的果偏多,缺少应有的诱人光泽,草莓整体表现光洁度不高;大棚草莓的外观商品性在整个草莓采收过程中也呈下降趋势,采收初期均明显好于其他时期。

2 本地大棚草莓商品外观欠佳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2.1 大棚草莓整齐度不高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①主要表现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本地大棚草莓中市场价格高且较受欢迎的大中规格的草莓果数与价格较低且不畅销的小规格的草莓果数占比相差不多,表现大中果率不高、个体间差异悬殊,使草莓的整齐度明显偏差,采收分级后形成的大规格果和中规格果偏少,而小规格果和等外残次品偏多。由于市场上不同规格的草莓销售价格相差很大,一般中规格的草莓售价为大规格的60%~70%,小规格的草莓售价仅为大规格的30%左右。因此,即使大棚草莓产量不低,其最终产值和效益也难提高。

②成因 从田间调查比较发现,本地大棚草莓果实整齐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有的草莓种植户惜本观念强,不舍得更换脱毒种苗,连年自繁造成了种性退化,结果少、结果小、产量低。二是因为本地培育大棚草莓苗需度过高温炎热干旱和多雷暴雨的夏季,多数种植户难以培育优质壮苗,而且大棚草莓一般要求在9月上旬移栽结束,但此时仍处于高温干旱或雷暴雨时节,常常影响草莓正常活棵缓苗,以致不少农户的大棚草莓在植株开花结果时长势仍偏弱,且生长不整齐,难以满足大果发育的营养需要。三是肥水管理不到位,偏施氮肥或肥水不足,及中后期追肥不及时,导致草莓植株生长不良而早衰;棚温管理不科学,植株营养生长过旺、呼吸消耗多,供应果实发育的营养不足,都易形成小果。四是由于草莓花很多,如果疏蕾、疏花不及时,多余的花发育、开放过程都会消耗过多养分;同时挂果太多,养分供给太分散,也易形成质次量多的小果。

2.2 大棚草莓畸形果偏多的主要表现和成因

①主要表现 大棚草莓为促成栽培,较露地栽培易发生畸形果,常表现为鸡冠状、扁平掌状及果面凹凸不平的瘤状果、歪果、裂果等非正常的圆锥形果。畸形果偏多的草莓包装后,整体外观看起来不规整一致,对商品外观影响较大。

②成因 根据相关研究及调查分析,大棚草莓畸形果多发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由于草莓花芽分化出现了异常。如分苗期偏施氮肥而使苗营养生长过旺,植株生长点易呈带状扩大而同时分化2个以上的花芽,使多枝花梗聚集并同时开花坐果,而长成扁平的鸡冠果、掌状果等畸形果。二是因为草莓授粉受精不良造成。草莓的雌蕊呈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受精后发育成种子,并分泌生长素刺激周围的花托膨大而形成草莓果。如果授粉受精不良,部分雌蕊子房不能发育成种子,导致花托各部分发育不均匀,从而产生果面凹凸不平的瘤状果、歪果等外形不规整的畸形果。

影响大棚草莓授粉受精的因素较多,如开花授粉期棚温过低花粉发育不良、过高可导致花托变黑;浇水过多、通风不及时,形成高湿环境而影响花药开裂、抑制昆虫飞花传粉;棚中蜜蜂投放不足,或因环境不适,草莓花中花蜜含糖低,不能吸引昆虫传粉;花期喷药,药液冲刷柱头,不但妨碍雌蕊授粉受精,而且还会妨碍昆虫传粉;硼肥不足时,易致花发育不良、花朵偏小。此外,高温干燥下突然大量浇水,易致果皮开裂、果肉外露而形成裂果。

大棚超高垄栽培草莓

2.3 大棚草莓光洁度偏差的主要表现和成因

大棚草莓果面着色不匀、污迹重、斑点多、光泽暗,都会使草莓整体表现光洁度偏差、卖相不佳。本地大棚草莓转色成熟期正值冬季,不少草莓棚内温度偏低、光照不足,果实中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合成受影响,成熟时就表现转色差、着色不匀。在草莓生长营养元素中,磷促进花青素形成,钾利于花青素积累,硼钙可促进营养的运输,如果偏施氮肥,造成营养不平衡,就会导致磷、钾、钙等着色营养元素的相对缺乏,使果实成色差、光泽暗。种植过密、整枝打叶不及时,枝叶生长过旺而与果实争夺营养,也会导致着色不佳。田间管理如整枝打叶、施肥浇水、除草喷药等操作不规范、不适时,会污染果面、损伤果皮,形成污斑疤点,影响美观;肥水供应不及时或叶片疏除过多,植株生长不良、光合积累少,引起果实僵化和转色迟缓,使果色暗淡而缺乏光鲜饱满的质感。

3 大棚草莓商品外观改善的技术措施

在大棚草莓生产上,若要增加草莓“颜值”、改善卖相、保持较好的外观品相,除了选用既适宜大棚种植又适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外,还要在生产管理上采取以下对应的改善措施。

3.1 提高大棚草莓果实整齐度的技术措施

①培育健康壮苗 生产上草莓苗采用常规无性繁殖,自繁2~3年后,很容易引起致病病毒在草莓植株内累积而造成种性退化,一般3年左右都应及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脱毒草莓原种苗进行扩繁更新,同时在草莓繁苗全程要规范操作管理,及时防治病虫,确保秧苗整齐健壮无病。

②精心培管促进健壮生长 草莓定植后及时灌足定根水,在缓苗期注意盖网遮阳防烈日高温、勤浇小水保湿防旱,以促进活棵缓苗。缓苗后进入花芽分化期,应加强防旱防涝及中耕除草、病虫防治等管理,适当控水控氮以防徒长。在苗成活松土后和覆地膜前用腐熟粪肥加生物菌肥各追肥一次,以利植株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盖棚后把握适时通风调温控湿,严防高温、低温和高湿的不良环境影响,尽可能把棚温调至适宜,开花期白天22~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20~24℃、夜间6~10℃。

③平衡施肥防早衰 大棚草莓生长、结果时期较长,为防脱肥早衰,要做到科学平衡施肥,不仅要满足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还要根据生育进程适时按需补肥,才能保持植株健壮生长、促进果实膨大。基肥要重施,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配施适当比例的磷钾肥;追肥要“少量多次”,从上棚至现蕾期每10天左右采用水肥一体膜下滴灌追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开花前1周停止浇水,花后坐果期可15天左右追肥1次;在开花结果期及生长中后期,可多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酸水溶液,以满足其营养需求,提高坐果率、增加单果质量。

④及时摘叶疏花 草莓为聚伞花序,花较多,应在开花前先摘除畸形花、高节位次级花,并摘除病叶、匍匐茎及过多老叶,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善植株间通透性,促进花蕾发育、生长整齐。

3.2 减少大棚草莓畸形果的技术措施

由于草莓畸形果主要是花芽分化异常和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的,因此,首先在大棚草莓苗花芽分化期加强水肥管理,既要防止夏季高温干旱和涝渍等不利环境的影响,又要注意增施硼钾肥、防止偏施氮肥,以促进花芽正常分化;其次在草莓开花坐果期要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防止授粉受精不良。

①加强大棚温、湿度调控管理 开花坐果期应根据天气情况,加强棚内温湿渡调节,尽量将棚温调控在白天20~28℃、夜间不低于10℃、相对湿度90%以下,防止环境不适而影响蜜蜂飞花传粉和雌蕊授粉受精。

②棚内放蜂辅助授粉 蜜蜂授粉是当前大棚草莓减少畸形果最有效的措施。要在草莓开花前一周把蜂箱放入棚内,使其适应棚内生活环境,每棚一箱。

③健康栽培减少用药 采用无病壮苗、土壤消毒灭菌、增施生物菌肥、高垄地膜全覆盖、垄沟铺草、水肥一体膜下滴灌、吊挂诱虫板等农业综合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实施生态健康栽培。病虫严重时应在花前或花后用药,避免在各花序1~2级次花盛开时喷药,棚内用药期间把蜂箱移出棚外保护。

④及早疏果 开花坐果后及早疏去畸形果、病虫果和部分小果,同时摘除病叶、老叶及匍匐茎,一般每株保留8~10片功能叶、同时着生10~12个正常果,以集中养分促进留下的幼果整齐发育、膨大增重。因此,及早疏果不仅可减少畸形果率,而且能提高果实整齐度、促进果实相对集中成熟,也便于采集销售、节省用工。

大棚高架套袋草莓

3.3 增强大棚草莓光洁度的技术措施

①控制好草莓着色期的温光环境 根据研究资料和田间观察,在草莓转色期温度比光照对果实着色的影响更大,草莓红色素在10~25℃下开始显现,20~25℃时迅速显现。因此,冬季大棚草莓在果实膨大着色期,要注意大棚保温,特别是低温连阴雨天气要人工增温补光;也要注意日常维护好薄膜透光性,白天在棚温尚可的条件下内层覆盖尽量早揭晚盖,增加光照,促进果实色素合成,利于均匀着色。

②及时补充着色营养元素 在草莓每批开花坐果期,叶面喷施富含磷、钾、钙、硼、钼等着色营养元素及氨基酸或腐植酸类的叶面肥2~3次,以促进果实内部营养转化及色素的合成累积,使着色红润鲜艳、富有光泽。

③注意保持果面清洁 大棚草莓田间管理如整枝打叶、施肥浇水、除草喷药等操作要规范、适时,避免早晨露水未干和阴雨天操作,以免污染果面、损伤果皮,影响品相;采用起高垄、地膜全覆盖和垄沟铺草等措施,以提高棚内地温、降低空气湿度,避免果实接触泥水,有利于保持果面清洁。

④适时采收 大棚草莓果实以鲜食为主。采收时机一般应把握在七成以上果面呈现红色时,冬季和早春温度低,可在九成熟时采收;早春过后温度回升,可以适当提前至七八成采收,以确保销售时有良好熟相。采摘时间应在上午田间露水干后至10:00前或下午棚温下降后进行,不要摘露水果和晒热果,以免果面污染变色变质。采摘操作要做到轻摘、轻拿、轻放,并做到一次分级盛放,以减少草莓果实转手损伤、提高完好率。

猜你喜欢

果面着色外观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昼夜温差大要防果实破裂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蜗牛:造成猕猴桃采前果面污渍的“真凶”
最大度为6的图G的邻点可区别边色数的一个上界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