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2018-05-09陈占柱聂春岭

科学与财富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农田水利措施

陈占柱 聂春岭

摘 要:新时期我国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生产结构日趋合理,带动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逐步完善。在这样的时代发展前提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日益深入,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类生态系统恶化现象。本文意在,以时下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系统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生态系统;分析;措施

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使我国生产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长足进步,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显然,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农业发展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应及时采取长效性措施避免上述现象发生。

1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地下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新时期我国政府进行了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意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国部分农业地区的推广程度相对较弱,各类新兴的农业技术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以农业灌溉方式为例,新时期新型农业灌溉技术以滴灌为主,此项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现象。而在实际应用环节,部分农业地区仍采用漫灌作为重要灌溉方式,漫灌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灌溉手段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农业现状,利用大量的水资源进行粗放式灌溉,既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其灌溉效果又强差人意。除此以外,21实际我国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的逐年激增,对于农作物的需求量随之提高,为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部分农业地区采用水泵设备对地表层深处的地下水进行抽取,或使用井水灌溉,造成了地下水资源开发使用过度。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往往采用地表水进行灌溉,而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现有的地表水资源总量日益枯竭,部分地区则开始大规模的地下水资源开采。此类灌溉方式的确能够结局短期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加之我国关于地下水开采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缺乏对于地下水开采的合理管控,是这一现象日益加剧。

1.2 化肥与农药的无节制使用

21世纪我国进行的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引导农业种植者降低农药与化学肥料的使用程度,并逐步采用休耕、轮耕的种植方式。但在实际推广环节,新型农业技术并未全面深入农业种植环节,个别地区仍采用大规模农药与化学肥料喷洒的方式以达降低病虫害、增产增收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农作物表面农药残留现象,化学肥料也会通过耕地土壤的缝隙孔洞逐步渗透至地下,最终造成地下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资源污染现象难以被发现,且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一旦污染现象发生需进行长期的治理方能见效。除此以外,化肥的无节制使用会引发耕地土壤的污染,造成土壤板结现象。而耕地的长时期、高频率耕种会引发耕地土壤肥力流失与土地失活,长此以往会导致土壤颗粒粉碎,土密度降低,最终引发耕地沙化现象,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1.3 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大规模使用

在我国各地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施工材料即混凝土,一方面,混凝土具有密度高、耐磨损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流失现象,保障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另一方面,混凝土材料的大规模使用会影响水资源的向下渗透,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除上述因素以外,部分混凝土材料由于配比不当,在受到雨水冲刷后会发生粉碎脱落现象,脱落的混凝土碎块会增加土壤的密度,致使地表面下渗困难,引发地下土壤缺水开裂现象。上述情况与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背道而驰,且造成的影响日益扩大。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多方面影响,通过合理的措施逐步建立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局面。

2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2.1 排水灌溉工程的优化

不同的排水灌溉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我们应该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改善和优化我国的排水灌溉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将水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增强排水灌溉工程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促进档期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2.2 合理利用农田周围的河湖

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作用下,自然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河湖,河湖中具有多样性的物种与生态系统进行着一定的物质交换,对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农田周围的河湖,下渗到土壤中,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保持该区域的湿润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区域洪涝灾害的压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通过"围湖造田"等方式,增加土地开垦面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以及洪涝灾害等不断的出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应该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湖以及人工湿地等方式,增加区域内的河湖,提高区域土壤的含水量,吸收区域的污染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的水质和土壤质量,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2.3 对农田地区的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

为了增强农田生态系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能力,我们要对农田地区的土地进行平整,提高土地利用的多样性,从而为当地农田水利工程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地貌类型和土地类型的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增强具有很大的价值,不仅能够净化、沉淀和分解土壤的污染物,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农田种植的多样性。根据当地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合理的利用水田、道路以及湿地等土地,转变单一的种植品种和土地类型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种植品种和土地类型,从而进一步转变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系统。农田的平整要注意适当程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而且十分敏感,因此,适当的农田土地平整将会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改善,过渡的人为干预,将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2.4 构建农田林网系统

农田林网系统的构建不仅仅有利于降低风速,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调节温度以及减少蒸发等,这些都有利于为当地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条件。我们应该重视起农田林网对当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对档期的农田林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构建出适合当地地形、土壤、水源以及温度等的农田林网,并且将林网的走向、密度等科学的考虑,对不同的下垫面采用不同的林网防护带。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人们不断对自然环境采取创新性改造,虽然在经济基础上得到了很高的效益,但是生态系统也随之受到了伤害。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過程中,存在破坏环境问题很严重,为了不影响农田业发展,又要使生态系统受到保护,所以就必须采用科学办法,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兰凤.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J].水能经济,2017(1):144-144.

[2]陈慧恒.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227-227.

[3]平惠,马亮.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J].环球市场,2017(14):213-213.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农田水利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