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发收割机的花样骗术

2018-05-09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严先生蒋先生保健品

姜浩峰

“柏阿姨侬好,我们约好今天见面的。”4月下旬的一个午后,一位中年妇女走入柏万青办公室。

“我不记得和你约过。要么请在隔壁房间等一等。”柏万青告诉她,随后转身轻声跟《新民周刊》记者说:“这个人,有可能是骗子。”

因作为嘉宾主持电视调解节目而红,这位上海市人大代表、静安区老年协会秘书长,经常获得一些机构邀请,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前几年,P2P网络理财当红时,一些机构邀请柏万青参加活动,有的业务员与柏万青合影,然后把这些照片作为行骗工具。如今,柏万青很少接受陌生人的合影。这不,当柏万青接待这位来访者,并表示对她说的一个外地养老项目合作没有兴趣时,这位女士又提出——是否可以和柏阿姨合张影。柏万青婉拒了。

下图:2016年6月29日早上。河南滑县道口镇贸易路,许多老人在排队等候一家“健康生活馆”开门。一位“迟到”的老人脚步急促赶来排队。

因从事社区老年工作,柏万青这些年所见的“银发收割机”的花样骗术,不胜枚举。骗房、骗财有之,骗得人家破人亡的有之。

“我前两年接触到的一些行骗、被骗事例,都算非常典型的。我也曾经在电视里揭露过、呼吁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被骗,但这两年,发现行骗的人用的还是那些招数,被骗的人却一点不少。”柏万青说,“一般都是刚退休,60岁以上到70多岁的老年朋友,最容易受骗。他们刚退休,有一定的经历与精力,许多人自以为还是很精明的。但骗子往往就盯住这个年龄段的老人。”

早在2014年,鉴于老年人已成为容易受骗的群体,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曾联合发布《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但这几年老人仍然是受骗“重灾区”——从电信诈骗到理财产品P2P、纪念币、各种以房养老骗,从保健产品——“营养品”“保健床”“理疗仪”到骗感情直至财产转移,种种骗,一再重复上演。

“药”不能停到底啥节奏

鸿茅药酒铺天盖无孔不入的电视广告,让其销量连年猛增。与此相伴的是近10年违法2630次。尽管如此,其仍然不惜继续疯狂做广告,继续试探法律底线。

老年市场中,涉及身体健康领域的诸如保健品、“药”品营销,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

“我遇到过一个保健品痴迷者。她老公患有尿毒症。她当然是爱老公,为了抢救老公,四处求医问药。后来就被拉去听一个保健品课。”柏万青说,“听着听着,她开始买这种据说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甚至把老两口的积蓄全部用来买这种保健品。包括家里的动迁款好几十万元,全部买了保健品。而她老公也不去医院做血透了,只认这保健品当神药吃。”

来找柏万青的,是这对夫妇的儿子。原因是老夫妇散尽家财后,仍认为这款保健品是救命良药,去向儿子借钱。儿子本就不同意他们不去看病而买保健品,当然不借给他们钱。他们就认为儿子不孝,家庭矛盾又起来了。

柏万青第一次看到这对老夫妇时,六十出头的妻子已经满头白发,患尿毒症的丈夫脸色发黑看上去非常虚弱。“这家人家,家里从地板塞到天花板,塞得满满当当都是保健品包装盒。他们还跟我说这是救命药。”柏万青让老夫妇的儿子去找工商局。工商局到家里来了解情况,发现还都不是正规保健品,而是些“三无产品”。在工商局进行突击检查后,这对老夫妇才“大梦方醒”。

下图:2015年1月29日。上海各委办局和职能部门“进驻”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现场,“老娘舅”柏万青代表将人民来信转交给政府有关部门。

那么,为何老夫妇会上这么大当呢?原因在于他们被拉去听课。“让老年人去买保健品,许多都是有托的。这些托,许多竟然是邻居、同学。所谓的商家,他们会到社区里,别苗头、看样子。比如说一位阿姨,看上去口才不错,‘有能力,就会被选中。也请她吃保健品,并对她做宣传。然后再谈回扣什么的。”柏万青说,“她吃了保健品后,可能自我感觉不错—往往这是心理作用,本身这种保健品也是吃不好也吃不坏的那种。既然吃了感觉不错,销出去又有回扣,这位阿姨自然乐得去向亲戚、朋友、同学、邻居介绍。”

前些年,柏万青练打拳时结识了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身体一直很好。可突然也迷恋上了保健品。柏万青注意到这些保健品其实也是“三无产品”。“我到他家去规劝,把这些保健品扔到垃圾箱里。可气的是,他又会去捡回来。”后来老先生身体逐渐衰弱,直至去世。柏万青表示,可怜他健康的时候吃保健品,不知自己为什么是健康的,后来迷恋在保健品里,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都是“三无产品”,有的东西针对一些症状是有一定疗效的。但这种产品未必适合所有人。柏万青有个朋友,患有神经衰弱之疾,每晚都睡不着。有一天,当这位朋友知道在家附近一家剧场有个讲课活动,于是去听。听过后才知道,是推销一种保健床垫的。这位朋友花了近两万元钱,买来床垫。可睡上去后,心脏“别别”跳。所谓的保健作用,在这位朋友身上,变成了反作用。柏万青后来出面,打电话给商家。经过交涉,总算是退了货。

为何老年人经常会陷入保健品的漩涡?这是啥节奏?上海市律协社会公益和法律援助委员会副主任张玉霞律师对记者说:“老年人的消费习惯,目前看还是以口头承诺为主,也习惯接受口头推销。保健品和药品商家对于商品功效的描述,本身就很对老年人胃口,因为健康是老年人最重视的问题,商家往往通过一些简陋的实验,让老年人直观看到商品的功效并自此深信不疑,這时候哪怕商品是三无产品,商家也会以投资都用于药品开发没钱推广为由,让老人相信自己购买到了神药,且消费金额高昂是必须的。”

张玉霞提醒说,这种保健品、药品的销售模式很容易识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药品应当到正规商家识别这些产品是否有“卫食健字”“国食健字”和“国药准字”号,购买安全的产品。关键的一方面——不能用保健品来替代药物,更不能用药物来替代常规饮食。在消费中,现在很多商家还看准一些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态,在购买这些产品时给予各种优惠,购买金额越高优惠折扣越高,甚至还能赠送在老年人中深受欢迎的免费欧洲十国游等旅游项目,让老年消费者在这些宣传和鼓动中完全忽略了购买的主要商品是什么,由此因小失大。

“理财产品”和“融资手段”

不久前,记者在静安公园门口遇到一群发P2P理财产品宣传广告的姑娘。面对来来往往衣着时尚出入写字楼的年轻人,这些发广告的姑娘往往回避一边。唯有遇到中老年人,特别是拄着拐棍的老头儿,姑娘们顿时可来劲儿了。

漫画/崔泓

“叔叔好,叔叔好。”叫得那个亲。

年化收益百分之二十,此等好事,专门给上海爷叔、阿姨们准备的。

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事呢?柏万青的朋友蒋先生,最近就遇到这样的烦心事。蒋先生还不是从街头入的套。他在娄山关路一家门面很不错的地方,听了一个投资课程。感觉上课的人说得特别有道理——于是投下了30万。想想这么高的收益率,比退休前上班赚头好太多,既然手头有点闲钱,蒋先生继续投——追加60万。总投资90万。

到了蒋先生记得双方约定的兑付时间,蒋先生去讨回本息。没想到的是,对方拿出合同。蒋先生一看傻了眼——原本双方口头约定的兑付时间是2018年。可合同上白纸黑字印着的竟然是2019年。蒋先生一方面自责自己当时签合同时是没看仔细,另一方面感到——这90万资金放在对方账户里,还得再等一年才能兑付——一年之中,可能发生的事太多了。蒋先生于是向对方表示,自己不追求高收益了,只希望立即兑付本金,这总可以吧?

可对方称,要严格执行合同,必须2019年兑付。换句话说,现在想讨到本金,门都没有。至于2019年是否能讨到本息?蒋先生表示,息,想也不想了,想讨回本,也是难上加难。

尽管裹着P2P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名头,但盯着老年人行骗的家伙,如果经验丰富,就一定知道——不能一上来就跟爷叔、阿姨们谈钱。

公园、社区、广场舞活动场所,这些爷叔、阿姨经常汇聚的地方,也是骗子出没之地。就算是动辄数十万元的“理财产品”,骗子对爷叔、阿姨们推销时,首先也不是介绍产品本身,而是套近乎。这种套近乎,绝对比亲生子女还热络。至于免费讲座上的礼物,小则一小筐鸡蛋,大则各种调和油,统统免费送。然后还会告诉老人,这些不过是赠品的零头,如果投资到一定的金额,免费大餐、免费旅游,甚至是免费出国旅游,都是有可能的。正如柏万青说的,“老鬼不脱手,脱手不老鬼”,一旦手里的钱进了对方的账户,想讨回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还有一种狠的,则是“套路贷”。去年底,上海警方接到严先生电话,称自己在家中被人绑架多日,当天趁这帮人睡着的时候跳楼逃了出来。原来,住在普陀区的独居老人严先生,一年多前接到一个推销小额贷款的电话,当时正缺钱的他和打电话来的所谓贷款中介开始接触,打算借5万元,却被贷款中介告知,想拿到5万借款,必须签8万元的借款合同。之后,贷款中介层层加码,中介费、手续费、车马费,一一扣除,严老先生到手仅4.3万元。在拿到这笔钱后不久,严先生就开始遭遇各种上门逼债、利滚利。

2016年11月,严先生按照对方的办法,将自己一套市场价值约240万元的房产以160万元抵押给小额贷款公司。160万元到了严先生的账户后,小额贷款公司的人立即拿走了145万现金,只给严先生留下了15万。

看到严先生将近60岁而且一人独居,催债人胃口越来越大,企图通过非法拘禁严先生,逼他再签下一份180万元的借款合同。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柏万青等11位市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建议加强立法,严厉打击“套路贷”。柏万青认为,“套路贷”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借贷,而是诈骗集团通过“虚增债务”“胁迫逼债”等方式,有组织、有预谋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上图:2016年4月25日。位于斜土路1109号的上海典顿贸易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失去联络,众多投资者闻讯赶来,要求退回本金。

对于严先生这样的独居老人来说,一旦遭遇“套路贷”,则意味着一辈子的积蓄、房产付诸东流。

“为何各种理财骗局、“套路贷”会盯着老年人,张玉霞表示:

“理财骗局和套路贷令很多老年人倾家荡产、晚景凄凉。除了不法之徒的贪婪以外,老年人在订立合同时往往没有考虑到签订合同的审慎义务。合同中,在理财合同中只一味听取对方承诺的高回报,只确认合同中的利率,而对其他风险条款毫不在意。”须知,高回报必定伴随着高风险,一些承诺有高回报的公司显然是在利诱老年消费者,并不是如实的陈述。

张玉霞提醒,消费者切记不要轻信只给出承诺不告知风险的公司,签字之前必须全文审核合同,不理解看不懂的合同就等一等缓一缓。问过子女,问过亲朋,问过专业人士之后,再判断是否签署。

“看到不少老人借钱应急,为子女借钱做抵押,之后自己的唯一住房莫名其妙被更了名,被赶出居所。而这个时候,不少人雖然想起了用诉讼方式为自己维权,但在法庭上对方提供出了双方签字确认的贷款协议,甚至公证书。让受骗者无所适从。

“很多老年人说贷款合同上虽然写的是五十万,但是其实只拿到了十万,其余款项在取出后就交还给了贷款公司,但这些事实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消费者配合对方做假隐瞒了公证处等第三方,导致在维权时举证困难。”张玉霞说,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

在网络诈骗中,利用名人头像来宣售的现象不少。柏万青还提到,她看到一些P2P也挂着她的头像进行销售。这种情况防不胜防,犯罪成本也比较低,柏万青说:“我被污蔑的时候,自杀的念头都有。”

猜你喜欢

严先生蒋先生保健品
保健品知识ABC
严先生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在“蒋维崧先生塑像落成式暨纪念蒋维崧先生诞辰九十六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缅怀蒋维崧先生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严上加严”的“真相”与“假象”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离婚又复婚,财产怎么分
傲慢的苹果,你要逼我给骗子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