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

2018-05-09田晓华王旭陈艳李春霞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念

田晓华,王旭,陈艳,李春霞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1 新加坡超前的职业教育理念

新加坡在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1],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六[2]。新加坡从一个二战后资源贫乏的弱小国家快速发展为发达工业国家,成功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新加坡高度重视教育。成功的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推动新加坡发展的关键。

新加坡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新加坡中学后阶段教育主要包括大学以下层次的初级学院、高级中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以及大学以上层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等五类[3]。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为新加坡培养出了大量的世界级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学生分别占中学后阶段总人数的40%和25%[4]。新加坡的本科院校主要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五所公立大学。这几所大学办学各具特色,培养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新加坡职业教育分析讨论较多,如文献[5]对新加坡教育战略与改革、教育体系与质量保障、政府投入与教师发展、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较全面介绍。本文以下部分将从大学和理工学院两个层次探讨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理念及其借鉴意义。

职业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6]。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极具特色,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与其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有关。

图1 新加坡教育体系架构示意图

1.1 构建了多层次职业教育理念

新加坡职业教育系统具有“立交桥”式结构特点[7]。通过在中学后阶段的几类教育机构之间,以及与就业市场之间建立复杂但合理的衔接通道,使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以及就业后可根据个人需求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这一教育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如图1所示,即使是中学入学成绩较低的学生,如果在低年级学业表现优异或者在高年级通过相应的剑桥GCE等级考试,也可在中学毕业后转向通往普通高等教育的初级学院或相对于工艺教育学院,获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学业成绩较好的中学快班和初级学院学生如果对职业教育更感兴趣,也可在通过相应等级考试后选择转向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从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看,新加坡通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已经建立了从低到高包括中学普通技术课程、工艺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大学本科及以上多个层次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国内有关新加坡职教的文献较多侧重于介绍教育体系架构或理工学院职教特色[8],对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讨论较少。对比国内教育体制,新加坡的中学普通技术课程处于职业教育前期预备阶段,即在相当于国内初中阶段引入职业类课程;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理工学院介于我国中职和高职教育层次之间;本科阶段的新加坡理工大学和传统的普通本科院校提供相当于我国高职院校以及更高层次职业教育。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为职业院校学生提高学历、提升职业技能提供了体制保障,而且也为社会需求各个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提供了保障。各层次职教机构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文凭、学位均得到社会认可。

工艺教育学院为学生提供针对不同行业的证书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优秀毕业生除选择就业外,也可申请进入理工学院继续职业教育学习。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可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沿着职教阶梯逐级而上,成为适应业界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结合新加坡建国后几十年教育发展历程和基本国情可以看出,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包括大学教育,都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而大学教育实际上是普通与职业混合型教育。

新近成立的新加坡理工大学(SIT,原新加坡科技学院)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该校成立的初衷是向更高比例的理工学院毕业生提供应用型本科教育,因此SIT在各理工学院内设立办学点,以无缝衔接的方式实现了理工学院毕业生的本科教育。理工学院毕业生申请就读相关本科专业,可以获得最高两个学期学分减免,节省费用和时间开销。这种由政府引导的中高层次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办学机制,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大学办学成本,确保稳定生源,提升了理工学院优秀学生的升本积极性。

除新加坡理工大学外,其他传统高校如新加坡国立大学,面向理工学院毕业生开办本科插班课程(升本),已有多年授课历程。理工学院升本可获得最高一年学分减免。提供升本课程的新加坡传统高校与新加坡理工大学的差异在于,前者针对普通本科教育,而后者面向应用型本科教育,两者的关系类似于我国的重点高校与近年开始启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新加坡多层次职业教育阶梯保障了学生自主选择不同起点的职业教育和提升自我受教育层次的权利。这种机制保证了在全球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新加坡能够保持快速发展和国家竞争力。

1.2 构建了不间断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

除了建设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新加坡也重视就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各所大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均支持就业人员回到学校接受在职或全日制教育。这种教育理念使企业员工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之间形成闭环回路,相互促进,为新加坡的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不间断职业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教育的形式包括短期证书课程、文凭课程、学位课程,覆盖职业教育阶梯从低到高各个层次。相对于我国社会差异化看待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的现状,新加坡的学校和企业都建立机制支持企业员工的不脱岗职业教育。

新加坡的高校和政府重视市场需求与工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传统知名本科院校,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专门成立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学院(SCALE)负责推进在职人员职业教育。政府机构包括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2i)和劳动力发展局(WDA)参与学院的合作办学,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扩充或调整专业设置,针对性填补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之间的差距。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工科领域面向在职教育开办技术本科(BTech)学位课程[9],主要招收已获得理工学院文凭的企业员工。BTech发展历程久,目前在读学生规模达到1000人。BTech设置专业包括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工业与管理工程等。这些专业方向都与新加坡当地产业结构相关,需求量大,就业面广。BTech课程的授课方式灵活,如线上(互联网)教学和课堂重点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类似于翻转课堂);课程内容设置多样化,可针对业界需求跨多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形式多样,除了传统学分制外也可采取模块化课程证书形式,学生累积获得的课程证书,达到要求即可获得技术本科学位。相对于普通本科教育,BTech课程更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意义。

笔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作为研究生助理(GA)曾指导BTech学生课程实验。大学将BTech课程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日的晚间,以避免工作和学习时间冲突。笔者亲身感受到BTech学生大多具有理工学院文凭且在职场有丰富工作经历,学习目的性强,一般会选修与工作背景或职业发展关联紧密的课程。学生虽然年龄偏大,但学习态度较积极。这些在职学生的业界工作经验与专业视角对BTech理论和实践教学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对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在职本科教育,新加坡理工大学提供另一种工学结合的本科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在专业对口的企业完成8到12个月的带薪工作。这种长时间在企业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在企业工作中除了提升专业技能外,还可以扩展职场人际圈,培养社交能力,提前适应社会经济变化,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申请该学位课程时可同时申请企业资助,且有机会在实习单位就业。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类似于我国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但企业按员工的要求管理考核实习生,要求更高,培养针对性更强,学生也将获得更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成长。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除了上述本科学位课程外,也应包括针对在职员工的研究生层次教育。在职研究生课程与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契合度高,侧重培养相对于本科层次要求更高的独立研发能力和创新素养。新加坡高校针对在职员工提供一种学制较短的课程型研究生学位课程,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科学硕士的毕业要求是学生修满一定学分,并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研究项目。由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研究生阶段课程是不同学制类型研究生公选,为方便在职学生修课,所有课程都安排在每周工作日晚间。因此,在大学研究生课堂可以看到研究型和课程型研究生同堂听课、全日制学生与在职学生课间讨论问题的情景。在职学生多来自专业相关企业,而授课教师从事课程领域内的前沿课题。这种授课模式增进了学术圈与业界的交流,工程技术人员强化了专业基础理论,而高校教师捕捉到行业发展最新动态。

新加坡高校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型学位课程除招收全日制学生外,同样鼓励在职人士攻读硕士、博士,毕业的学分和研究成果要求与全日制学位完全相同,但学制弹性延长,以便在职人士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这种在职研究型学位课程同样提高了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研发技能和创新能力,也可被看作广义的更高层次职业教育。

新加坡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是学生与企业联系紧密,所开课程的应用性强,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与所从事专业以及后续职业发展具有较大帮助,且政府和企业支持和鼓励在职员工通过高层次职业教育提升学历,拓展晋升空间。本科以下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则侧重强化与就业岗位对应的职业技能,强化中低层次专业人员的就业能力、职业契合度和社会适应性。各个层次专业人才都能在职教阶梯上找到自我提升和专业能力强化的途径。新加坡的教育系统为在校生和在职人士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了不间断职业教育的保障。

1.3 构建了具有理工学院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

理工学院定位中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占比最高,并且在职业教育阶梯中处于衔接工艺教育学院和大学的地位,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理工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将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使命与责任,以优质的教学和管理资源,为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南洋理工学院(NYP)提出“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课程,为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与事业上做好准备,为促进新加坡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10]。淡马锡理工学院的学校使命则是“为中学毕业生和在职成年人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终身服务的技能,以及不断改善自我的品质。”[8]理工学院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先会后懂、教学工厂等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上个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提出的概念[11]。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擅长直观思维, 对实践操作类的技术课程较感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考虑如何能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在诸多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建设,如教学规划、课程开设、教学实施、教学条件、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等[12]。在教学过程中有教材而不依赖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技术,更在思想、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从新生入学起即安排项目实践,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新加坡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从重视“教法”转变为重视“学法”,少教多学,有效引导学生全面成长。

(2)“先会后懂”的教学理念

“先会后懂”教学[10]与传统的“先懂后会”教学的显著差异在于教师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操作教学中,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或操作实践后,自我总结和发现规律,进而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式教学中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实践操作背后的理论知识。

“先会后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符合针对理工学院学生所强调“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先学实践操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慢慢弄懂其变化的过程及规律,使自己产生好奇、新鲜感,再带着问题、追根溯源去学习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容易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还学得快、记得牢,真正体现了教学以实践为中心,实践教学先于专业理论教学的新型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先会后懂”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要精细选择实践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主动操作和探究结论的兴趣;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案例进展适时穿插理论讲解,强化学生的理论认知收获。

(3)“教学工厂”的实践教学理念

教学工厂[13]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德国的双元制[14]基础上,结合新加坡教育体系特点提出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将先进的生产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非盈利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工厂与德国“双元制”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学生不出校门即能获得真实的企业工作体验。教学工厂也不同于我国高校的校办工厂、校内实训室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他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系统的企业工作实践演练。教学工厂融合了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先进的生产教学设备和课程,不仅促进学生“学”,也为教师“教”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能根据学生与企业需求,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展现教学内容,提升专业能力,真正成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教学工厂虽然对学校投入要求较高,但教学内容的选取灵活度高,整体教学效果更好。

1.4 构建了职业教育“无界化”的办学理念

“无界化”办学是新加坡的大学和理工学院为校园建设提出的一种不设界限的建设思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学院等学府的校园没有围墙和校门,教学楼群布局合理,不同院系和专业的教学楼、办公室、实验室在校园内分布错落有致。这些学校、院系边界模糊的校园设计为不同专业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打破专业界限,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教学楼群建设风格恰恰反映了办学理念的“技术无界化、项目无界化、人才培养无界化、管理无界化”等思想,旨在强调部门之间、学科之间、部门与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团队合作重要性,促进资源与人才共享,通过各学科之间的科研项目合作、教学成果交流将校园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为学校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倡导“无界化”办学的院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的大型项目中常采取跨学科、跨部门合作,参与人员同心同德,各尽所能,高效率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向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也提高了师生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并打造了优势团队。

2 新加坡职业教育超前理念的学习与借鉴

一种教育理念从形成到执行需要较长的过程。新加坡职业教育解决了发展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2.1 职教发展规划兼顾全民性、阶梯式、可持续性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由国家整体规划,职教机构的设置既考虑了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全民性和普适性,赋予各个阶层的国民选择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技能的权利。职业教育机构颁发的证书、文凭和学历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社会的认可和反馈不断促进教育机构提高职教水平。新加坡职教系统一方面建立了从低到高、体系完备的多层次阶梯式职教平台,鼓励在校生通过努力求学与职业训练,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在职教阶梯的不同层次为企业在职员工铺设了不脱岗接受职业教育、提升学历的途径。这两种机制保证了新加坡的专业人才在求学阶段和步入职场后都享有充分的机会提升学历和技能,也促进了新加坡的学习型社会氛围,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

我国的职业教育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但对比普通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职业院校学生素质与普通院校有较大差距,且缺乏有效的学历晋升通道与在职教育途径。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社会效益提升需要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进职教发展规划。

2.2 职教发展理念做到开放、借鉴、创新

在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上,我们要学习新加坡开放、包容的胸怀,学习、消化、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独有的文化背景与国情、国策,研究本国问题,找到适合本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这种借鉴方式有利于创造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形成本国的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职业教育为国民经济服务。

我国的职业教育并不缺少开放、学习这一环节,许多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的教师都到国外学习过,包括到新加坡学习培训,且各种教育教学研讨会、报刊杂志也有不少关于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但我国高职教育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基础差等客观原因外,主观上借鉴与创新却没有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这是我国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职教发展目标做到应变、经济、务实

在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上,我们要学习新加坡结合国际教育发展的经验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职业教育发展目标。通过“应变”适应新加坡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这种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务实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推动了新加坡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也推动新加坡从20世纪60年代建国到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最富裕的国家。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三十多年艰苦曲折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发展目标上仍然存在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务实应变。如在一些职业院校中至今仍在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强调系统性与完整性;在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作为课程的核心,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仍显不足。

2.4 职教发展模式做到合作、共享、发展

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上,我们要学习新加坡职业院校的院校之间合作、与企业合作、与行业合作、与外国公司合作,还与政府合作。这种合作方式为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与政府合作可以获得较多信息及政策支持,与院校合作教学资源可以共享,与外企合作可以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与行业、企业合作可以直接让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校改革等工作,按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行业与企业可以为学院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及学生实习基地,也可以为学生实习提供工作场所和具体工作任务。这种合作、共享的格局,使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东南亚地区独具特色。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合作、共享方面仍然存在“一边热、一边凉”的现状,学校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充分认识与企业、行业等合作的重要性,学校有合作意愿,而且很积极,而企业、行业不太积极,参与度不高,其原因是企业不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也不承担职业教育的经费及责任,国家虽然对校企合作制定了指导方针及原则,但对合作双方的责、权、利没有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也调动不了企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学校与企业、行业真正的合作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

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已在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方面得到空前发展,但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育质量等方面与新加坡职业教育存在差距。职教工作者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加强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等国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加速前行,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优质人才,使我国职业教育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2016[EB/OL].http://reports.weforum.org/global-competitivenessindex/,2016-9-28/2017-7-28.

[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创新指数排名2016[EB/OL].http://www.wipo.int/edocs/pubdocs/en/wipo_pub_gii_2016.pdf, 2016-8-15/2017-7-28.

[3]新加坡教育部.新加坡教育[EB/OL].http://www.moe.gov.sg/about/files/moe-corporate-brochure.pdf.

[4]美国国家教育与经济中心(NCEE).新加坡概述[EB/OL].http://ncee.org/what-we-do/center-on-internationaleducation-benchmarking/top-performing-countries/singapore-overview/, 2017-7-15/2017-7-28.

[5]卿中全.新加坡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6):19-24.

[6]王冀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1):11-12.

[7]刘峰.新加坡“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11(5):177-178.

[8]邹瑞睿.新加坡国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8.

[9]新加坡国立大学SCALE学院.技术本科(BTech)课程介绍[EB/OL].http://scale.nus.edu.sg/programmes/btech.html,2017-7-17/2017-7-28.

[10]张风琪.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J].教育与职业, 2011(22):96-98.

[11]温静.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上), 2008(8):218-219.

[12]武咏梅.议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意义[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3):120-121.

[13]孔月红, 王凌艳.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09(8):157-158.

[14]唐姣美.德国职业教育对广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4(4).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江苏理工学院
新加坡
常熟理工学院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理工学院简介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