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植棉区机采棉模式下新陆中38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8-05-08王海洋王为高永霞张树艳江卫闫旭潘宗瑾王有武

棉花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产

王海洋 王为 高永霞 张树艳 江卫 闫旭 潘宗瑾 王有武

摘要:依据新疆南疆地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 科学地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组装,配套新陆中38号的推广编制技术规程,提出了棉花新品种新陆中38号在新疆南疆地区优质高产栽培适用的选地整地、播种用种、化学除草、施肥浇水、化学调控、打顶、病虫害防治及机械采收等方面的一系列田间管理技术要求。以便于棉农进行田间管理操作,以帮助其扩大规模经营,促进棉花产业化的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机采棉;新陆中38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8)02-0034-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8.02.007

0 引言

新陆中38号是由8316×中99后代9736株系的自然变异单株,于2007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非转基因早中熟常规品种,适宜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种植,生育期140天左右,出苗较好,苗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中后期生长稳健,不易早衰。株型较松散,株高68.2 cm左右,茎秆较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深绿,始果枝节位5.1节,单株结铃4.7个,单铃重5.8 g,铃圆卵形,吐絮畅,衣分42.6%,籽指10.0 g,霜前花率93.9%。耐枯萎病,感黄萎病,不抗棉铃虫[1]。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 mm,断裂比强度31.2 cN/tex,马克隆值4.2,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8.5%,黄度8.1,整齐度指数85.51%,纺纱均匀性指数156。2005~2006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025.0 kg/hm2、2083.5 kg/hm2和1951.5 kg/hm2,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8%、4.7%和3.5%;2007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991 kg/hm2、2686.15 kg/hm2和2497.5 kg/hm2,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0.2%、13.5%和15.1%。为了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棉花产业化发展,因此,作者提出该品种在南疆植棉区机采棉模式下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种植大户、兵团农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1 播前准备

1.1 选地、整地

土地要选择无枯萎病、黄萎病的棉田,或轻病田,要求集中连片,以便于机械收获。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壤含有机质10g/kg、碱解氮60 mg/kg、有效磷35 mg/kg、速效钾160 mg/kg、总盐含量小于0.3%),土地平整,耕作层深厚,质地疏松,排灌条件良好(有滴灌设备)。播前整地时采用人工与机械清田,尽量把废薄膜、残秆收干净[2]。播前整地质量要求达到“平、碎、墒、松、齐、净”六字标准,做到上虚下实,以利播种。

1.2 土壤封闭、施基肥

选用专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防除棉田杂草。可选用33% 二甲戊灵EC(施田补)2700 mL/hm2 或 48% 的氟乐灵乳油 1500 mL/hm2,在整地时边喷边耙地,施入土层3~4 cm。机械尽量采取复式作业,结合整地深施尿素225 kg/hm2 、磷酸二铵4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有机肥30~45 t/hm2作为基肥。

2 播种

2.1 种子质量

要求纯度≥98%,净度≥95%,含水率≤12%,发芽率≥90%。包衣处理的种子残酸量≤0.15% ,破碎率<3%,包衣均匀度≥95%。

2.2 播种时间

当春季3~5 cm地温连续超过12℃时即可适墒播种,南疆最佳播种期在4月5~15日,最迟为4月底。

2.3 播种方式

宜选用先进的机械式或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膜上播种,达到每穴一粒或“一二一”交替的模式,播种机手要预先培训,严格执行精量播种质量要求,做到播行直、接行准、下籽匀,播种深浅要控制在2.0~2.5 cm,采用宽膜(膜宽2.05m)机采棉模式配置:行距76 cm,株距6 cm,一膜两管种6行。一般用种量在27.0 kg/hm2。播种密度21.0~24.0万株/hm2 ,实收株数19.5~21万株/hm2。种行膜面覆土厚度1.0~1.5 cm。膜面平展,膜边压紧覆土严密且要直,每隔 5~10 m再加压土防风,沙性地要扎草把或滴水防风,保证采光面积要大,播行要直、接行要准,播种机速度控制在3 km/h以内,播种后要及时查膜,将穴孔封严,及时对漏播的地段进行人工补种,确保一播全苗,出苗率达85%左右。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管理

当棉苗出30%~50%,子叶转绿后,及时放出部分压在膜下的棉苗,并覆土封孔[3]。苗期要用内吸性杀虫剂重点防治棉蓟马,药液内加缩节胺7.5 g/hm2化调。

3.2 蕾期管理

3.2.1 化学调控

根据棉花长势合理进行化学调控,在6~7叶期可用缩节胺22.5 g/hm2进行化调,并加磷酸二氢钾1500 g/hm2,硼肥750 g/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叶面喷洒,以促蕾稳长。

3.2.2 适时滴水

一般在6月初滴头水,滴施清水300 m3/hm2左右;蕾期第二次滴水600 m3/hm2,同时随水施肥,施尿素75 kg/hm2,磷酸二氢钾22.5 kg/hm2或使用滴灌专用肥。

3.2.3 病虫害防治

新陆中38号为非抗虫棉,而且蕾期有蚜虫和红蜘蛛为害,要注意及时防治,可用 10%吡虫啉 300~450 g/hm2(1∶600 倍液)喷雾,也可采用滴心、涂茎等点片施药方法;对红蜘蛛可选专用杀螨剂如哒螨灵等进行防治,尽量在头水前将红蜘蛛的发生控制在点片阶段。采取铲埂灭蛹、黑光灯诱杀、种植诱集带等措施防治棉鈴虫,也可用生物农药Bt-苏云金杆菌防治。尽量不要在棉田大面积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以保护和利用天敌,达到“以益虫控害虫”的目的。

3.3 花铃期管理

3.3.1 滴水施肥

花铃期水肥管理措施是决定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要科学合理地灌水、施肥,做到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才能夺得优质高产。花铃期一般滴水7~8次,每次滴水450 m3/hm2左右,滴水间隔7~10d,高温时可适当缩短,以保持田间始终湿润。初花期随滴水施尿素 120~150 kg/hm2,磷酸二氢钾75 kg/hm2,或滴灌专用肥210 kg/hm2;盛花期结合灌水施尿素150~210 kg/hm2,磷酸二氢钾75 kg/hm2,或施滴灌专用肥240 kg/hm2。

3.3.2 化学调控

花铃期于初花期(头水前)视长势用缩节胺 30~45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于盛花期(二水前)用缩节胺45~60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在打顶后 7~10 d,待上部果枝伸出展开达3~5 cm后,重控一次,用缩节胺 75~120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

3.3.3 打顶及地膜回收

打顶要早,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2]。一般在7月5日左右或者果枝达8~9台时打顶,摘去顶部1叶1心,7月10日前打顶完毕。通过水肥及化学调控,尽量将株高控制在80 cm左右。根据棉苗长势在滴头水至二水时揭去边行地膜,进入初花期后在宽行封行滴水开始揭去中间行地膜,残膜回收率要达90% 以上。

3.3.4 防早衰和防贪青晚熟

如到7月中旬棉花小行仍未封,棉叶面呈暗绿色,叶片最大宽度小于10 cm ,红茎比>70%,则有发生早衰的可能。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①增加灌水,同时增施氮肥;②喷施叶面肥,以氮肥为主,微肥为辅,并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到7月中旬大行已封,8月初顶部仍不见花,叶色浓绿,棉田郁蔽,茎秆青绿,赘芽丛生,则为贪青晚熟。要采取以下措施:延长滴水间隔天数,减少灌水量,及时整枝和化控,提早停水,以促进棉铃提早吐絮。

3.3.5 病虫害防治

花铃期要继续做好棉铃虫、红蜘蛛和棉蚜的防治工作,根据调查和病虫情报,及时防治。棉铃虫防治可采用生物农药(如Bt制剂),或对天敌伤害较小的农药(如赛丹、拉维因等)[3];红蜘蛛的防治可采用三氯杀螨醇、好克螨等;棉蚜的防治可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

3.4 吐絮期管理

一般在9月初停水,停水后及时收净滴灌带并保存好。新陆中 38 号吐絮集中,易采摘。一般在9月上旬当上部棉铃龄期大多超过45 d,平均气温稳定在20℃左右,预报连续3~5d晴天时,进行催熟脱叶,可选用 54% 脱吐隆 200~250 g/hm2加乙烯利1200 mL/hm2加助剂等在中午喷施。因田间棉花群体大,为保证催熟效果,应使用吊喷的喷药机,上、中、下均匀喷施[4]。如脱叶效果不好,则要二次喷施脱叶剂。

4 机械采收

棉株脱叶率达到94%以上,吐絮率达96%以上时,使用水平摘锭式采棉机进行机械采摘,采净率要达到95%以上,損耗率要低于5%,籽棉水分和杂质率均小于12%,且无残膜、“三丝”混杂。在采棉机采收过程中要全程监控,确保操作正常。

参考文献

[1] 胡英梅. 棉花新陆中38号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15(6):.12-13.

[2] 姚源松,王登元,刘莲芳. 新疆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理论与实践 [M] .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于新国,林明.新疆细绒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2010(3):9-10.

[4] 龙银根,夏金海.杂交棉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81-182.

猜你喜欢

高产
如何普及和推广现代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