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独秀的中国近代史观

2018-05-07王培培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陈独秀

摘 要:陈独秀用进化史观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认为近代中国社会需要向西方文明学习,从中寻找出路。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陈独秀的中国近代史观由原来的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转变。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用阶级分析法来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并且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逐步形成了中国近代史观的雏形。

关键词:陈独秀;近代史观;进化史观;唯物史观;

中国历史观是人们对中国近代史社会结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动力、方式、特征等的总体认知。在陈独秀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中国近代历史观不是朴素的,而是自觉地,系统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由进化史观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观点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社会历史发展主体的认识方面,也由英雄创造历史转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转变,陈独秀是在进化史观的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1 陈独秀的进化史观

早年陈独秀和同时代的人一样,深受严复在1898年翻译的英国人郝胥黎的《天演论》的影响,郝胥黎宣传栏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科学思想,同时也认为“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法则进化论也适用于人类社会,陈独秀把进化论来作为解释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现象的基础,以此为基础,依据自身的理解,演绎成近代中国进化史观。陈独秀认识到“近代欧洲有所谓天演学者,有物竞、天择二义,以凡事无非由天之所演,天行之虐,必人治以救之”。有许多陈独秀认为近代文明的特征一是人权说,二是生物进化论,三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陈独秀认为,“近世文明”是摆脱愚昧,是文明开化的世界。社会历史的进化形式有两个:第一种是循序渐进的进化;第二种是急剧跳跃的进化。陈独秀认为,不管是哪一种民族,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就可以使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循序渐进地进化比较的加速。而跳跃的进化则大部分是由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过外部因素的因素作跳跃的进化,是能够实现的,不仅如此,也有规律可以依据的。陈独秀的认为中国近代的历史将灼然大变,而青年担负着改造社会的重任。近代中国在政治、伦理、學术,将发生大的演进。陈独秀在合理地利用进化论中的发展思想唤醒国名觉醒的同时,也搬用了进化论的“适者生存”的思想,热衷于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对于当时来说,无疑是正确而及时的。陈独秀号召青年在1916开始,要站在征服者的位置。伦理观念上“我们因为要创造新时代新社会生活进步所需要的文学道德,便不得不抛弃因袭的文学道德中不适用的部分。”[2]p42由于陈独秀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因而他不能正确处理自强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辩证关系,而且使得《新青年》并没有号召人们起来反对帝国主义队中各国的压迫,没有提出口号。

陈独秀的历史进化思想在总体上来说是比较系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看法是比较有洞察力的。进化史观虽然在中国历史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然而有很大的局限性。恩格斯曾经说过:“想把历史的发展和错综性的全部多种多样的内部都总括在贫乏而片面的公式‘生存斗争中,这是十足的童稚之见。”把历史历史单单归结于生存斗争的差异极少的阶段,就更有内容和更深刻得多了。”五四前的陈独秀和当时中国的思想家们一样,局限当时的认识水平,没有发现进化史观的局限性,来解释中国近代史。[1]P7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渐进性对陈独秀的影响是深渊且持久的。

2 陈独秀的唯物史观

1917年,十月革命在俄国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国的思想界和革命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中国由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指导。陈独秀领导国人进行五四运动,也在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过程中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和李大钊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观察中国近代社会的问题,并且从中找到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办法,寻找出路。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认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而且更不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用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开看待中国社会问题以及提出解决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的方法。陈独秀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陈独秀又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陈独秀1922年7月1日《马克思学说》中介绍了唯物史观,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旨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说明人类变化之变动”[3]p193社会经济是以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切制度、文物、时代精神的构造都是跟着经济的构造变化而变化的,经济的构造是跟着生活资料的生产方法变化而变化的。人们的社会生活决定人们的意思。第二点是“说明社会制度之变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有变动,社会制度也要跟着变动。陈独秀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不是空想的,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按照唯物史观来解释经济发展的规律。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建立,发达,崩坏,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是主观因素决定的。陈独秀认为历史是社会历史现象的记录,唯物史观重视经济,唯物史观的哲学者也并不是不重视思想、文化、宗教、道德、教育、等心的现象的存在,只是因为他们都承认经济基础上面是上层建筑,而不是基础本身。

唯物史观一个重要标志是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关于少数的精英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陈独秀在他的著作中的描述是零散的,思想则是复杂的。从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陈独秀的思想变化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从陈独秀思想变化的过程中,大致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五四”运动之前,陈独秀以英雄史观为主:“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的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他的群众史观较为明显。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体上,陈独秀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尤其是工人阶级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陈独秀并不否认天才对历史的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且是社会需要,但是他的作用只有在社会物质条件可以允许的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中国经济,陈独秀在1920年12月11日《致罗素、张东荪的信——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中说:“这种状态,除了中国劳动者劳动者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的。”[3]p57认为中国劳动者是为了对抗外国资本家而战,是为了保全中国独立而战斗的。“只有劳动团体能够达到中国独立之目的。”[3]p57这种认识,对于一向轻视人民群众,英雄创造历史思想根深蒂固的陈独秀来说,不能不说是其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发生明显飞跃的标志。

陈独秀的中国近代史观经历了由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转变,由英雄史观向群众史观的转变。陈独秀的近代史观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被动反应的结果,也是紧随时代潮流,主动选择的结果。陈独秀的近代史观,并没有系统化,理论化被提出,但在陈独秀的文章就已经透射出,并在自身实践中执行,说明陈独秀的中国近代史观经历了有不成熟向成熟的历史环节。陈独秀的中国近代史观是中国历史观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1][近代]贾兴权.陈独秀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10

[2][近代]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06

[3][近代]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06

作者简介

王培培,性别:女,出生年月:1993年3月,学历:硕士,学校邮编:225002,扬州大学17级中国史专业近现代史方向,专业:中国史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陈独秀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陈独秀南京狱中受优待情况考察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