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 较

2018-05-07谢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3期

谢峰

一位名师说过:“教师愈会用比较,课堂就会愈有味道。”这也就是说,在课堂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增添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加速提升。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一课当中往往选择了两到三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古诗进行编排,这更有利于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古诗教学。可以说,比较是古诗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课堂上学生悦学激思的催化剂。

一、过程性比较,催生自主探究的乐土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言约而意丰。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积极进行探究和体验,从而获得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1.诗题比较,归类积累。诗题中涵盖呈现的信息很多,许多老师都会注意诗题的教学,但对进行联系和比较的教学却往往重视不够。如在《石灰吟》和《墨梅》的诗题比较中,学生就会发现两首诗的体裁同为咏物诗,但又有不同之处,即一个多了“吟”字。那么《墨梅》可不可以也加上“吟”呢?这样的思考探究,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联系学过的古诗《游子吟》《暮江吟》,学生明白“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和“咏”异曲同工,都有赞美之意,更能证明是咏物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咏物诗的积累归类,古诗学习就从两首扩展到了多首,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詩图比较,想象勾连。小学课本中配的古诗插图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但插图却往往不能完全代替诗的文字。如《望洞庭》中只能看到茫茫的湖水和小岛,却不能表达出白银盘里青螺的感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图上的荷花又如何“别样红”,也只能通过诗文的诵读才能感受到。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以图来比较,引起学生探究古诗意境的兴趣和热情,然后再通过想象勾连,把图上所表达不出的意蕴描述出来,这样就扩展了古诗,丰富了画面,搭建了图与文之间的桥梁。

3.写法比较,体会表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既要乐学,又要善用。将《咏柳》和《石灰吟》《墨梅》在写法表达上进行比较研读,就可以发现不同。虽同为咏物诗,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注重于咏物抒情,而后者更侧重于托物言志。通过“类诗”学习,如黄巢《题菊花》、王冕《白梅》、王安石《梅花》以及郑燮的《竹石》等托物言志诗让学生揣摩比较,进行归纳学习托物言志诗的表达方法,再联系生活创编托物言志的诗就顺理成章了。可见,学会古诗的表达方法,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编者编写的意图,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从而活学活用,一举多得。

二、价值性比较,催化情感体验的良方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最好的教育就像最好的疗法一样。”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发现所学东西的积极意义。因此,我通过比较进行古诗教学,去拨动孩子心底的诗弦,与学生一起去聆听诗人和编者的心声,与学生一起去感受人生和理想的高远。

1.诗眼比较,品诗悟情。季羡林老先生曾说:“比较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什么应该保留,什么应该扬弃,什么应该改进,什么应该补充,一目了然,毫无滞碍。”对《石灰吟》和《墨梅》两首诗中的“清”字进行比较发现,古诗中的“清白”和“清气”不仅是石灰和墨梅品格的写照,更概括了于谦和王冕的品格,即“清白做人”和“气骨清扬”,体会出诗人的真实感情是深深地隐藏在关键词即诗眼中的,学古诗必须寻找诗眼,才能体悟诗情。

2.诗情比较,体悟品质。古诗教学不仅要感悟诗情,更要在诗情的感悟中,去发现诗人的情操品格,从中受到教益。因此,每学习古诗,我都会追问学生:“你是诗人的知音吗?你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吗?”以引起学生思考和发现。如比较《石灰吟》和《墨梅》两首诗中的情感变化,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炽烈、一个沉静,一个外露、一个内敛,这正与诗人所拥有的性格品质相关。还可补充事例进行拓展阅读,如“于谦拒收生日礼物,抵御外敌”“王冕埋名隐居,拒给达官贵人画画”,这样,学生就不难认识到刚正高洁的于谦和淡泊名利的王冕了。由此诵读,诗人的胸怀和品质就深层解读出来了。

3.诗境比较,升华精神。古诗教学不仅要得“言”,即诗文的理解、积累、表达和运用,更要得“意”,即诗文的内涵、意义和价值取向等。小庆老师曾说,“诗的意义,超越了作者与文本,它活在读者的心里”。一个个意象呈现了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境又丰厚了诗的意义。“当于谦遭遇陷害蒙冤赴刑时,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辩解呢?为什么还如此坦然呢?”提出问题后,我接着出示了于谦的《咏煤炭》中的一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通过两个情境来联系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于谦心系天下百姓的高尚情操。

由此可见,比较教学法,如一剂催化剂,让古诗教学趣味更浓,韵味更足了。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实践中享受学习古诗的乐趣,掌握一定的方法和修炼语用的能力,去追寻古诗的“言意兼得”,生本之间也实现了精神上的自由对话。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区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