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标的开放性多元化”实训评价体系研究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

2018-05-07刘科明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训考核评价

刘科明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0 引言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进入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内涵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其宗旨在于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工科类专业,尤其是机械类专业是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例如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重点要培养熟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生产工艺流程和规范,胜任自动化编程、设备调试岗位工作,能阅读和编写相关机械制造文档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编程人员。为此,对于电气控制及PLC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及应用、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装卸搬运车辆等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课程,要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加强实践训练。关于实训项目的设计、实训室的建设、实训的实施过程已经有了很多建设成果,但是关于实训的总结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目前成果还很少。

1 应用型本科实训课程评价现状

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对学生实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1]目前实训中的评价项目过于重视知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的实现;评价的内容描述抽象、空洞,游离于学生的生活之外;应用型本科实训课程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考核理论为主。目前许多院校对实训教学的评价方法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沿用应试教育的考核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没有明确告知学生要达到的应知应会、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实训环节考核在课程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多数情况还主要是以卷面考分为主,影响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和技能的掌握。

(2)以分数评价为主。多年来学生的各种选拔与评价主要是注重学生分数,因此一般都是将实训考核结果折算成分数,忽视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发展,而是把分数作为区分学生掌握技能的唯一标准。

(3)以结果评价为主。在整个评价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变化、发展、成长过程的动态评价,学生实训效果评价过分关注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教学活动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及努力的程度。

(4)评价主体单一。目前大部分院校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对教师,学生互评,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另外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评价主体仍限于校内教师、督导人员等,缺乏校外聘请的企业主管以及校企合作工作人员的有效参与。

(5)评价方式不灵活,不开放。实训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其效果的评测是多方面的,仅凭一份实训报告或论文,或者一个项目结果还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应该考虑整个实训组织过程的监控。以往的评价方式多半是课程结束时,由学生上交实训项目,并进行一次项目答辩,教师根据项目的好坏以及答辩的情况给出分数。缺少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得学生实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无法和教师深入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跟踪和阶段性的验收无法开展。

2 构建“基于目标的开放性多元化”实训课程评价体系

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价,不应孤立地去看某一、二门课程,而应贯穿整个专业教学体系及其组织实施过程之间的联系,制定出整个专业“基于目标的开放性多元化”实训课程评价体系。该实训课程评价体系涵盖实训教学过程及相应评价过程的所有环节,以实训项目为中心,把课程实训项目、设备器材、知识、人员、评价记录、成绩等资源整合到一起,联动学生、教师、实验员、设备管理员、教学主管、企业人员等,实现上述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和推广。实训课程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和企业,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

2.1 制定“多元化”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

(1)主体“多元化”。通过校企合作,制定校企共同认可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课程评价体系。

(2)评价标准“多元化”。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主角,负责实训课程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成果批改等整体设计;企业有较好的企业行业标准和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企业人员也将参与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引入行业标准;用人单位和家长是检验实训的主要群体,是实训成果的最终受益者和检验者,他们有条件对于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否合理、学生是否牢固把握所学理论和技术、学生的其他综合素养是否适应社会要求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3)评价过程“多元化”。除教师、实验员、设备管理员、教学督导参与之外,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地提高实训效果,同时对于提高实训课程质量和水平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是实训课程教学的对象,其对实训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思路教学技巧、教学特色等方面的评价最有发言权,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客体地位与主体地位的统一[3]。因此让学生参与评价体系的制定可以实现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意见并调动各个主体共同参与,才有效促进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2 制定“开放性”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

(1)实现实训环境的“开放性”。工科类专业的许多实训环节都是在工程训练中心完成的,因此每个学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每门课程、每个实训环节建立实训的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宗旨,教师与学生在构建真实或仿真的企业运作和项目应用开发环境,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个性发展与共性要求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实训项目为中心,把企业真实项目与学校设备一起综合应用进行实训教学。

(2)实现学生实训过程评价的“开放性”。在以往的工程实践教学中,通常采用理论讲授、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科研训练、创新设计与制作等多种形式,采用面上、重点和综合等创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集基础、专业、综合、设计及创新训练等多层面交叉工程实践完成工程实训,学生采用教学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可对学生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

(3)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可以实现公平考核的“开放性”。在通常的实训课程教学中采用定量考核比较容易,比如:考试的实训作品、课堂提问、出勤情况等都是比较容易进行量化的,可以用具体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课程成绩往往只能体现出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对于一些需要通过实训过程中去发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淘通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就需要用定性来衡量。

(4)将“开放性”评价和激励指导贯穿于学生实训的整个过程。要使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实训过程要在评价功能上要强调其激励和指导作用,评价结果要贯彻以激励和表扬为主的原则。根据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实训小结、产品生产质量,设立“最佳设计奖”、“最佳团队奖”、“最佳质量奖等,使学生的兴趣、意愿、能力得到充分激发,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实现评价和结果的“开放性”。为了便于多方面的信息沟通,建立公开透明的实训评价内容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并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表”,用于详细动态地记录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同时,也便于学校教学督导和教务部门直观监管教师的表现,督促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还可以督促学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表现意识,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实例简介

只有监控与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才能使监控和评价具有导向性,真正激发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指导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实习实训教学的顺利实施,并最终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4]。根据我校为提高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而制定的教学环节的评价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课程评价指标,该体系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该体系共由实习实训内容、实习实训过程、实习实训参与者、实习实训效果和实习实训环境等8个要素构成,并制定了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细化指标考评表,增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由学生、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评价,学生、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得分的加权平均数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测评总分。下面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介绍机械类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3.1 职业品质(分值:30分)

通过敬业精神(8分)、工作态度(5分)、职业习惯(5分)、文明操作与安全意识(5分)、团队协作精神(5分)、再学习能力(2分)6个方面考核学生的职业品质,考核内涵详见图1.

图1 职业品质考核内涵

3.2 实习实训效果主观评价(分值:35分)

通过学生中期自我评价、学生终期自我评价、校外指导老师中期评价、校外指导老师终期评价、校内指导老师中期评价、校内指导老师终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7个方面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进行主观评价,每一个方面占分值5分。其中,学生自我评价的中期和终期的考核内涵相同,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考核内涵相同,详见图2.

图2 实习实训效果主观评价考核内涵

3.3 实习实训效果客观评价(分值:35分)

通过对实习实训的内容、过程、环境、效果等4个方面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的具体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考核内涵详见图3.

图3 实习实训效果客观评价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专业实训课程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实现互评、自评,教师跟踪的“开放性”评价,企业工程师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指导,调动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校也将指导教师工作评价的结果纳入教师工作业绩管理,激励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主动探索技能指导与实训管理的有效方法,更好地促进了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的有效性和学生就业竞争力[5]。

参考文献:

[1]霍海霞.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5(2):54-56.

[2]许卫锋.高职药学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22):31-32.

[3]朱应煌,吴 兴.高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6(3):40-43.

[4]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J].职业继续教育,2010(2):59-62.

[5]熊 山,陈一君.基于项目驱动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09-11.

猜你喜欢

实训考核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内部考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