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模块编组有轨电车抗折弯装置设计

2018-05-07皮国瑞白利硕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编组转向架车体

皮国瑞,白利硕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064000)

传统有轨电车曾经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为城市公交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传统有轨电车因其速度低、车辆性能差、舒适性差、与道路交通矛盾严重而逐渐遭到淘汰。20世纪末以来,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减少对私家车交通模式的过度依赖,需要发展轨道交通[1]。采用转向架中置式现代有轨电车,通过应用抗折弯系统在现代有轨电车上,可更好地保持车辆限界,并提高列车的动力学性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 三模块编组有轨电车概述

2016年4月27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重要成果,世界首列商用型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在中车唐山公司下线。该列车由三个车体模块编组,每个模块中央配置一台转向架,其中端部两个车体模块为动力转向架,中间车体模块为非动力转向架。编组方式:-Mc+T+Mc-,如图1所示。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均为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两车轮通过轴桥连接。

图1 三模块编组车辆布置

三模块编组的车体铰接装置的布置如图2所示。三车体中的B、C车体之间需要设置一个固定铰和一个转动铰,这使得车体B、C在垂向上是刚性的,仅能绕z轴转动,形成垂向静定结构。在车体A、B之间则设置一个固定铰和一个点头自由铰,车体A、B绕y轴可以转动,以适应竖曲线。

图2 三模块车体铰接装置布置

2 液压抗折弯装置原理说明

对于采用转向架中置式现代有轨电车,由于铰接点到转向架中心的距离较长,且两个转向架之间只有一个铰接点,因此车辆通过小曲线时明显受到转向架与车体之间回转约束的限制。同样,当列车故障需要救援时,在曲线上或者轨道状态不良的状况下牵引车辆容易发生脱轨。基于上述原因,转向架中置式有轨电车,需安装液压抗折弯系统。

一套液压抗折弯系统包含有很多部件,其中有决定其工作特性的功能性元件如控制液压缸、缓冲液压缸、缓冲阀门组等,也有相当多的辅助元件,如压力检测、电子控制等,将抗折弯系统的原理图简化如图3所示。

图3 液压抗折弯系统简化原理图

3 抗折弯系统其功能介绍

三个车体之间的液压缸通过油路相连组成一个液压抗折弯系统,现定义车体相对转向架的位移角分别为a1、a2、a3.在不考虑油液压缩性的情况下,当车体与转向架之间有相对转角α1,α2,α3时,所有弯曲角度αi满足α2=α1+α3.当车体相对于转向架发生横摆与摇头运动时,液压抗折弯系统中控制液压缸的缸筒与活塞杆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此时会有液压油经过缓冲阀门组流入或者流出液压缸,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抗折弯装置在车辆进入曲线时的油路状态如图4所示。

图4 抗折弯装置在车辆进入曲线时的油路状态

轨道的几何形状产生力使得转向架运动,这个运动通过控制油缸传递到车体,并使得车体和转向架之间产生偏转角度。同时,由于相邻两个转向架的控制油缸相连,两列车(每列车包括一个转向架和对应的车体)的偏转角度相互影响,使得偏转角度缩小到最小。

抗折弯系统可防止单个车体模块在车辆行驶于直线和曲线以及驶入和驶出曲线时不需要的位移和运动,有效控制了两个方向自由度:折弯和转向架反转,保证动态偏移位置清晰明确。同时提高了列车的运动稳定性,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

4 建立抗折弯系统情况下曲线通过安全性分析

4.1 评判标准

曲线通过的安全性采用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轴横向力和轮轨垂向力评价,符合EN 14363标准要求。

4.2 计算曲线

根据城镇建设产品行业标准《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通用技术条件》,低地板有轨电车的正线最小半径为50 m,困难情况下不低于25 m,结合实际情况,本项目中最小半径为19 m,且在计算过程中,加入美国四级谱。

4.3 抗折弯系统的SIMPACK建模

三模块抗折弯系统原理与两模块相似,可以看做两个两模块系统。在Simpack建模中,抗折弯系统在A、B、C车车体与转向架间产生的回转力矩分别为:

A车:Ma1=-ka[(θc1-θb1)-(θc2-θb2)]

B车:Ma2=-ka[(θc2-θb2)-(θc1-θb1)]-ka[(θc2-θb2)-(θc3-θb3)]

C车:Ma3=-ka[(θc3-θb3)-(θc2-θb2)]

4.4 建立抗折弯系统前后车体偏转角分析

计算工况为AW0工况,速度为10 km/h,曲线为半径19 m的S曲线。计算结果如下图。图5和图6为建立抗折弯前后,车辆通过半径为19 m的S曲线时,车体与转向架间偏转角度。

图5 未建立时,车体与转向架间偏转角

图6 建立时,车体与转向架间偏转角

通过对比建立抗折弯前后,车体与转向架间偏转角度,结果表明,抗折弯建立后,车辆行驶过程中对A车转角有一定的减小,但对总体最大值没有减小;对B车转角有明显的减小作用,最大值从3.8°减小到2.75°;对C车的转角有增大作用,最大转角从2.58°增大到了 3.38°.

5 结束语

本文对抗折弯系统在现代有轨电车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保持车辆限界的前提下,提高了列车的运动稳定性、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同时实现了转向架中置式有轨电车两模块以上的编组扩容,满足不同线路运载量需求。

参考文献:

[1]付稳超,黄烈威,孙加平,等.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总体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增刊):33.

猜你喜欢

编组转向架车体
轨道交通整体承载式铝合金车辆车体挠度的预制方法及试验研究
多编组智轨电车高速工况下的稳定性能研究
高速铁路开行17辆编组动车组信号系统方案研究
20t轴重米轨转向架装用摇枕的研制
地铁车辆转向架中的故障处置论述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基于SPS模式的转向架轴箱装配线仿真研究
一种自动生成某型部队编组ID的方法
KAMAGWIESEL可交换车体运输车探秘及模型赏析
简析地铁车辆—铝合金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