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的确立

2018-05-05孙同良

科学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古典主义求真

孙同良

摘要:徐悲鸿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他的写实主义绘画理念对近代中国画改革起着显著的作用,直至今日。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艺术思想的建立是先伴随着他出国前受蔡元培、康有为等对绘画认识的影响,而后在法国拜写实画家达仰为师学习写实绘画,从写真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从而确立他“写实主义”的艺术思想。徐悲鸿一生都在贯彻“写实主义”的绘画主张,并且用“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制定引进以素描等西方科学造型方法来对中国画进行改革。

关键词:徐悲鸿;写实主义;中国画;求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素描

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思想体系的建立,对中国传统绘画改良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的。他是把中国画的改良思想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第一人。他的中国人物画改良思想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绘画的形式内容,对于现在中国画形式语言体系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也是具有争议性,其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以下三点:一、为了中国画引入西方写实主义的形式体系,这种引进是否适合中国绘画的长远发展;二、徐悲鸿以自己对于中国画改良的思想主张,对中国传统美术思想价值体系进行有选择的解读和批判,他的这些言论是否合适;三、引进西方绘画科学的训练方式来对中国传统绘画造型基础进行改造,并推广到所有美术院校,这种对美术教育的改造是否适合中国画的教育。这三点既是徐悲鸿艺术思想的根本主张,也是引发争议最为集中的地方。而“写实主义”思想是徐悲鸿思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通过对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的確立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研究当代中国画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

清朝晚年,面对帝国主义入侵而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光绪二十一年,因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代表中国社会变革的时代来临。同时自从中国传统绘画在进入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时,中国绘画就处于衰败的趋势。“样式主义”的出现使得中国画创作活力的减弱,画家不思进取,创新能力下降,当时画坛只讲临摹古人作品,凡画皆推崇以古人笔墨格法唯品评绘画好坏的唯一标准,讲究“笔笔皆有出处”而忽视了中国画“师法自然”的核心价值观。不再对自然中的真山真水进行写生探寻,而是坐在家中以临摹古人为乐,以人为意造山水为趣。不再对自然进行探寻,只考虑商业利益。在这种时代风潮下,复古成为当时画家的主要作画手段。而只单纯的讲究临摹古人,导致绘画形式的不断重复,画面的精神层面不断下降,画家主观对绘画的作用不断下降。中国传统绘画一向强调以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对古人技法形式的临摹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创作作品需要从广阔的大自然中去感悟,通过对自然万象的感悟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所想。只有这样,感受的不同,才会不断出现新的形式新的风格。而在当时的画坛却对自然万物视而不见,只凭主观去臆造画面,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

徐悲鸿对古代中国艺术一直称赞有佳:“吾国原性艺术为生动奔腾之动物,其作风简雅奇肆,特多真趣;征诸战国铜器,汉代石刻,虽眼耳鼻舌不具,而生气勃勃,如欲跃出。”为什么徐悲鸿称赞古代的艺术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皆从反映客观实际物象出发,而不是对物象的臆造,这是他对“样式主义”的一种批判。相比古代艺术作品,明未至清晚期画坛只讲“意境”和“神韵”,而不再对客观自然物象进行学习观察,使得中国画的创作活力日渐衰退。在当时社会变革,封建统治即将被推翻的大环境下,由于政治体制的改变,使得对中国文化的改革也颇在眉头。

清未民初,一批有志之士,以康有为为首提出了中国需变革的口号,“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运动不断兴起,他们主张要以“科学”“民主”的西方科学观来改革中国,推翻愚昧落后的封建主义思想。政治体制的改革必然也影响到了对中国文化的改革,而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画”,被历史推到了改革的最前沿。康有为、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先后对中国画的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都认为中国画正在逐渐衰败,必须马上改革,而如何改,须向政治体制改革一样,借用西方“科学”来改。而绘画中的科学就是以符合自然物象的规律来创作,从而改变中国画中以“气韵”“意境”“神照”等虚幻的表现方式。这是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

二、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的确立

从1916年进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到1917年赴日本考察学习,徐悲鸿一直对如何对中国画改良进行思考,并提出了“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观点,而如何进行中西融合,以何种方式进行改良,徐悲鸿并没有明确指出。所以他迫切的希望去法国学习了解西方艺术,就这样1919年徐悲鸿带着改造中国画的责任去了法国留学。

在法国巴黎留学期间,徐悲鸿进入了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一面努力学习西画的素描等基础课程,一面到各个博物馆观摩研究世界名画,同时又积极的向著名画家拜访学习。在此期间徐悲鸿结识到了自己最为敬仰的巴黎著名写实画家达仰,徐悲鸿受到了达仰的赞赏,并拜达仰为师。达仰在对学艺的态度上教导徐悲鸿:“我17岁做柯洛的学生,柯洛教我要诚,要自信,不要舍弃真理以徇人;我始终信守柯洛的教导,五十余年,未敢忘却。”“诚、自信,毋舍己徇人”从此成为了徐悲鸿终生信奉的嘉言。八年的留学生涯,徐悲鸿对西方绘画的技法理论已经基本掌握,也使徐悲鸿对西方绘画中的写实绘画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蔡元培、陈独秀、康有为等人对西方写实主义的推崇,使徐悲鸿树立了以“写实主义”作为自己绘画主张和艺术风格的坚定信心。从1929年他与徐志摩之间关于绘画主张的争论中,可以看出他对写实主义的坚持:在一九二九年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期间,就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问题上与徐志摩展开了论战,在《美展》第五期上发表题为《惑——致徐志摩公开信》的文章中,他指责模仿塞尚马蒂斯等人的风格是无耻之作,并将马蒂斯骂成“马踢死”。从中可以感觉到,徐悲鸿对现代主义绘画是排斥的,而对“写实主义”是坚定支持的。

徐悲鸿希望用西方科学的绘画方式来拯救衰败的中国绘画,改变中国绘画中摹仿古人的“样式主义”,使中国绘画重新崛起。

“提倡的写实主义作风,可以挽救那种空疏,奇娇荒延的弊病”。

写实主义的确立,标志着徐悲鸿艺术思想的成熟。而如何界定徐悲鸿写实主义确立的准确时间,一般都认为是徐悲鸿去欧洲留学回国之后。由于他在欧洲学习了系统的西方写实技法,加上对中国画现状的思考,而选择用“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画。徐悲鸿用了大量的言论来阐述自己的这种艺术主张,从他的这些言论和发表的文字资料来看,徐悲鸿是坚定的支持用“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绘画的,并积极的把西方绘画中的写实技法引进到中国。在徐悲鸿刚回国时,虽然已经确立以西方写实绘画技法来对中国画进行改良,但是如何来跟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对徐悲鸿来说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如何使写实主义被世人所接受,为“写实主义”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找到相应的支撑点,也是徐悲鸿所需考虑的。

在徐悲鸿去欧洲学习之前,他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学成回国后已经是社会著名文化人士。1926年他曾短暂回国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参加了很多的集会,并且在上海做了一次历年作品回顾展,康有为在其画展上是这样评价徐悲鸿的:“徐悲鸿十年前为我及文慎出,沈子培尚书写像,惟妙惟肖;后游日本,又学画于法、德国,深诣七年;今归出所画示我,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其画固中国所未见,其画派亦中国所未有。”徐悲鸿画展在上海引起了轰动,各大媒体竞相报导。徐悲鸿在此期间接受了很多的采访,并应邀在各个学校做演讲,提出了自己的“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思想。1926年3月28日,当时的时报发表了《美术家徐悲鸿之谈话》的长文,徐悲鸿阐述了自己对艺术的态度:“治艺之大德莫如诚,其大敌莫如巧;欲大成者,必先去其巧,因巧于小事最见功,而能阻人之志,长人之骄,堕人之毅……吾国最手巧之艺人,推任伯年,任之成也,功在其双钩,故体物象之精,用笔虽极纵横驰骋之致,而不失矩矱 ……艺人之敏者,亦必手写一物至千遍方熟,中人必二千遍,因而知之者必五千遍,庶得收庖丁解手之巧……。” 徐悲鸿对待艺术的态度是真诚的勤奋的,并且在这采访中,徐悲鸿一如继往的对任伯年推崇有加。在大同大学演讲时,他直接把用“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绘画的思想表述了出来:“吾个人对于中国目前艺术之颓败,觉非力倡写实主义不为功;吾中国他日新派之成立,必赖吾国固有之古典主义,如画则尚意境,精钩勒等技……”。在上海开洛公司做演讲时,徐悲鸿又详细的阐述了自己为什么要用“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画,并对当时中国画只重“意”不重“形”提出了批评,他是这样说的:“写实主义重象,理想派则另立意境,惟以当时境物,供其假借使用而已”“故超然卓绝,若不能逼写,则识必不能及于物象以上,之外,亦托体曰写意,其愚弥可哂也。”在对中国绘画自明清以来的弊病提出批评的同时,徐悲鸿又把自己对如何来改良中国画进行了陈述,他说:“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如荷兰人体物之精,法国库尔贝、米勒、勒班习,德国莱柏尔等构境之雅。”这里明确指明了徐悲鸿对于改良中国画的具体方法,随后徐悲鸿又进一步对他的思想进行确立:“吾归也,于艺欲为求真之运动,唱智之艺术,unart savant思以写实主义启其端,而抨击投机之商人牟利主义(mercantile),如资章黼而适诸越,无何等影响,不若流行者之流行顺适,吾亦终无悔也……”

三、求真思想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对徐悲鸿写实主义的影响

“求真”一直都徐悲鴻所主张的思想,从他早年学画受其父亲的影响,“师法自然”“惟妙惟肖”就是徐悲鸿一直遵循的绘画宗旨。所以在徐悲鸿出国前提出的“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到他回国后已经不再是一个没有实质内容的口号,而是扎扎实实以“写实主义”为根基,“古典主义”为题材来对中国画进行改良。随着徐悲鸿以“写实主义”对中国画改良的思路的越来越明确,他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法,那就是画面题材和内容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首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主义的源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中,其艺术特点为代表了对自然摹仿的和谐统一。到了近代则是代表法国艺术中占据主流的艺术派别和思想。其中古典主义在法国盛兴了二百年。虽然不同时期的古典主义作品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主题,但其共同点是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对古代的理想进行缅怀。而徐悲鸿重视“古典”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徐悲鸿一直都很推崇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绘画风格和艺术理论,他曾说:“吾人努力之目的,第一以人为主体,尽量以人们的活动为题材,而不分新旧;次则以写生之走兽花鸟为题材,以翼达到宋人水准。”选择“古典主义”是与他以往的艺术主张相一致的,但是徐悲鸿并不是对西方古典主义全盘采用,他只是有选择性的吸取了一些“古典主义”的主题形式,而对西方古典主义中不注重画家个人性格只注重严谨画面风格;不注重绘画中画家的感情,只注重画面表面形式,他对这些西方古典主义中的因素并没有接受。因为徐悲鸿不是一个死板教条,绘画没有个性和感情的画家,从他学画的经历来看,他其实是有激情、有理想的艺术家,而他的这种性格是不可能全盘接受西方古典主义中的一些思想的。同时徐悲鸿对西方浪漫主义也有所借鉴。“浪漫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不太关注现实,浪漫主义艺术家对于充满矛盾和缺欠的现实抱着厌倦和反感的态度,在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公和弊端时,他们常常倾心于一种模糊的理想,习惯于把希望寄托在幻想或空想的世界里。徐悲鸿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并没有浪漫主义中对现实世界厌烦逃避的感情,而是积极的承担中国画改良的历史重担。徐悲鸿的创作题材有时跟浪漫主义的绘画题材有些一致,那就是会跟据一些传说来作画表达个人感情,如他1943年画的《山鬼》《紫气东来》,这种选题方式跟浪漫主义的绘画题材有着相似之处。

徐悲鸿一向很重视绘画造型,而他提出“写实主义”的实施方法就是以西方科学的素描训练来改良中国画的造型。1926年他在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中就提出“研究绘画者的第一步既为素描,素描是我们的基本学问,也是绘画表现唯一法门。”同时徐悲鸿对于素描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为什么徐悲鸿那么推崇素描对于中国画造型尤其是对中国人物画的重要性这与徐悲鸿“求真”的艺术思想有关。徐悲鸿一直痛恨明清以后的中国画的“样式主义”,而一直宣扬“师法自然”“以形写神”的艺术思想,而西方素描在当时是最为科学和极其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这与徐悲鸿的“求真”的艺术思想极其一致。

徐悲鸿不但提出了通过素描来改造中国画的理论,并且在创作上也在不断实践着。他在实践中,根据中国画的特点来对自己思想体系进行改进,使之能适应中国画的特点。他根据中国画的特点,抛弃西方素描中的形体分块和明暗交界线,重点对关节转折点进行刻画。保留西方科学的人物型体比例,前后透视关系,骨骼肌肉解剖等因素,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用线的特点,使之既能达到西方绘画造型之准确,又能符合中国画强调以线为主的艺术美感要求。徐悲鸿始终抱着“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惟妙惟肖”的艺术主张来改进中国传统绘画,无疑他是成功的,素描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体系的建立,是有着时代的必然性。自明清中国文人画的盛行而导致的中国绘画的逐渐失去活力,到清末明初对于中国绘画发展的反思,中国绘画如何才能重新焕发活力这一问题,是摆在当时每一位中国文化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是否引西融中的大讨论下,徐悲鸿也作出了自己的历史选择。而他对中国绘画体系改造的影响巨大,甚至可以说他开启了中国画发展的新大门。而“写实主义”是徐悲鸿始终坚持贯彻到底的绘画主张,他是针对中国文人画“重意轻形”的审美理念,而提出的具体改良措施。“写实主义”的建立并不是徐悲鸿一时之想,而是伴随着他学习绘画到进行个人实践的过程中,而总结出的对于中国画改造最为彻底的方式方法。“写实主义”是建立在徐悲鸿“西方画可采入者融之”的理论体系上的,引进西方科学的绘画观念,来对中国画“轻形重意”的绘画风格进行改造。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来对中国画造型进行改造,而开创出新的中国画形式,现在来看徐悲鸿的这种改良方法,对中国绘画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王震编,《徐悲鸿年谱长编》,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2]王震,徐伯阳合编《徐悲鸿艺术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2 月第一版.

[3]陈传席著《中国绘画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年第一版

[4]王震编选《徐悲鸿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年第一版

[5]王伯敏主編《中国美术通史》(全八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年 6 月第一版

[6]徐悲鸿著《徐悲鸿讲艺术》,九州出版社2005年

[7]华天雪.著《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 年版

注释

①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②引自陈传席编《中国艺术大师—徐悲鸿》2009年8月第1版,第23页

③徐悲鸿:《惑》,载“全国美术展览会编辑组”编《美展》第5期,1929年4月2日

④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绘学杂志》1918年

⑤《宜兴文史资料》第32辑,引自王震编《徐悲鸿年谱长编》,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43页

⑥1926年3月13日《美的解剖》节录自《徐悲鸿用无线电演说美术》一文,引自张竟无编《徐悲鸿谈艺录》,湖南大学版社,2009年12日第1版,第116页

⑦引自张竟无编《徐悲鸿谈艺录》,湖南大学版社,2009年12日第1版,第145页

⑧《复兴中国艺术运动》1948年4月30日《艺州报》《艺术周刊》31自张竟无编《徐悲鸿谈录》,湖南大学版社,2009年12日第1版,第46页

⑨引王琦主编《欧洲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371-401页

⑩1926年4月4日,以中华大学教授身份赴该校讲演,王震编《徐悲鸿年谱长编》第47页

⑾潘耀昌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199页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古典主义求真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张锦绣
阎生德
向古典主义致敬
徐悲鸿及其现代性再研究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
刍议安德鲁?怀斯作品从隐喻、转变到延续
激情 宁静 唯美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