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018-05-05严耀清

科学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问题

摘要: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性增长,物质生活需求的基本满足,国民的精神文化诉求开始进入“井喷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服务于现实需求,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建设也走上了“快车道”,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国内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导向功能。鉴于国内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处于发展的初始探索阶段,理论体系架构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内容设计、研究侧重点以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建设;问题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国际环境中展开的。由于现代社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意义上的公共文化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短,国内相关理论的建设尚处于艰难的摸索阶段,这一阶段的学术成果多为借鉴国外的成熟理论建构和体系来探讨和解决国内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问题,也有学者根据国内的实践经验反复探索,力求促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道路。然而,无论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派、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派,他们的研究成果就目前看来大多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研究成果带有强烈的作者本人的学术背景色彩,研究视角相对狭隘等不足之处。

一、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研究成果

以中国知网(CNKI)为来源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献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年限为2001年到2015年,共检索公共文化服务核心文献1556篇。将有效文献数据导入到文献题录统计分析工具(SATI),进行文献关键词统计分析。

通过词频统计分析,1556篇文献中包含了关键词3834个,总频次达到7868次,平均每篇的关键词5.06个。

这些高频词是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专业术语和代表词汇。其中,排名前十的词汇分别是“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图书馆”“文化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生活”“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体系”。可以大致发现,在除去“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类范围限定词后,国内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图书馆”“农村”“文化产品”“政策”“均等化”“标准化”“博物馆”等高频词上。鉴于“均等化”“标准化”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目标。可以将其划为政策内容的解读及研究,“图书馆”“博物馆”同属于馆站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国内理论的普遍关注点可以归纳为“馆站”“政策”“农村”“产品”等。

通过文献高频词统计分析,大致发现国内学术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2)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3)馆站文化建设研究(4)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5)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问题研究等。

就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侧重点而言,一方面理论体系完整性研究成果居少,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部要素研究存在明显的侧重点,如针对民众文化需求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评估反馈等方面的研究关注力度明显不足。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用却又异常重要。了解不同群体的公民文化需求是制定文化政策的前提以及文化建设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评估反馈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寻求自身完善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按照预期规划运行的机制保障。理论研究存在盲点区。

二、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这里的系统性既包括静态构成要素的系统性,也包括动态运行过程的系统性。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成要素方面

目前多数学者关注点集中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要素研究上,如基础设施,人才队伍,财政投入,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具有前瞻性研究成果较少,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环节的保障机制以及应急机制的研究性成果同样匮乏,这样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建立在简单理想化的理论环境基础上。现实中的实际建设环境情况更为复杂,且涉及因素更为多样化。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其体系建设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建立在理想化的理论环境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往往只能停滞在理论层面而不能有效应用于现实运用中。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环节方面

国内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偏向于服务体系实施环节的研究及论述,对于整个体系的出发点-公众需求反馈与实施效果评估与反馈的关注力度明显不足。以民众需求反馈机制为例:民众需求反馈机制的完善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合理制定的前提,同时也是检验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公众需求的明确程度直接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目的与方向,如果背离了人民群众真实需求的文化产品大量充斥在公共文化产品中,不仅仅是对于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更多的是对于民众信任的过度消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展开的重要依据之一,民众需求反馈机制应该如何建立以及如何实现反馈机制与政策制定的完美衔接,学术界的关注力度亟待提高。

此外,多数学者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研究时时,往往忽略了每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而去独立研究某一要素所处的系统,剥离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这样的研究成果与实践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全局性相悖,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不能服务于现实需要。

三、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方法单一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成果受传统研究范式的影响多为采用规范主义,诠释主义等定性研究路径,而采取实证研究,量化分析的成果很少。研究缺乏数据验证,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学术成果更是少见。[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理论研究,牵涉的学科范围较广,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当具有宏观把握的视角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相配合的能力。长久的定性偏向容易形成模式固化,陷入研究方法单一,研究途径狭隘的桎梏。同时,缺乏实证主义的研究成果容易形成研究者主观上的所以然,极易造成理论成果与实践需要之间的脱节,理论成果难以服务于现实需要。这与学术研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此外,由于受到专业研究方向以及主观研究意愿的影响,以及国内公共文化服务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专门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学者较少等因素的制约。国内学者着手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多为“半道出家”,在研究过程中大多从各自原先的研究领域出发,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其它问题延伸,或运用原有的学术背景对公共文化服务理论进行阐述性研究。[2]这样的研究成果带有强烈的作者本人的学术背景色彩,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也比较单一。

参考文献

[1]苏楠.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知识图谱[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98-109.

[2]刘艳卿.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严耀清(1993.07-),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西南大学,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