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流域稻鸭共育技术应用

2018-05-04范松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7期
关键词:下田鸭群田块

范松

稻鸭共育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主要食物来源,鸭子为水稻除草,除虫,中耕浑水,并将粪便排放稻田供水稻生长,达到稻鸭共生、节本增效、种养双赢、循环利用的农业技术。

稻鸭共育技术较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稻鸭共育过程中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减少稻田施肥成本,控制化学肥料总投入量;稻鸭共育种植出的稻米在生长过程中化学肥料、农药投入量较常规水稻减少,更加生态、安全;鸭子在饲养过程中,家鸭野养,多取食田间杂草、害虫及部分水生小动物等天然饲料,鸭肉更加鲜美。

一、田间工程与水稻栽培要点

1.稻田的准备

一般适合种植水稻的田块都可以用作稻鸭共育,由于考虑到养鸭的特点,所选稻田应田块平整,面积以20亩为宜,单元内落差要小于30cm,这样有利于鸭群活动,面积适宜有利围网操作和鸭群管理;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能在插秧后田块始终保持水层,田埂较常规稻田适当加高加固,利于提高稻田灌水层,发挥鸭的役用效果。

2.鸭子休息场所及围栏准备

鸭子放入稻田时,应提供洁净水源作为鸭子日常饮用,以20亩田为一单元的鸭群数量提供的水源面积应达到田亩面积的1.5%。水源宜为活水,若条件不足,也应就地取相应面积地块挖出深50cm以上水池,并引清洁水进池,在气温高时做到3天换一次水。围网一是可以防止鸭子离开稻田,确保共育效果;二是可以起到防御天敌,保护鸭群的目的。围网建议用包漆铁丝网,使用寿命可达5年,能反复使用。网高约75cm,围孔3到4指宽,以田块进行分隔。有条件时可用钢管和庶阳网搭建简易鸭棚,条件不足也应按每单元提供30m2左右平整地(如较宽的埂)供鸭群喂食、休息。

3.水稻栽培要点

3.1栽植密度

稻鸭共育田的水稻栽植既要考虑到水稻产量的需要,又要考虑栽植密度适于鸭子的活动。机插秧或人工移栽是实行稻鸭共育的适宜栽培方式,本地区行距9寸,株距4寸,基本苗7万/亩,这样的株行距配置,不仅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也有利于鸭在株间穿行,更好地发挥稻鸭共育的各种效果。

3.2水浆管理

插秧后一直保持适当水层,绝不将浑水排出,水少时适当添进新水,保持水层高度。鸭为水禽,田块保持浅水,对鸭子戏水、饮水,水中觅食等各项田间作业极为有利。后期烤田,应保证鸭群有充足的洁净水源,可以减少适当烤田时间和次数。

3.3肥料管理

稻鸭共育作为循环农业的代表,由于能有效利用鴨粪作为水稻养分,稻田的总的化肥用量减少是其特色。我们在稻田施肥时前期施入基肥,后期可少用化肥追肥,只需在鸭子进入水田时择机放入浮萍以增加鸭的青饲料即可。前期施基肥有利于水稻产量的稳定,后面适当加青饲料有助于鸭的成长与活动。

3.4病虫草害防治

稻鸭共育过程中,利用鸭的杂食性,通过其在田间的活动,能够较好地控制水稻苗期害虫及植株中下部害虫,对其防治效果不理想的螟虫这类钻柱性害虫,我们采用太阳能频振杀虫灯诱杀(诱杀的害虫也是鸭子喜爱食物,可供食用),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能够实现虫害的绿色防控。机插秧应在整田耙平时带一次除草剂。在生长过程中结合植保统防统治防治稻曲病等水稻病害。

二、苗鸭准备与鸭的管理

1.苗鸭准备

稻鸭共育,鸭是关键,巢湖地区选用小型麻鸭最为合适。选择鸭子下田时间宜选择鸭龄12-15日,鸭龄较小时身体抵抗力差且难驯水。此时鸭子个体体重达到半斤,身体抵抗力大大提高,能较好适应田间环境。准备稻鸭共育的鸭群应先期进行饲料喂养,并进行驯水,这样有利于鸭子适应稻田生活,并且保证稻鸭共育效果。对照下田鸭群鸭龄大致确定栽秧日期、放鸭日期,倒推种蛋入孵期;根据往年经验,确定田块每亩投放苗鸭8-10只,鸭群数量控制在200只内,这样一方便能使鸭群在田间觅食时有充足食物,另一方面有利于鸭群在田块活动时能较均匀分散在田块,避免数量较多聚集压倒秧苗造成田块秃斑,影响水稻生长。

2.鸭的管理

雏鸭的驯水要较普通鸭子稍早,以便雏鸭尽早放入稻田,开始稻鸭共育。鸭的饲养过程中要掌握适宜温度,合理分群饲喂,建立良好的人、鸭关系。巢湖麻鸭养殖最佳收益龄为55日,一般人工栽插田块选择栽秧后10日放鸭下田,机插秧田块稍迟,栽秧后15日放鸭下田,应以此控制好雏鸭孵化时间,做好鸭龄和下田时间的衔接,有助于鸭下田除草。根据经验机插秧田块鸭龄应与秧龄相等或稍大,人工栽插田块鸭龄应大于秧龄5日左右。

稻鸭共育,鸭除去下田前12-15日,其余时间至鸭子上市前均在田间度过。下田时鸭群应作先期过渡,训练鸭群适应稻田环境,主要喂食饲料,经过5-7日鸭子个体体重由半斤长至一斤,逐渐转用谷物(稻谷、玉米、小麦)和饲料混合喂食,约2-3日后鸭群适应后再全部以谷物喂食。从下田开始,食物的喂养量应遵循早上少,晚上多(以鸭后期喂食量一天3、4两为例,应当早上喂1两,剩下的量在晚上喂食),这样鸭子在早上少量喂食后,到晚上喂食前有动力在稻田间活动,自主觅食,发挥鸭的役用效果。

鸭龄达50日时,应做好鸭群的催肥上市准备,此时鸭群仍在田间,但喂食饲料,田间活动已大为减少,主要活动场所为田间休息场所和水源附近。经过几天催肥,鸭龄达到55日时,鸭群个体基本上达到最佳经济收益,可以上市销售。

三、稻鸭共育的应用效果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稻生产为中心和主体,而鸭负责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多项田间作业和生产环节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两者相互作用,共生共长,形成了生态圈中的一个小循环。具体的直接应用效果主要有除草、防病灭虫、施肥、中耕浑水等四种效果。

1.除草效果

做好雏鸭的适时下田,稻鸭共育除草效果明显,共育过程中,鸭子喜食杂草,尤其是阔叶杂草十分喜爱,采食对象不仅包括植株,还包括籽实、地下块茎、根茎。鸭在田间不停活动,既能除去杂草,也能抑制杂草种子萌发,田块在共育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减少除草剂等化学除草方法。

2.防病灭虫效果

由于鸭子的频繁活动,改善了稻田群体的通风透光能力,改善田间小气候。能有效防止稻田虫害发生,鸭子对水稻害蟲如稻飞虱、稻叶蝉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3.施肥效果

鸭粪的养分含量与鸡粪相当,是养分含量较多,质量较好的有机肥。据测算稻鸭共育期,一只鸭排泄在水田的粪便约有10kg,这些粪便在稻田的总量不算很多,但此过程中随排泄随搅拌随吸收,肥料利用率高,肥效显著,根据几年示范项目经验来看,可以减少水稻后期生长的追肥,产量能保持稳定。

4.中耕浑水等作用

稻鸭共育中鸭子作为活动主体,通过在田间不间断的活动,解决了稻田中耕松土的难题。鸭子田间嬉水、捉虫、吃草等等活动,能使稻田耘耥彻底,稻田耕作层达到松、均、透、熟。鸭子在水稻植株间的不停活动也刺激了水稻生长,植株有效分蘖旺盛、开张角度大、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有助于水稻的抗病和稳定产量。

四、效益分析

1.直接效益

防病灭虫:共育过程中,鸭子的频繁活动,改善了稻田群体的通风透光能力,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利于提高水稻自身抗性。除草:鸭群在田间的活动不断的采食和踏踩,可除掉田间杂草和抑制杂草萌发。积肥:鸭在放养过程中,不断采食也不断的排泄,鸭粪起到了肥田的作用。鸭群在水田里的不断活动也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能。

2.经济效益

节约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稻田水体空间作用养鸭基地,同一土地同一季节内,水稻种植与养鸭同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相比常规水稻种植,稻鸭共育田块产出水稻更加生态绿色,售价较高,加上在化肥、农药成本上投入减少,每亩田块稻谷纯收入较常规种植高30%以上,做好品牌宣传增收空间更大。养鸭收入按上市鸭个体体重5.5斤计算,售价约为30元/只。除去前期鸭苗、喂养谷物饲料投入、人工和围网成本,一只鸭的纯利润为7、8元,每亩田养鸭纯收入在56-80元。

3.生态效益

稻鸭共育过程中,鸭子在生育期内多数时间田间嬉戏、活动、觅食,生长出来的鸭肉较普通养殖鸭更鲜美。稻鸭共育能较好的发挥鸭群役用效果,促进水稻生长同时减少了化学肥料施用量,减少了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化学合成物质对农田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田的生态平衡。

猜你喜欢

下田鸭群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合同之谜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两会东风劲,大家快下田”
深耕
蛋鸭育成期限制饲喂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