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AA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8-05-03李江江

价值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职业标准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李江江

摘要:所谓“KAA”是指“知识、能力、态度”。本文以《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为例,通过制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引导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岗位需求为前提、以能力要求为核心、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将职业标准、技能考核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更好地完善课程体系,促进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Abstract: The so-called "KAA" refers to "knowledge, ability and attitud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urse of the "Maintenance of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as an example to guide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rofessional activity-oriented and vocational skills as the core", considers the job requirements as the basis, the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as the core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as an entry point, integrates the vocational standards and skills assessment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to better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utomotiv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關键词:KAA;课程标准;职业标准;课程体系

Key words: KAA;curriculum standards;professional standards;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3-0252-03

0 引言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解决汽车发动机维护诊断维修、年度检测等问题的重要基础课程,涉及发动机构造、发动机性能检测和维修工具与检测设备等相关知识。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科系统化。由于该课程是从理科知识领域到工科知识领域的阶段跨越,使得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分析性和实践性。而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由于工具种类多样、工作过程复杂等原因很容易消磨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导致相关毕业生工作实际应用能力若,无法满足当代企业的需求。

1 现状分析

当前多数院校的课程还停留在学科型体系阶段,部分院校虽然尝试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但其深入和宽度还远远不够。传统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结构体系,它将课程内容分离成多个部分,汽车系统结构、拆装调整、检修及故障诊断相互分离;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课程教学不够生动,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弱;过分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考核,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但实际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入职后多从事的是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直接接触加工、检测及维修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做好《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汽车专业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通过对该课程3个学期的教学,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调研,并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当前该课程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1.1 传统的教育理念

高职汽车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高的专业,但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延续到该专业教学中,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均不够先进,理论和实训教学严重脱节,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传统教学安排中几乎都是先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然后再进行实践验证或者技能培训,这种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浇灭,学生会在专业学习中感到越来越枯燥,甚至直接放弃对该专业的学习,十分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足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理论知识较深,而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很难通过传统的ppt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课件相对来说欠充实。多媒体教学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应用已十分普遍,但如何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益处,多数高职院校还未掌握精髓,部分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内容的复述,对多媒体教学理解不深,教学手段落后,课堂不够生动形象。

1.3 学习任务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高职教师大部分来源高校,缺乏行业和企业工作经验。设计的学习任务和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认为学习该知识并不有益于自身的社会发展,从而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任务设计策略未将学生的心理因素考虑在内,无法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导致学生对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缺乏一致性的行动。

1.4 教学环节缺乏知识、技能与态度的有效融合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大多以专业课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不紧密,造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单一,缺乏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性,没有把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融入其中。

1.5 评价体系不能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高职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出现三轻三重:在评价类型上,轻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轻视对学生情商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智商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轻视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重视教师评价。以上关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三轻三重评价,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客观评价,且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改革理念及实施方式

2.1 设计方案

通过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教学实施理论知识穿插实践技能,提升学生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

2.1.1 学与做相结合,在校内完成工学交替

在整个过程教学中,强调学生训练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方式,借助“互联网+”教学资源及硬件等信息化手段,由老师集中讲解和演示重难点,学生按岗位进行训练,每次训练完成后先由学生通过多媒体等方式现场对作业的内容、技术要点和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展示,有效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1.2 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课程学习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及团队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诊断能力,嵌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2.1.3 灵活的评价模式

评价完整的工作过程,评价内容包括实施方案制定、实际操作、故障排除以及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规范操作能力等。侧重于学生分析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课程学习结束后掌握的技能。

2.2 实施方法

2.2.1 “KAA”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确定目前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将“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具备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标准、安全意识、团队协作、创造力等基本要求,为今后的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 任务驱动的学习情境设计

通过真实案例设计任务驱动式学习情境,以完成项目的步骤形成的多个工作过程完整的工作任务为子情境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与学生未来职业情境中工作相联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基础不同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能让基础不同的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实现高职教学因材施教。

2.2.3 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联合运用

教学上坚持“能力为主,需要为准”的原则,即以实际需要为原则,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先进教学手段,做到:高、深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提炼精华、纲举目张。教学方法总体上是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联合运用,具体实施上灵活采用项目引导、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2.2.4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一门以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维修流程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实现与企业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式包括: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等。

2.2.5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集中授课”、“集中总结”以及“故障诊断方法”、“维修资料解读”等阶段均采用多媒体技术;检修车间采用理—实一体化布置,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电子版车间手册的优势,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2.6 实施多元赏识评价体系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类型;实施多方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兼具专业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赏识评价以学生学习的进步为标准。实施多元赏识评价的学习成果评价策略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成功体验,有效实现评价的目标导向与激励促进功能。

3 教改的特色与创新

3.1 内容上的创新

学习情境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但不完全等同于实际工作,经过信息化手段的包装,使其成为支撑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透明化、通俗化的教学资源,内容由易到难进行设置,符合企业的实际工作现状,符合学生的認知与成长规律。

3.2 研究模式的创新

依赖汽车职教集团,吸收行企高级技术人员级一线技师参与课程的构建,在具体开发课程时,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课程开发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保证开发出来的课程具有较强岗位针对性和教学上的可操作性。

3.3 教学组织的创新

①凸显学生主体。合理分组,小组成员角色互补,并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及学生在小组中角色职责,要求确立组织者、发言者、总结者、记录者,明确职责,增强学生个人责任。②使用“互联网+”教学硬件设备,引导学生行动完成任务 通过“互联网+”教学设备的使用,组织学生小组制订交流讨论完成任务,使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获得成果,每位成员掌握技能。③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以成果展示为平台,设置思考情境,让学生交流思考提高。④多元赏识评价。实施多元赏识评价的学习成果评价策略,指导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结果推进教学改革的持续改进良性循环。

4 总结

基于“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来进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产品或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精心设计学习情景。彻底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实现知识体系按工作过程体系重构,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职业技能成长规律。

参考文献:

[1]余有芳.“教学做用”教学模式在“汽车电工”课程中的探索实践[J].仪器仪表用户,2014(07).

[2]梁生发.用心教学 以情育人[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张兰芳.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4]侯炜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策略研究[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1).

[5]徐琪,李明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两课”教育教学新局面[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6]董祥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6(Z2).

猜你喜欢

职业标准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