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学概(伯天)不忘初心 传承文化

2018-05-03温秋圆廖严力

杰出人物 2018年4期
关键词:回归祖国新编中华文化

温秋圆 廖严力

【人物简介】

施学概先生(伯天),中国皇家坞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荣誉市民,1994年获得美国世界名人录第五届傑出领袖奖,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侨联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集美大学董事会常务理事,施学概诗歌奖基金会创始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选举会议成员,香港福建联会执委,香港文艺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筹委会委员。

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在千百年的岁月洗礼之後,依旧如新。就像20年前的名家大多息影林泉,但那诗歌的旋律犹鸣在耳。施学概先生知道,他身边的人知道,後辈们更加知道,许多年後,就算时间泯灭了他亲身编撰的书著,但那些印烙在人们脑海里、深刻在人们心中的文字不会被抹去,它们是有精神的,文字的精神会留存人们心中。——题记

反哺社会的赤子之心

2017年12月22日,一场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庆贺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而举办的《回归诗词百首新编》首发赠书仪式在香港湾仔会展中心举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炎黄子孙应当把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庄严的国歌拂入耳畔,令香港诗词书画庆回归筹委会主席、《回归诗词百首新编》主编施学概先生激动不已。他说,看到了国旗,就看到了中国五千年浩荡的历史长河;听到了国歌,就听到了文明之音在耳边奏响。

施学概先生是香港的一名企业家,开始倾心做文化,得从20年前说起。1997年,得知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施学概先生有了一种以新颖的方式去记录这非凡历史时刻的念头。他首倡诗词创作,停下自己经营多年的生意,漂洋过海走遍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寻求佳作,並一一品读精心挑选,主编了《回归诗词百首》一书。

时光轮转,又是一个20年。如果说,20年前的新书,是将香港回归祖国这样一件难忘的事,镌刻在历史的记忆里;那麽,20年後的今天,施学概先生再度编印的一本《回归诗词百首新编》,则是鞭策後人不断回望历史,延续前人精神,将中华文化继续传播发扬的最好表达。

2017年,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喜庆日子,施学概先生开始思索着另一本《回归诗词百首新编》的筹划与出版。与20年前不同的是,这本书的出版,融注了更多人的汗水与智慧。在《回归诗词百首新编》首发赠书仪式上,施学概先生之子、筹委会法律顾问施若龙博士代表筹委会致答谢词,娓娓诉说着父亲不辞辛劳编撰书著的各种感人画面。其大儿子施若琛则担当起秘书长的工作,安排嘉宾到位並作现场调动令整个程式顺畅。诗集中也可见施学概先生孙女的墨笔,让人不得不讚叹这位使命在第二、第三代身上发扬、延续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施学概先生说,从策划此书开始,他就已动员自己的儿孙积极参与进来,为迎庆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做点贡献。他们参与之时,施学概先生也是耐心指导,鼓励子孙多出力、多奉献。他自己也是亲身参与书著编撰的每一个环节,发起诗词征稿启事,並从来稿中精选了40篇作品。校对环节,施学概先生更是认真细緻,他将入选的来稿每一篇都标上编号,分批进行校对,往往是一批校对了不下十次,确认无误後才进行下一批校对。就连书籍开印之时,他还邀约两三个资深教授再度校对了三次,给即将面世的书籍下了“双保险”。

“儘管如此,我们还是生怕有疏漏的时候。校对中最大的难点在於,如今很多繁体字都简化了,平日若没有足夠的积累,是很难发现这些问题的。”施学概先生坦言。编辑工作历经数月,《回归诗词百首新编》终於得以面世。书籍自筹备工作开始至当日揭封、庆贺香港回归祖国庆典,也获得了陈金烈、林广兆、陈有庆、施展熊、施佳汶等社会贤达的鼎力支持和协助。而施学概先生对该活动的筹备、策划乃至嘉宾邀请等环节,亦都事必躬亲,连司仪稿的撰写也亲力亲为,每个流程都和相关工作人员一一确认並多番见面、电话详谈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回歸诗词百首新编》还吸引了香港书画家的积极参与。他们在书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美感,为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年延伸了无限美好的记忆。为了促进跨界别的交流往来,施学概先生躬身邀请了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教育局的领导及政界、商界、法律界、新闻界等港内外知名人士,和各大院校代表共500餘人参会。场下,他将目光落到了一个社团的25位青年身上。“我已步入老年了,我们的文化要传承,还要靠这些年轻人。这样一个蓬勃、有活力的团体,是极有代表性的,我邀请他们来的目的,正是希望让他们现场感受这份来自香港的祝福,让他们心中留有更多位置给自己的祖国。”他对中联办的领导这样承诺。寥寥数语,背後卻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热爱,对反哺社会的一颗赤子之心。如今,记载着香港发展历史的这两本书,已成香港一些文史研究单位做研究时必须借鉴的书作,与其说它是一本文献、史实作品,倒不如说它蕴含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並跳跃着时代的旋律。

传承的力量推动他不断前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各个强大国家背後都有其完善的文化体系作为支撑,这是施学概先生常说的一句话。他言,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拥有许多精华,如何将它们重拾起来,赋予其新时代的色彩,是如今人们所要思考的问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来说恰逢其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在各个领域以和谐、共赢的方式做出成绩,走出一条现代路。”施学概先生言。

在他内心,没有什麽比“一带一路”倡议更令人激动的,他也正在这条路上努力着。他认为,“富而不贵”,是一个国家最悲惨的命运。於国家而言,金钱很重要,没钱则无法发展大事,但比钱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没有精神的国家永远不会真正强大。事实上,“一带一路”的根本意义就在这里。“一带一路”的交流与发展,不只是硬碰硬的飞机大炮,而是渴望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和平共享的康庄大道、友好往来之道。“文化最大的力量就是能夠提醒我们不忘初心,而以诗词为载体记录国家历史,是为了顺应‘一带一路主题,以文化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对外往来是倡导和平的、互利共赢的。”他的言语铿锵而有力。

这一番话,让人看到,这位目光矍铄的长者始终不忘“初心”。在他看来,初心是支撑一个人前行的动力,一个人最可悲的是不懂初心、忘记初心。就好比当人们都在谈“一国两制”的时候,不乏有个别作者出於某方面的原因,只写“两制”,而对“一国”避之不谈,这就是不懂初心、忘记初心了。“没有父母哪有我们?一个不忘记国家的人,就是拥有‘初心的人。”施学概先生说。这也是为何他在《回归诗词百首新编》首发式上安排面向国旗唱国歌的环节,因为多一些文化的气息,就多一些人心的凝聚,这体现着一个人的初心与信念。

施学概先生常对儿女们说,无论你们选择什麽行业创业,不可改变的是要记住报效祖国。正因如此,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宣传个人和家族,而是希望趁着精力有餘,力所能及做一些传承文化的事,给儿女树立一个榜样。在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传承的力量。

诗词是他割捨不断的情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滔滔唐诗宋词,潺潺汉赋元曲,巍巍明清小说,煌煌现代诗篇。历史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煙尘,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篇又一篇名篇佳赋,宛如滚滚长江千年奔流不息。

——这,又是施学概先生心中割捨不去的情结。

他倾心於一切传承文化的事业,而中华文化中的精髓——诗词,又让他爱之深,传之切。除了出版书著传承诗词外,业餘时间,施学概先生还喜欢舞文弄墨,写写诗文,以表达对诗词的喜爱之情。

他的原创词作《望江南》一闋写道:“登高处,一览大河山。天地文章吟万里,古今学问阅千年。举酒上诗坛。”览大河山之壮志,吟天地文章之豪情,阅古今学问之胸襟,在纸张上一泻无餘,表达对古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之心。而另一阕则言:“新时代,禹甸梦同圆。日月共辉昭海嶽,庶民宏愿富家园。金带玉丝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国富强的渴望,对一代更比一代好的期盼,呼籲大家团结一致,携手走进新时代。

“一个人是否成功,不仅看他取得的成就有多大,最重要的是看他对家乡、对国家是否有尽心。”这是施学概先生常常用来鞭策自己的一句话。在他看来,贡献需要无私地、没有目的地去做,功名利禄皆看开。传承诗词、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化,亦是如此。

猜你喜欢

回归祖国新编中华文化
龟兔赛跑新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新编报到等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东方之珠”始终璀璨
在新起点腾飞——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将于6月在北京开展
《亡羊补牢》新编
刻舟求剑新编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