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接:NLP理论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2018-05-03王碧峰

关键词:连接语文教学

王碧峰

摘 要:NLP是神经语言程序的简称,是研究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它告诉我们大脑运作是依赖神经元的连接网络,由此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启示:要尽可能建立连接,建构知识网络。在语文教学中建立连接的途径有:与单元内课文连接,与其他学科连接,与社会生活连接,与未来连接。

关键词:NLP理论;语文教学;连接

NLP是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首字母的缩写,它由美国语言学家约翰·格林德和计算机专家理查德·班德勒于1976年创立。在后来的五六年间,更多的心理医生和学者加入,完善了其理论架构与可靠性。NLP包含了传统的神经学、心理学、语言学和人脑控制学的相关理论。

“神经”代指神经系统,是我们实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五种感官功能的神经通道。“语言”形容语言能力,即利用具体的词汇、词组映射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代指“无声的言语”,比如姿势、手势、体现思维模式的习惯、信念,等等。“程序”这个词是从计算机科学借来的,寓意为思维、情绪和行動,其实就是习惯性程序,可以通过升级“精神软件”而加以改变。〔1〕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是研究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NLP告诉我们:大脑的运作,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就如一座现代都市的运作依赖于大厦、房屋之间的道路网络。外界经感觉器官传入的任何刺激都导致新的连接网络的产生。在多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比在缺少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的脑神经网络数多出25%,这就是两个孩子智商差异的原因。每个人脑都有1000亿个神经元,不同的人相差不会超过1%~2%,所以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不是由神经元的数目决定的,而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决定的。〔2〕

由NLP关于脑如何运作的理论,很容易总结出一个关键词——连接。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遵循脑运作的规律,尽可能多地建立连接,那么学生将变得聪明,学习将变得更有效。

一、与单元内课文连接

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习惯于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深挖细掘,缺乏单元内外的相互联系,并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鉴于此,笔者在县域范围内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旅行。为了实现海量阅读,实验的要求是: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教学教材,教学时要求一课一得;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利用课内所学方法阅读实验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教材六个单元就有六本配套的丛书,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那么,课内的文章如何连接呢?备课不再是独立地看一篇课文,而是着眼于一个单元,寻找课文之间的联系点。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来说说一个单元内的课文是如何连接的。以下是笔者指导几位教师经过集体备课后作出的课时安排(如表1)。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课型的课。

(一)单元预习课

单元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为整个单元深入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实现知识积累。本单元的目标是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用简练的语言梳理课文主要情节。

(二) 语言鉴赏课:感受人物形象

活动一:《智取生辰纲》中的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方法小结如下:1.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精神;2.言行神态体现人物性格;3.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活动二:任选《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中的一篇,分析主人公形象(用上刚才分析人物的方法)。

(三)主题探究课:辩证分析人物

【第一课时】

活动一:全面分析杨志形象。

1.自主阅读《青面兽北京斗武》,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杨志?请用上节课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分析。2.联系《水浒传》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你还能感受到杨志的其他性格特点吗?

活动二:思考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杨志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既有豪情的一面,又有令人厌恶的一面,这样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意义?

活动三:探讨性格形成原因。

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杨志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课时】

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真假曹操》,用第一课时中学会的方法来分析林冲和曹操的人物形象并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辨析曹操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

(四)整合探究课:探讨悲剧命运

活动一:探讨造成范进、香菱悲剧命运的原因。

活动二:探究作者表现人物悲剧的手法。

活动三:阅读《严监生疾终正寝》《〈红楼梦〉导读》,体会人物悲剧命运,探讨作者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手法。

(五)写作交流课:品评人物形象

以《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内容,写一篇书评。

温馨提示:1.用上具体事例、描写方法、辩证思维,结合生活体验品评人物。2.书评方法:炼读、一分为二、史论结合。

显然,这样的单元内整合再拓展的方法,也就是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老师提倡的“1+X”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整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重点,找准整合点,且整合点要精,“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二、与其他学科连接

(一)与音乐连接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它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背景音乐,能起到渲染气氛的艺术效果。上胡适的《母亲》和琦君的《春酒》,在表达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无助的情感时,配上一首小提琴曲《永远》,一下子就会让学生有潸然泪下之感。上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在让学生感受爸爸虽然话不多,但说的四句话对英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教师可用《菊次郎的夏天》中的插曲《母亲》配乐,并深情地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人生中,当英子遇到人生问题徘徊伤感时,她一定会想起亲爱的爸爸对她说的这些话。”然后,再让学生朗读爸爸说的四句话。这样,在伤感低沉的音乐声中,学生一定不仅仅是用口读,更是在用心读,在他们今后的人生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英子爸爸的那句话:“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些都是单凭语言无法抵达的境界。

(二)与美术连接

我们都知道,诗歌基本上都是很有画面感的,因为它最常见的写法就是融情于景。根据这个特点,如果我们把诗歌的画面通过想象画出来,无疑能给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找到一条捷径。以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为例,明确“华”“荣”是“花”的意思后,教师可让学生把每一句话用画画出来:第一句,画一个庭院,庭院中有一棵奇怪的树;第二句,画树上叶绿花盛;第三句,画女主人公攀枝折花;第四句,画美女拿着这枝花把手伸向远方,若有所思;第五句,画美女把手伸回来,闻着花香,愁绪百结,突出她大大的衣袖;第六句,画一条路通向远方;第七句,画美女把花放到地上;最后一句,画女主人公低头沉思,面露伤感之神情。用这种方法,学生就能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而且不用十分钟就能背诵。第二天再复习这首诗,只要想象画面,很快就能回忆出来。

(三)多学科整合

在教研中,笔者引领教师们尽量进行學科整合。都说文史不分家,在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时,可以联系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内容加以印证。比如学习杜甫的《春望》,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与社会》中的安史之乱事件以及有关杜甫的介绍,以了解诗歌发生的背景和诗人的写作风格,然后从这首诗中找到印证。

教学中,还可与科学学科整合。比如《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课前可请科学教师讲解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等常识,再上这首诗,就可以起到增加知识容量、锦上添花的效果。

笔者还组织教师开发了知识拓展类课程“语文主题变奏曲”。这一课程围绕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的单元主题来进行拓展阅读,设置了名人名篇、名诗赏析、歌曲影片、名著推荐等四个板块。比如对第二单元“至爱亲情”所作的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加深他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名人名篇”板块,由《窗前的母亲》《外婆的手纹》和《母亲的羽衣》三篇文章组成,主要讲述三位亲人的故事。“名诗赏析”板块,选择了宋凌云的《忆父》,以“鉴赏”的形式助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认识父亲这一“硬汉”形象。“歌曲影片”板块,推荐的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影片讲述了生活在旧金山的黑人男青年克里斯,靠做推销员养着老婆和幼子的故事。一路上克里斯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是年幼的儿子每次都能给予他最大的鼓励,父子俩相互扶持最终完成了一个美国梦。同时推荐赵明、麦玮婷的《让爱住我家》,以歌曲的形式,演绎家庭的温情。“名著推荐”板块,推荐的是龙应台、安德烈合著的《亲爱的安德烈》,收入该书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

三、与社会生活连接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如果知识不能与生活连接,学习将变得毫无意义。大家一定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印度的圣雄甘地有一次坐火车,由于人很多,把一只鞋子挤掉了,甘地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鞋子并立即向窗外扔下去。其他人都觉得他疯了,他的解释是:“掉了一只,另一只也没用了,还不如扔下去,让捡到的人可以凑成一双。”一只鞋没法穿,这是知识;火车如果开走了,将很难找回那只鞋子,这也是知识;如有人捡到一只鞋子也没用,这也是知识。圣雄甘地的高明之处就是将所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快速作出一个正确的反应,这就变成了智慧。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语文与生活的连接。

(一)与已知建立连接

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熟悉的或有意义的知识发生联系的时候,学习者内部会产生很多或大或小的转变。〔3〕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分外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如在鉴赏课外古诗词时,抓住意象是读懂诗人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梳理了古诗词常见的典型意象,如表2。

学生如果对表中内容了然于胸,读欧阳修的《晚泊岳阳》时,就会对诗中的“月”比较敏感。《晚泊岳阳》如下: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由“月”,学生会猜想诗歌所写可能与思乡有关。再仔细分析: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诗人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回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显然,猜想正确。掌握了意象猜读法,就为课内到课外架起了一个通道。

(二)与情境建立连接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或者在生活中学语文,会激发学生浓烈的兴趣,也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几个栏目关注度非常高,比如“听写大会”“诗词大会”“朗读者”。如果我们把这些喜闻乐见的节目运用于教学,就可以起到饶有趣味学语文的效果。

例如有教师根据当地章旦乡举办桃花节这一事件,设计了一堂语言运用课。这节课的课题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章旦桃花节”。首先,教师非常巧妙地借用当时学生非常喜欢看的青春偶像剧作为课题,一开课就吸人眼球。接着,她设置了两个任务:

1.请根据下列观赏指南,告诉阿离观看桃花的准备工作。

(1)观赏时间:①每年的3月、4月是最佳观赏月份;②每天最适宜观赏的时间在7时至16时。

(2)必备物品:①防晒霜;②长袖衣裤和旅游鞋;③雨具(雨伞、雨衣)。

(3)注意事项:①不要攀爬桃树,不要随意摘花;②不乱扔垃圾;③注意做好防晒、抗敏的保护措施。

2.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章旦桃花节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拍了一些照片,准备制成宣传册。请你帮助工作人员给以下照片配上文字。(不少于150字)(照片略)

由于就在章旦乡上课,当时又正是举办桃花节之时,这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与他人建立连接

由于经历、视野、个性、思维等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是各有特色的。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笔者经常让教师亲身体验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也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笔者的建议是,在探讨一个开放性问题时,先要求每个学生用笔把自己的思考成果写下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相互干扰,也不会让思维敏捷的学生剥夺其他学生思考的权利。然后开始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阶段,无论是多么荒唐的答案,教师都要记下来,而不是打断学生。其实,答案的对错学生自会有定论,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对其进行评判,其他组的学生就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在教学中,让学生与他人连接,就类似于头脑风暴,会迸发出绚烂的思维火花。

(四)与未来建立连接

语文教师要明确将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语文学科在生活当中能给人提供什么帮助,也就是说我们要为未来而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能否在纷繁复杂中快速梳理和分析出有效信息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就非常重要。

我们还要设想我们的学生将来能干什么。现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我们要培养的人,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准确灵活处理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的事,能够胜任机器人所不能胜任的事。我们要培养的人,要有成熟创新的思想、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呢?教师可鼓励学生创作故事,让学生讨论一些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等等。这些都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蒂夫.安德鲁斯.NLP圣经:美国NLP学院专业教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6:17.

[2]李中莹.重塑心灵[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15.

[3]雷纳特·N.凯恩.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6.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连接语文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陈春花:什么样的公司最受90后欢迎?
教育出版走向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