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机遇、挑战与方向

2018-05-03朱亚成王子朴

体育教育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马拉松赛事

朱亚成,王子朴

(1.西藏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2.首都体育学院 期刊部,北京 100191)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颁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其中在合作重点第5点民心相通中专门提到“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这为本研究提供了政策来源和理论支撑。2017年2月3日“一带一路”与体育文化传播专项课题在京成立[2],旨在促进国内及“一带一路”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实现体育层面的民心相通。与此同时,体育赛事“整合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的共同效应,使得体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之一”[3]。“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有着体育、文化、经济和社会以及民生等多方面的功能和效益,对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和贸易畅通等具有穿针引线、保驾护航的现实价值。2015年兰州国际马拉松组委会邀请“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城市的马拉松代表到兰州共聚盛会,结成合作赛事联盟,旨在共同将“兰马”打造成首个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用跑步传递友谊,以体育连接世界”的体育赛事[4]。随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陆续开展,赛事举办频率明显加快,目前正在由中国境内举办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延伸(见表1)。

现如今,“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已经引起相关学者的积极关注和深入思考,王子朴、朱亚成[5]等人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指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存在深入融合不够、总体数量有限、影响力有待提升等方面的不足,未来方向应该紧扣“一带一路”战略、保持赛事优良传统、打造赛事常态化、注重产权保护以及赛事举办向沿线国家延伸等。王莉[6]指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马拉松赛事旅游发展迎来契机,主要表现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明确的发展方向、沿线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以及消费市场巨大等。今后应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马拉松赛事旅游合作、明确马拉松赛事旅游的“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制定“一带一路”区域化马拉松赛事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健全马拉松赛事旅游发展机制和丰富马拉松赛事旅游的“一带一路”产品体系等内容。这些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参考和思路,但是还略显不足,突出表现在缺少具体赛事分析,相关数据和赛事有限。本研究较之前研究具有明显进步和创新,研究数据和研究材料更为详实,增加了“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机遇的探讨和第14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等案例,提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互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表1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开展情况

注:以上资料来源新闻报道、网络和视频,赛事统计起始点为2015年3月28日“一带一路”政策文件《愿景与行动》出台之后,统计截止日期为2017年5月28日。

1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迎来的机遇

1.1 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提供政策红利

政治和体育密不可分,体育是我国政治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7-8],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国家政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9-10],体育政策的出台能有力促进体育发展,使得体育发展有章可循。《愿景与行动》“民心相通”开宗明义指出“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1],这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2014年9月2日李克强总理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提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赛事审批权取消对体育赛事申办和承办都具有促进作用。同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1](以下简称国发〔2014〕46号文),其中在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中明确提出“推动专业赛事发展,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46号文+“一带一路”,中国体育产业将内外齐发,这为中国体育产业“走出去”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体育赛事创新发展迎来了契机。在国发〔2014〕46号文的指导下,各省市积极制定和出台本省(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数10个省(市)在《实施意见》中都提到要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来促进本省(市)的体育产业以及体育赛事发展(见表2)。这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开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明确要求,并在其他相关政策文件中也有类似的阐述(见表3)。随着“一带一路”和相关政策的深入融合,政策红利将达到极大的释放,有效促进“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发展。“一带一路”政策和相关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提供可能,同时也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

注:资料来源于全国部分省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统计时间为2017年5月28日。

1.2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扎实推进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开拓市场

“一带一路”战略,沿途连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65个国家,覆盖约 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 29%[12]。这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投资机会和投资热点众多。2017年5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13]。其中在第5条增强民生投入,深化民心相通中专门提及“资助100民难民运动员参加国际和区域赛事活动”。这无疑给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难民运动员参加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和可能,也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铺平了道路。“一带一路”起步于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展潜力巨大,终端连接的欧洲赛事产业极为发达,沿线中间广大腹地国家赛事需求较为旺盛,体育赛事产业已经具备联合、嵌入、合作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外向平台[14]。中国可以通过对接欧洲顶级赛事,提升体育赛事产业水平;也可以另辟新径,通过重走和开发“一带一路”城市大学生运动会、“一带一路”马拉松赛事、陆上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海上丝绸之路帆船赛等线路赛事,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群的串接[15],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快速发展和升级转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推进,将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开拓市场,使之走出国门。

表3 近年来有关“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政策及相关内容

注: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网和国家体育总局官网,统计时间为2017年5月28日。

1.3 体育产业增长显著和体育竞赛的大力发展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16]联合发布的《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长数据的公告》显示: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7万亿元,增加值为5 49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0.64%增长到0.8%。由此可见,中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增长显著。由表4可知,2015年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产出为149.5亿元、增加值为52.6亿元,总产出为0.9%、增加值为1%。这说明中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增值显著,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我国体育竞赛近年来发展迅速[17],增长势头良好。诸如城市马拉松赛事和路跑赛事等。近些年,中国先后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和2015年国际田径世锦赛以及即将举办2020年北京冬奥会,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体育竞赛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强大实力和雄厚基础。此外,全民健身深入人心[18],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体育赛事以及体育赞助来源逐渐增多等。这些都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表4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统计

注:统计数据来源于《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长数据的公告》,若总量与分量合计尾数不等,是因数值修约所致,未做机械调整。

2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面临的挑战

根据国际国内背景和“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现状分析其赛事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面临诸多风险和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项目负责人王义桅教授[19]指出,“一带一路”面临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等多重挑战。在民心相通之体育领域同样如此。现如今,“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多集中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在民心相通方面尤其是体育交流和体育赛事方面进展缓慢。造成了“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仅在邻国俄罗斯和东亚的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而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却没有举办“一带一路”体育赛事。而事实上“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基本上是由中国举办,邀请沿线国家和地区参赛,以此达到增加友谊、增进感情的目的,为民心相通铺路搭桥。“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和挑战,从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层面说[20],主要有战略利益的互构及认同、沿线国家政治与社会安全形势复杂、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问题、中国文化范式吸引力有待加强、大国干扰等;从国际与国内来看[21],有国际风险和国内风险;从传统安全挑战与非传统安全挑战来看[22],传统安全因素有大国政治博弈、领土和岛屿争端以及区域内个别国家政局动荡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有非义、海盗以及跨国有组织犯罪等。这给“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举办带来风险和挑战,同时也加大了举办“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难度和成本。由于政治历史、竞技体育以及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等存在差异,再加上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沟通,沿线国家和地区会误以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是“外来势力”和文化价值输出,故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抱有敌对心理和持有观望态度,甚至是置之不理、漠不关心,从而阻碍“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互通实现。

2.2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沿线国家和地区办赛意愿和参与意识不强

在统计的26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中,除了正在筹办的2018年“一带一路”城市大学生运动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举行,其他的包括今年8月在新疆举办的2017中国·新疆“一带一路”首届自驾车运动会的25场体育赛事,其举办国家和地区都集中在中国。目前为止,仅有俄罗斯举办过一届“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第二届中俄“一带一路”国际游钓邀请赛)。体育赛事举办国一家独大不是好的征兆,长久下去,只会孤立沿线国家和地区,降低沿线国家和地区办赛和参赛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谱写的乐章。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整体规模有限,加之体育赞助和扶持力度不足,赛事宣传、赛事服务和赛事影响力有待加强,所以鲜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来中国参赛面临多种困境,首先是签证问题,签证问题是影响沿线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来中国参赛的主要原因,办理签证需要一定的手续和周期;其次,体育赛事多为单项体育赛事,赛事的涉及人群和受众面有限,没有吸引更多的境外运动员来中国参赛;再次,经费问题,国外运动员来中国参赛会产生差旅费和劳务费且费用不菲,少则几十万,多则千万,这对于一个普通的运动员而言无法承受,中国境内的举办方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解决境外运动的经费问题;最后,赛事奖金过低。除了国际马拉松和户外运动挑战赛之外,其他的类似足球、乒乓球、越野赛等奖金过少,无法吸引更多的国外运动员参赛。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健康发展的现实因素。

2.3 多数体育赛事只是冠以“一带一路”名称,并没有实质性内容和成效

体育赛事与“一带一路”战略深入融合不够,这是“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的另一困境和挑战。现有体育赛事大多数在名称上冠以“一带一路”字眼,只是简简单单的嫁接,并没有从根本上从深层次去挖掘体育赛事与“一带一路”战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赛事活动上还是回归原有的套路,没有真正领会“一带一路”战略的主旨思想和内涵。这是“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挑战之一,脱离“一带一路”宗旨和理念,其赛事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并没有实质性内容,也不可能以此为契机带来诸如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隐性价值和外在效益。譬如,2017年在中国韩城举办的2017“一带一路”国际灯光节春节越野赛。虽然在赛事名称上添加了“一带一路”,但本质上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由本市50多家单位以及越野爱好者参与的体育赛事。这与传统的越野赛相同,只是在赛事名称上有所不同。再如,2017年5月在广东广州举办的2017南粤古驿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赛,大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仅仅只是赛地选址在保留古驿道、古村落特色站点的基础上,加入“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古水道、古码头、古城区等元素,其他与一般定向比赛无异,参赛队伍也没有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裁判员,与其宗旨和理念背道而驰。

2.4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办赛历史较短,影响力有限

截至目前,“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办赛历史将近2年,况且各地并没有连续举办多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现有赛事之间也没有形成联盟,各自为战。赛事数量上整体而言相对较少,赛事举办频次低,没有形成赛事整体观念,出现了诸多弊端。由于主要都是地方政府和地方体育局举办,对体育赛事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够,赛事品牌也没有建立,赛事无形资产也缺少开发经验。“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大多借助的以往举办体育赛事的经验,没有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吃透,没有将体育赛事与“一带一路”无缝对接。所以造成了现在举办的“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与之前的赛事差别不大,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赛事风格和赛事文化,更没有对赛事的无形资产诸如赛事纪念品、赛事特许商品、赛事名称和标识、赛事专利等进行开发。此外,相关体育赛事经营人才稀缺也是造成体育赛事在知识产权和赛事无形资产开发方面考虑不周的原因。“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举办方在体育赞助和赛事营销方面无法与成熟的大型体育赛事相比,在办赛经验和办赛能力方面都有不足,所以只能选择成本较低和安全系数较小的单一体育赛事,诸如乒乓球比赛、足球友谊赛、越野赛和自行车比赛等,从而造成赛事吸引力不强和赛事影响力不足。

3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的个案分析

采用案例分析,选取第14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首站深圳宝安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第14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的成功经验,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3.1 第14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度契合“一带一路”战略

3.1.1 在赛事理念上高度契合“一带一路”战略思路,赋予环湖赛新的定义

第14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下简称环湖赛)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在赛事理念上高度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宗旨。这也是本届环湖赛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环湖赛得到了青海、甘肃、宁夏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赛事理念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契合,让环湖赛赋予了新的定义和内涵,既有丝绸之路的优良传统,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在《第十四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工作方案》[23](宁政办〔2015〕86号)也提到“以环湖赛开幕式为平台,展示全市各民族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体育赛事高度契合“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有助于体育赛事自身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赋予体育赛事新的内涵和意义。今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可以学习和借鉴环湖赛的办赛理念。

3.1.2 在赛事路线上与古老丝绸之路一脉相承,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体育赛事

本届环湖赛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举行比赛,比赛共计13天,分13个赛段,全程总距离2 987公里,途径7个市、3个州、15个县(见表5)。本届环湖赛减少了平路和绕圈赛,增加了山地赛段比赛,大大提升了赛事观赏性和大众参与度。青海、甘肃、宁夏都是丝路之路上的主要干线,有着丰富的赛事资源,自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本届环湖赛比赛路线串联西部千年美景,蕴含“一带一路”发展轨迹。在今后体育赛事的举办和路线设计中,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将赛事路线与古丝绸之路的线段紧密结合起来。

3.2 “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开启体育外交新模式

“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是中国田径协会和智美体育共同推出的首个中国马拉松国际赛事,旨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增强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借助“民心相通”的体育赛事平台使“一带一路”理念深入各国民众心中,充分发挥体育在“一带一路”这一战略行动中的重要作用[24]。系列赛将陆续登陆马来西亚、越南、马尔代夫等沿线国家。2016年12月4日“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首站在深圳宝安开跑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表5 第14届环海湖赛程安排

注:资料来源于第14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官网。

3.2.1 打响了“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第一枪,开启了“一带一路”+马拉松赛事的新纪元

深圳宝安国际马拉松赛事打响了“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第一枪,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马拉松的国际形象,有利于马拉松赛事“走出去”。“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无疑丰富了马拉松赛事的办赛模式,是对马拉松赛事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扩大了中国马拉松赛事在国际马拉松赛事中的影响力。此外,“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吸引了众多海外优秀的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促进了中国路跑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通过举办“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将比赛场地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助于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和体育赛事交流,是中国体育赛事走出去的尝试,也是中国体育对外发展的创新,开启了中国体育外交新模式。“一带一路”马拉松赛事对于今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举办和选址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3.2.2 为深圳宝安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体育、经贸交流方面搭建了良好平台

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组织跑友参加相关比赛,为中国马拉松运动员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马拉松运动员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舞台。通过平台的搭建,传播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对传播深圳宝安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来深圳宝安进行经济和投资提供了方便。除此之外,通过举办大型赛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体育、经贸交流创建了良好平台,有助于民心相通和贸易畅通的顺利实施。这对于今后举办“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和扩大赛事影响力和综合效益具有示范作用。

4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的未来方向

“一带一路”上的体育不再是一城一池的单一比赛。未来“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方向为赛事互通,即在沿线国家举办相关赛事,邀请沿线国家运动代表队,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赛事的互通有无。例如“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和2018年“一带一路”城市大学生运动会的积极筹备等等,都在表明体育赛事互通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心所向、民心所指。结合目前已经举办的23场赛事和尚未举办的3场赛事,分析其发展方向如下。

4.1 打破体育赛事只在本土承办的局面,使各种赛事落户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两年以来,体育赛事举办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举办城市主要为“一带一路”重点省份。体育赛事举办权过于集中和垄断,并不利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以“开放、合作、包容、共赢”为理念,讲究资源共享,而不是一家独大。今后赛事的举办要打破本土意识和主场观念,体育赛事举办国家和地区应该平衡分布。首先,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节点城市应该积极主动申办和承办体育赛事;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来讲,应该主动参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举办和筹备,中国应该给予支持和帮助。如今,“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率先打破本土垄断局面,今后比赛将在马拉西亚、新加坡等沿线国家举办。这是今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的主要方向。

4.2 创立“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友好发展国际联盟

现如今,“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尚未成立体育赛事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沿线国家和地区举办体育赛事也是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规划。创立“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是实现“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互通的重要途径。在其他领域,已经成立了类似的机构和联盟,如2016年成立的“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旨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在教育、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经济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实践证明:“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为沿线国家和地区青少年交流与沟通起到重要作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成立“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友好发展国际联盟,可以吸引和邀请有意愿和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参加。同时联盟的成立也可以规范和引导“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承办和举办,也可以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申办体育赛事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真正实现“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互通。

4.3 提高“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办赛规格和水平

未来“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应该紧扣“一带一路”宗旨和思想,传承“丝路”精神。今后要努力避免参赛人员主要为本土运动员的尴尬局面,广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代表队以及普通运动爱好者,尤其是距离中国较远的独联体和中东欧国家。在赛事组织和赛事安排上要优先考虑沿线国家运动员的参赛难问题,主动寻求各种途径为运动员参赛提供方便,从而真正吸引国外运动员来中国参赛。未来“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要努力提高办赛规格和办赛水平,首先,联合办赛,集中多个省市或者多个国家的力量集中办事;其次,可以学习和借鉴历史上“友好运动会”的赛事活动内容,增设体育项目,办综合型体育赛事;再次,注重赛事营销,聘请专业的体育赛事公司对体育赛事进行包装,邀请专业的体育赛事管理和赛事运作人才,提高体育赛事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4 保持“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常态化

保持“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常态化是未来体育赛事发展的又一趋势和方向,常态化办赛就是举办体育赛事要有稳定的周期和比赛项目,这就需要对体育赛事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安排。但实际情况是“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主要在中国境内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大范围举办,仅有少数国家举办过体育赛事。因此,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体育赛事试点工作和培育体育赛事基地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推广“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宗旨和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和经验。可以采取“一国一赛”、“一域一赛”、“多国一赛”、“一国多赛”等模式。在此基础之上,要着力打造不拘一格的异国风情赛事和丝路品牌赛事。

4.5 发挥新型媒体宣传效应,打造“互联网+赛事”平台

重视新型媒体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宣传和传播[25-26],应该积极发挥互联网、微信、微博、QQ以及其他新型媒体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宣传效应,要加大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宗旨和理念的相关报道,营造声势并为体育赛事举办提供方便。加大体育赛事营销力度[27-28],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海外华侨以及体育协会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体育赞助和宣传。积极招商引资,为“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提供资金和赞助,有助于扩大体育赛事规模和规格。“一带一路”体育赛事要着力打造“互联网+赛事”平台,串联线上、线下,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赛事资源共享,扩大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赛事版权价值的开发,注重“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其他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或者其他大型体育赛事公司,挖掘体育赛事无形资产,打造“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专属品牌和特许产品。

5 结语

大力发展“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重大意义,一方面可以作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扩大体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有助于巩固夯实“一带一路”战略成果和打造“一带一路”特色赛事品牌。“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属于新鲜事物,于体育赛事本身是体育赛事创新发展的一种有效尝试,于“一带一路”是体育层面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刚刚起步,今后研究中应该持续关注“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最新发展动态,加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解读和研究,努力寻找“一带一路”与体育赛事之间的契合点,促进二者有效融合、深入衔接,发挥“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应有魅力和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人民网.专项课题聚焦“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EB/OL].[2017-02-03].http://www.whjlw.com/2017/0203/44945.html.

[3] 王静.体育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0):19.

[4] 侯若志,刘健.奔跑吧,“兰马”——2015兰州国际马拉松成功举行[N].甘肃日报,2015-06-14(001).

[5] 王子朴,朱亚成.“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4):390-395.

[6] 王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马拉松赛事旅游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31-136.

[7] 何志武.政治软实力视角下的体育功能拓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5):31-34.

[8] 梁四海,李斌.中国近代体育与政治勾连的思想史考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4-28.

[9] 陈晓峰.我国现今体育产业政策分析: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5):7-14.

[10] 姜同仁.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政策调整研究[J].体育科学,2016(4):33-41.

[1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2014-10-20.

[12] 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2014-06-30(1).

[13] 外交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EB/OL].[2017-05-16].http://www.fmprc.gov.cn/web/zy xw/t1461873.shtml.

[14] 维实体育.“一带一路”与中国体育产业重点对接领域[EB/OL].[2017-05-22].http://sports.sohu.com/20170 522/n494050484.shtml.

[15] 姜同仁,张林.“一带一路”与中国体育产业对接发展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2):129-139.

[16]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长数据的公告[Z].2016.

[17] 朱亚成,王子朴.近30年我国体育赛事研究概述[J].体育文化导刊,2017(5):30-35.

[18] 朱亚成,王子朴.基于文献计量的全民健身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2):42-46.

[19]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9-152.

[20] 孙振宇.“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风险与挑战以及几点建议[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4):5-8.

[21] 周方银.“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J].国际观察,2015(4):61-72.

[22] 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5(2):73-78.

[23]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四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式工作方案的通知[Z].2016-06-24.

[24] 刘小龙.“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首站深圳宝安开跑[N].中国体育报,2016-12-05(003).

[25] 薛文忠.“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基本体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6-40.

[26] 妥培兴.“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价值、困境及其消解[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17.

[27] 朱亚成.关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5-92.

[28] 温阳,余方亮,于文兵.长三角体育赛事区域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67.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马拉松赛事
本月赛事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冰上马拉松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一起来跑马拉松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