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科研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8-05-02王志娟臧国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督导课题

王志娟 臧国军

当前,以大数据、数字化、“互联网 + ”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带来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创新和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和教育研究方式。北京十一学校(以下简称“十一学校”)在教育科研管理方面,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构建起了教科研网络平台。在项目研究管理、课题管理、学术素养积分统计、成果推广等方面建构起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快捷的交流与对话机制。

本着“服务和管理并重”的理念,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网站、北京市教育科研规划网、海淀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等网络媒介,借助企业微信、工作邮箱、课题交流群组、APP等方式,努力打造“课题、项目研究管理一体化、區域、学校、教师沟通全方位,管理、培训、交流、宣传于一体”为核心的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科研管理新模式。

项目研究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十一学校的项目研究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从2008年至今,学校已经批准立项24批项目,关闭19批。其中,近三年来,组织项目申报、审批、立项工作10批次,获批项目111项,关闭项目78项,并表彰、分享优秀项目研究成果。广大教师从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痛”入手,开发适合的研究对象,将科研从等待别人向自己发布研究课题指南、把自己的研究视作执行别人的指令,变为有针对性的、力所能及的、有兴趣的实际行动。

对项目研究工作的管理,从立项到中期检查评估、督导,到关闭验收、成果推广,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我们有比较详细的管理办法。当前,又借助信息化手段,为老师们提供了个性化、定制化项目管理与服务。

比如,在项目中期督导阶段,学校聘请了校内外专家对项目研究团队进行了一对一督导,项目负责人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中期报告,汇报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以及存在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等。校内外专家团队通过网络反馈督导意见,评审专家和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都能在网络平台进行即时通讯,充分交流对各项目组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意见,研讨项目研究的可持续性,项目组负责人将督导后的反思及进一步深化、细化研究计划的想法通过网络共享。

专家网络督导侧重于过程性评估,通过中期督导为项目组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检查前期项目研究计划落实情况,对项目提出可持续性评估意见,调整研究计划等个性化建议。学校科研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平台,一对一反馈专家评审意见,根据评审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求项目组补充材料、进一步答辩,修改完善项目报告,对项目的深入研究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课题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十一学校是课题研究大校。“十三五”期间,学校独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及大学先修专项课题等国家级课题6项,市级规划课题5项、市级学会课题12项、区级委托课题和重点关注课题18项,已全部开题,并有序运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课题研究格局。

1.课题管理模式在差异化、扁平化、分散式合作等方面进行创新

学校承担的各级规划课题、学会课题数量多、任务重,课题负责人多为学校领导、学科主任、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他们工作又很繁忙。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办法,学校先下发课题申报指南,课题负责人需提交多份纸质申报资料,送交评委把关以及课题档案的梳理等会形成巨大的工作量,尤其是后期申报文本的大量堆积,还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这些已经成为我们的“痛”。为此,我们借助网络平台来减轻各方面工作负担。课题的立项、开题、中检、结题申请、结题都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我们对于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课题进行了差异化管理。如对于重点关注课题,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微信交流群组,科研管理部门与课题负责人和核心骨干教师之间实现了扁平化的对接,每两周一次网络研讨,督促课题的进展,提供学术支持和服务;对于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也建立了不同的交流群组,每月开展网络研讨。

2.做好课题的网络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

十一学校建设了课题管理平台,这个系统具有三个功能:协助管理、课题存档和成果推广。组织教师申报课题时,利用十一企业号推送、飞信、微信、OA系统多渠道通知,重点追踪,一对一指导,确保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课题负责人交流微信群,开展课题交流研讨。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研究,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分享机制,不同课题之间的互相学习观摩,学校借助网络平台使这些实现了差异化、扁平化、分散式合作等方面的变革和探索。

十一学校“十三五”期间的近20项国家、市区级课题都进行了会议开题和通讯开题,省时省力,快捷高效。鉴于课题专家、课题组核心骨干成员的时间难以统一,课题的跟踪指导采取了网络通讯的方式进行。课题组核心骨干成员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议,课题专家远程指导,参与研讨,帮助课题研究团队梳理研究思路,提炼研究成果。

3.借助网络平台做好课题的组织管理与学术指导

科研管理人员经常登录课题管理网站,深入研究各级规划办关于课题研究的政策文件,把握新的研究动向,及时通过微信课题交流群组传达给课题负责人。加强对课题的学术支持,学校聘请专家从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进行全程跟踪指导;课题负责人选定学术助理,负责课题的事务及学术工作;课程研究院科研管理老师深入课题组进行调研,参加课题组研讨会,定期对课题进行研究进展情况督导,切实了解课题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及下阶段的研究计划。

学校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网络追踪指导,凝练更高层次的精品课题成果。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在课题结题前通过网络平台,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协助课题负责人梳理研究成果材料,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

学术素养积分统计核算工作的创新探索

教职工学术积分指标体系是我校教职工评价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改变手工统计操作工作的繁杂,我们利用问卷星实现统计核算工作的准确、快速、全面,在学术奖金核算时运用Vlookup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我们成立学术积分核算工作组,通过问卷星统计科研成果扫描件、汇总到学术素养积分明细表中。经过各项赋分、反复核查、多次全校公示,报校长审批等程序。学校对不同的分值设置了不同的奖项,对应不同的奖金。在学术奖金核算时运用Vlookup,确保了不同等级奖金计算的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教科研成果的推广

网络资源与教科研工作密不可分。十一学校在教科研成果推广方面较好地借助了信息技术,如通过网络,教学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可以实现共享。信息化带来的便捷有目共睹,助推了优秀成果的辐射。

十一学校的200余个项目研究成果、数十个课题研究成果,早已通过多种信息化途径,全校共享,在某些平台上还可以实现互动。借助网络平台,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教师之间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对接。科研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由事务型向智能型转变。

当前,十一学校的科研管理不再只是单向传达课题管理文件精神的传递模式,而是以信息的互动形式所代替,升级成为信息收集器和过滤器,起到杠杆和先导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科研工作的创新模式探索永不停歇。我们正在进一步思考如何借助信息化让科研走向立体,建构起区域、学校、教师的成果推广与交流的新机制。

作者单位:北京十一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学区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督导课题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