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商务日语教学改革

2018-05-02王延红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日语商务校企

王延红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1]“商务日语”作为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其课堂教学更应该顺应社会需求,努力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商务日语人才。本文拟从“商务日语”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该课程的问卷调查及教学实践,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促进商务日语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务日语人才。

一、校企合作与商务日语教学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它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它强调“产教融合”,能够直接与企业对话,了解社会、市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实效性[2]。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不能“闭门造车”,要与社会融合,紧跟时代的变化;而校企合作这一模式,能较好改变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甚至无实践”的现状,能使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角色转变,顺利进入职场。

关于商务日语,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未达成统一的概念,日本方面也未有准确的定义,仅说明商务日语能力考试是“测试在商务场合下所必须具备的日语交流能力的考试”[3]。借鉴ESP理论与日本关于“商务日语能力考试”的解释,我们可以作出以下释义:商务日语属于专门用途日语范畴,是指商务环境下日语语言的应用和研究,即能以日语为工具,从事外贸、商务谈判、企业管理等经济活动。商务日语教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宽泛,除了商务日语会话(口译)、商务日语写作、经贸日语、日本商务礼仪等日语语言类课程外,还包括国际贸易、会计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概论、报关实务等经济类、管理学类课程[4]。由此,可以分析出其课程特点:(1)专业涉猎宽泛,涵盖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物流、营销学等领域;(2)实践性、操作性、专业性强;(3)与市场、企业需求联系紧密,行业分支繁多;(4)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时代性强。

基于以上商务日语的课程特点,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背景下,商务日语课程教学契合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商务日语教学不同于其它日语语言类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较强,其学习效果直接与能否顺利进入职场挂钩,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培养出来的日语人才只能纸上谈兵[5]。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实践先行,应用为先,注重实效”,进行了解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务日语人才。

二、课程问卷调查与结果

为正确把握目前商务日语的教学现状,我们对已经修完商务日语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师教学设计之间存在的偏差,正确把握学生学习商务日语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商务日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问卷调查

商务日语课程在每个年级的第五个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有两年的日语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日语语言能力,对毕业后的就业也有一定的规划与展望。在学期课程结束后对学习该课程的7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70份,回收率100%。此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2个问题,前11个问题为选择题,最后一个问题为主观问答题;内容涉及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等。针对问卷反映的某些重要问题,还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以便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回收后,对所有问题的答案以文字录入、Excel表格等形式进行了数据整理,统计结果如下:

教材方面共设计了3个问题,分别为当前所使用教材满意度的调查、希望教材以何种知识为主、课堂上最想学到的知识。对于当前所使用的教材,“非常满意”及“满意”的学生占50%,“不满意”的占1.4%,见图 1。

图1 教材满意度调查

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为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商务日语综合教程》,该书自成体系,全书共18课,每课包括5方面的内容,即日本社会和商界习俗、贸易业务及有关法律知识、商务文件写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范文、同声口译练习等。该书是综合性的商务日语基础教程,它以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的日本社会文化习俗知识为先导,将16类商务活动和法律知识及18种商务文件为主要内容有机贯穿起来,并配有商务文件范文和商务洽谈会话练习,最后附有实际商务活动中常用的各类知识总汇及课文参考译文,可以说是一本涵盖面最为广泛的教材,但是从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学生更倾向于商务日语会话和贸易实务多的教材。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更为合适的教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知识内容,补充一些实用的商务会话内容、日本商务礼仪、贸易实务知识等。该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倾向是符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因为校企合作就是直接教授学生实用的、与工厂企业或办公室用语直接挂钩的实用商务会话、商务礼仪等。

关于希望使用以何种为主的教材?学生希望首先使用以商务日语会话为主的教材,其次是包含贸易实务知识的教材,见图2。

图2 希望教材以哪类知识为主

关于课堂上最希望学到的内容,91%的学生希望学到“日常的实用商务会话”,81%的学生希望学到 “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77%的学生希望学到“贸易实务知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从侧面反映出有必要加强学习环节,为进入职场储备知识,见表1。

表1 最想学到的知识(多项选择)

关于教学模式的调查,共有3个问题,分别为授课方式、小组讨论的必要性、商务情景模拟必要性的调查。关于授课方式,高达88.6%的学生希望不但有静态的“PPT课件”辅助教学,也希望有动态的“视频短片”提供更直观的学习模拟环境,单一的“PPT课件”或“视频短片”的支持率仅为5.7%、2.9%,见图3。

图3 学生希望的授课方式

关于 “就某一商务主题展开小组讨论的必要性”的调查,觉得“很有必要”及“有必要”的学生人数占77%,所以可以考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入课堂小组讨论环节,见图4。

图4 就某一商务主题展开小组讨论的必要性

关于商务情景模拟的必要性,觉得“很有必要”“有必要”的合计占88%,学生还是倾向商务情景模拟,进行实践演练的,见图5。

图5 商务情景模拟的必要性

这一点恰好与我们想要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不谋而合,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调动学生,提高其动手能力的;“小组讨论”和“商务情景模拟”则是模拟企业的会议讨论、商务访问、商务谈判等场景,实际上就是将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实操演练搬到教室中来的教学形式,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在课堂上实现“产教融合”。

学生配合度的调查,涉及2个问题。关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40%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近59%的学生表示“一般参与”,见图6。

图6 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关于参与课堂教学的意愿,“很想参与尝试”的占24%,“想参与尝试”的占47%,见图7。

图7 参与课堂教学的意愿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知,一方面学生希望教师授课能够“图、文、声、像”等多位一体地展开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商务情景模拟;另一方面,又不愿过多的亲自参与。例如,关于小组讨论,虽然高达77%的学生觉得“很有必要”“有必要”,但真正实施的话,只有40%的学生会 “很积极地参与”;关于参与课堂教学,觉得“很有必要”“有必要”进行商务情景模拟的占88%,但是“积极参与尝试”的仅有24%。意愿与实际行动间的落差高达37和64个百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努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寻找化解这一矛盾的教学模式。而校企合作模式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实习的机会,有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商务情景,所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问卷还就 “你希望商务日语教师具备哪些条件”(多项选择)进行了调查,选择“具备商务日语知识”和“具备商务日语实践经验”的最多,占77%。该项调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商务日语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日语专业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外,还要懂得经济、贸易、管理等跨学科知识,尤其是要具备一定商务背景或日资企业工作经验的更佳。然而,实际中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少之甚少,所以,只能尽可能通过后天培养的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让任课教师和学生一样,到企业中去学习和工作,例如与学生一起到企业实习、利用寒暑假选派教师参观企业或到企业顶岗换岗工作,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最后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提出对商务日语课程的意见或建议。通过梳理学生答案,发现意见集中有以下几点:(1)希望加强口语、会话等实用性强的训练;教师讲解商务谈判的实例,传授实际经验。(2)希望有商务方面的见习,课堂上多进行小组讨论,多些商务式模拟、商务谈判。(3)希望教师详细讲解商务用语或专业名词,因为有些名词中文概念都难以理解。(4)可以让学生课后翻译书本的例文或书写商务信函。(5)希望学到一些实务、礼仪知识,而不仅仅是商务贸易的概念、规则或商务信函。(6)多功能的语言教室最好,锻炼学生的口语和应变能力,也可在线教学。

调查问卷也对我们的教学实验,进行了肯定:(1)学期内开展的模仿商务活动的小组活动很好。(2)课堂上播放的商务日语音频和视频很不错,很有帮助,有现场感。(3)授课教师有商务日语实践经验,课堂上穿插的商务礼仪和个人经验总结很实用。该开放式问题的调查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7],肯定了我们已经尝试的模拟商务环境的小组学习活动,为我们今后继续推进相关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方向。

三、对商务日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由以上调研分析可知,校企合作模式是符合商务日语课程教学规律的,为我们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或路径,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启示:

(一)教材选择

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希望教材能涵盖较多的商务日语会话、商务礼仪及贸易实务类的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商务日语课程教材要包含这三方面的知识,并且通过以下方式满足对教材的需求:开设专门的商务日语会话、日本商务礼仪课程;选用商务日语会话、商务礼仪、贸易实务三者兼顾的教材,或授课教师根据现有的教材,在课堂上予以适当的补充。如果有合作的企业,可根据企业需要选择适合合作企业的教材或教学内容。

(二)教学模式

由于“商务日语”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很希望参与到课堂中进行商务场景模拟活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课堂实践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根据授课内容,结合能力培养目标、知识培养目标,设定不同的商务情景模拟主题,如商务访问、名片交换、价格交涉等商务情景模拟[7]。

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让企业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参照其他学院与企业合作办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分批定量定时地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换岗”实习。

(三)学生参与度

根据学生配合度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意愿强行动力弱,这一矛盾心理反映出我们传统教育的弊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眼高手低”。“填鸭式”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已有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不会表达自己。要改变这一现状,单纯地靠授课教师课堂上的督促或模拟演练不能解决,只有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进入企业,直面现场,才有现场感、紧迫感,才懂得专业知识的应用。

(四)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可以说是一门课程的灵魂。从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可知,学生希望商务日语教师除像其他专业课教师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更希望商务日语教师有商务方面的工作经验,而不只是课堂上的“纸上谈兵”。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兼备的商务日语教师是符合该课程特点的,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加快培养出“双师型”教师。

四、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大融合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日互为最大贸易国,中日之间的经济交流会不断深入,商务型日语人才的需求也会继续增加。各院校要立足于现状,着眼未来,培养高质量的适合社会需求的商务日语人才。因此,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通过分析商务日语课程特点与课程的问卷调查,我们认识到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对我们在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教师素质等方面都给予了良好的启示。今后我们将根据商务日语课程的学科特点,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复合型商务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7-05-17].http://edu.youth.cn/2015/1117/2793937.shtml.

[2]张立云,杨丝宇.谈新建应用性本科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校企合作[J].鸡西大学学报,2013(9):11-12.

[3]BJTビジネス日本語能力テストとは[EB/OL].[2017-05-06].http://www.kanken.or.jp/bjt/about/.

[4]严红君.试论商务日语的能力界定[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3):60-66.

[5]池田伸子.ビジネス日本語教育における教育目標の設定について:文化、習慣についての重要性を考える[J].ICU日本語教育研究 センター紀要,1996(5):1-24.

[6]野元千寿子.大学におけるビジネス日本語教育:受講者アンケートを通して見えるもの[J].昭和女子大学大学院日本文学紀要.2005(16):13-23.

[7]樊玉国.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三分三合”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2016(1):26-30.

猜你喜欢

日语商务校企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校企合作五反思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