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2018-04-27苏越

世界家苑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活环境词义文化差异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从文化的含义出发,着重探讨文化因素对译者及翻译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生活环境;文化差异;词义;语句;影响

一、引言

不同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诸多的文化因素势必导致不同的语言形式。因为人的一切语言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其语言结构、交际模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另外,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和文化不可分,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结构,进行翻译,就必须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并对比两文化差异,消除文化障碍,实现语际转换。

二、文化差异对词汇语义的影响

词汇是人类语言和生活经验的紧密衔接点,人们想把客观世界同主观抽象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必须选择适当的词汇。英语语言异常发达,词汇语义众多,且拥有许多蕴涵特定的文化信息。有些表达特定国情的词语在汉文化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有的是表面上或部分意义的对应,而深层语义发生变化。如,“ tree” 和“ 树”基本对应,但前者所指范围比后者大得多:不仅表示木材、木造器具、家谱,还有行刑的台或架之意,而这是汉语文化中没有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翻译时,不能单独孤立地进行词语的译码转换,而应警惕文化内涵,结合特定的文化背景、语言情景等,请看下句:

In the evening after a huge tea,including a big Christmas cake covered with a frosting as sweating as candy and as smooth as pudding,the family will probably sit round the fire eating nuts,sweats and fruit,talking or watching Television or playing party games.原译:在晚上,先喝浓茶,常有一只圣诞大蛋糕,蛋糕上的糖霜甜如糖果,滑似布丁;然后,全家人可坐在篝火旁,一边吃干果和水果,一边聊天看电视,或做集体游戏。

译文看来通顺、达意,但如果对照原文,便会发现译文不能传达作者的意图:展现一幅英国人过圣诞节的生动画面。这主要有两点不妥引起。首先,“ tea” 不应译为 “ 茶”,而应译为“ 茶点”。虽一定之差,却反映了它们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

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姓名的处理也不尽相同,在讲英语的国家,大多数姓氏都与职业、個人性格以及住所有关。许多姓氏都是职业名称。例如:John the Smith(smith,铁匠),意思是“从事与金属有关工作的人”,后来演变成了John Smith。其他许多职业,如cook(厨师)、baker(面包师)、singer(歌手)和miller(磨工),也都已经演变成了姓氏。而且西方国家的姓通常放在名的后面,这是约定俗成的。但在中国、日本越南等一些亚洲国家,则是姓在前名在后。

三、文化差异对句法的影响

如果说文化对词义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及习俗的不同而引起的,那么文化对句法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西方人重思维的个体性,其思维方式是分散型,重理性,强调形式论证,不强调主体意识和对立平衡;而汉族人重思维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是综合型,重直觉,强调意念流、主题意识和对立并举。这深层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上,则是句法的不同。

(一)、语法范畴方面

英文语法意义的表达靠形态变化,而汉语靠词汇手段。概括讲,英文名词有性、数、格的有定性,代词有性、数、格及人称的不同,动词有时、体、语态、语气的变化,还有形容词、副词等级的差异,这造成了英汉表达方式上的许多不同。

(二)、句子组合方式

英语强调SV 基本结构,且SV 必须一致;汉语无主句多,没有 SV 一致的标定;英语基本句,句首重心且封闭,句尾开放,后置修饰功能很强;汉语句,句首开放,句尾重心且封闭,前置修饰功能很强 ;英语句子组合靠关系词,结构方式严格而明显,呈形合,一般先主后从,汉语靠语义结构对接,呈意合,先偏后正。

实际上,两语言不同的句式各有特色:英语句首重心开宗明义,汉语句尾重心,余味缭绕。这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可从传统文化上找到根源:西方诸国是在征战、奋斗中生存,这就造成西方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激进。形式和环境不容西方人深思熟虑地考虑后果,而是必须当机立断作出决择。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西方人不可能是犹豫不决,而只能是决断、迅速、雷厉风行。这种民族文化心理造成了以感情奔放和大胆袒露为特征的刚直民族风格,语言表达习惯开门见山,重要的先说,条件、假设等次要的后说。而中国文化从《论语》 开始即讲“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事事求稳重,以示大国之威严,将中庸之道以为至德,崇尚“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形成中国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的以忍耐求大同的、大谋略的大民族心理特征。语言表达讲究含蓄、委婉,不直陈其事,而是先铺陈或试探一番,交代完条件、原因、假设等次要内容后,再说主要的,形成先偏后正的句式。这种差异也可从不同否定方式上略见一斑。例如:Life is not valuable because it is long.译文:生命并不因为活得长而有意义。可以看出,英语否定开门见山,否定主句而不顾及其逻辑性,而汉语否定逻辑性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不仅要进行语言结构对比,还应当及时把握那些渗透在语言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增强文化的敏感性,重视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并在以后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挥所学知识,使译文尽可能地贴近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常培:中国人与中国文化 [ 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 [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王东风: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 [ J].中国翻译,1998(5)

作者简介

苏越(1994-),女,汉族,山东莱芜人,单位: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生活环境词义文化差异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大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