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族舞蹈动律特征及形成因素

2018-04-26杨诗雨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湘西苗族服饰

摘要:在苗族舞蹈的发展过程中,腰胯动律是苗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腰胯的运用贯穿了整个苗族舞蹈的发展,它不仅赋予了苗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艺术审美。

关键词:苗族舞蹈;舞蹈艺术;地域风情

我国各个民族的舞蹈,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代表形态和特有的叙事方式,蕴含的信息和内容极其丰富,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各民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苗族舞蹈也是如此。

苗族舞蹈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湘西苗族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和压迫,生活于荒山峡谷之中,过着不仅生活劳苦,精神生活也极其贫乏的原始农耕生活。然而淳朴勤劳的苗族人民乐于勞作,坚韧不拔,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执着追求,于是在日常劳作或闲暇之余创造了自己的舞蹈艺术,即形成了独特的湘西苗族舞蹈。苗族舞蹈之所以“独特”,一是由于苗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而舞蹈作为一种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艺术,是最能够将本民族文化传承下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二是由于苗族的生活习惯、人文风俗、地域风情、宗教历史等对苗族舞蹈有着很大的影响,使其形成了强烈土风气息的舞蹈动律,从而展现了独特的舞蹈风格。所以本文将通过对湘西苗族舞蹈比较突出的三大动律的分析,来了解苗族舞蹈以及其动律的形成因素。

一、 苗族“肩”动律特征及形成因素

通过苗族训练组合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苗族肩动律特征是从整个身体重量的下沉开始,脚腕、膝盖松弛有力地上下颤动,是一种垂直动律加之重心左右横移的运动,身体从肩部开始进行垂直、橫状各方向同时摆动,节奏由缓到急、由弱到强,使舞蹈形成多节奏多曲线的土风气息的动律和舞姿。其形成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生活习俗。苗族人民追崇喜庆,作为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重大的节日中喜好舞龙舞狮。特别是在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这天要进行“烧龙”——也就是苗族传统的求雨的祭祀活动。首先是给龙点睛,然后从龙身上开始点火,接着十几个男人们手拿着木棍奋力地摆动着双臂,摇晃着身体,使身体从肩部开始进行垂直、橫状各方向同时摆动。由此可知,苗族的生活习俗同样是肩动律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生活习惯。苗族生活在大山深处,一切都倚靠大山的给予,所以苗民们对大山有股莫名的热爱之情。但由于山高,所以苗民们运输生活用品、食物、水等,都需要靠自己背背篓,把东西背上山,背回家。因此在背背篓上山的时候,背篓里的东西很重,会左右摇晃,也就会造成肩的左右摆动。由此可见,苗族的生活习惯是肩动律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服饰。服饰是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在舞动的时候也都必须是身穿苗族服装,因此服饰对苗族舞蹈动律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

二、 苗族“腰胯”动律特征及形成因素

扭腰摆胯是苗族舞蹈中主要的动律之一,主要是由腰胯的摆动,随着节奏带动全身的运动。这一动律形成了轻快活泼、跳跃欢愉的舞蹈风格和洒脱飘逸之美,其动作具有“脆”、“稳”、“灵”、“健”的特点,同时脆而不拖、稳而不沉、健而不俗。在苗族舞蹈的发展过程中,腰胯动律是苗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腰胯的运用贯穿了整个苗族舞蹈的发展,它不仅赋予了苗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艺术审美。其形成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宗教信仰。苗族是蚩尤的后裔,在古代的时候,蚩尤先后战败于炎帝、黄帝,蚩尤战死后,苗族便开始了多苦多难的迁徙史。在长时间的迁徙中,人口的减少是必不可少的。战争、疾病、食物短缺等让苗族人口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减少,也就导致了苗族对生殖的崇拜。为了延续子孙、增加人口,对生殖的崇拜也就注入了苗族舞蹈中胯部动律的运用。简而言之,腰胯动律的形成因素离不开苗族的宗教信仰。

2. 地理环境。湘西是一个四面群山围绕的地区,苗族人民为了躲避战争,大多生活在高山中。在日常的生活中,苗族人民主要靠双脚作为交通工具,靠双脚上山下山,每天面对的都是严峻的山峰、陡峭的山路。再加上每日必须穿梭于高山峻岭之间劳作,苗族人民为了保持重心的稳定,胯的运用也就适时地产生了。在上山时胯的一进一出,胯的左右摆动,让苗族人民在崇山峻岭与陡峭的山路面前更安全。经过时间的积淀,这种生活的体态与运动特征也就贯穿于他们的舞蹈动律和舞蹈动作中,自然形成了苗族舞蹈中丰富的胯部动律特点,并且这一舞蹈特点贯穿于苗族的各个舞蹈形式之中。由此可知,苗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是腰胯动律形成的必然因素。

3. 服饰。苗族女性服饰大多以裙子为主。苗族舞蹈中强调腰、胯的灵活摆动,这些舞蹈动作也使得姑娘们在舞动时因胯部的扭动而引起人们对用五彩缤纷的颜色织成的裙围的注目,突出了百褶裙上闪闪发光的饰物。

三、 苗族“踩踏”动律特征及形成因素

苗族舞蹈中有很多甩手和摆腰的动作,然而舞蹈动作的变化主要在双脚。通过苗族训练组合表演中可以看出,踩踏动律是身体保持“仰”的一个体态,手上做甩手动作,双膝大幅度的屈伸,和垂直往下的颤蹲,跟随着鼓点,脚下进行有节奏、有力地踩、踏地面。从而形成了稳而不沉、健而不俗、轻快活泼的舞蹈风格。其形成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山地文化。湘西多奇特、险峻之山,生活在大山里的苗族,因受着山地地理环境的制约,其文化及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且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山”的印记,表现出了独特的“山地文化”特征,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语言。由此可知,山地文化是形成踩踏动律的必然因素。

2. 生活习惯。艺术的创作离不开生活的源泉,苗族人民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对苗族舞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苗族妇女洗搓衣服时,常常是用双脚的脚跟进行搓或跺。艺术家们也抓住这么细小的一些典型的形象动作,把它提取出来,运用到舞蹈当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踩踏动律。简而言之,生活习惯是形成踩踏动律的必要因素。

3. 服饰。服装、银饰是形成踩踏动律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节日盛典时,苗女们从头至足的银饰就重达十几公斤,在这种重量压力下,舞动时整个身体下沉就形成了一种深沉有力的强劲动律和曲线舞姿。这也造成踩踏动律只限低空而没有高空的动作。简而言之,服饰是踩踏动律形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湘西苗族舞蹈作为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其民族本身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都深深地影响了其民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大到宗教历史,小到日常耕作,都能在成形的舞蹈中体现一二,展现出了一个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与精神面貌,表现出了湘西苗族舞蹈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杨诗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湘西苗族服饰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一桥飞架
补妆
猜朝代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苗族老照片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