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标题莫要盲目追求轰动

2018-04-26苏宇

记者摇篮 2018年3期
关键词:标题党新闻标题传统媒体

苏宇

【摘 要】在流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网络写手信奉点击量就是名气,就是效益。这造成了一部分不负责任的作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在标题上大做文章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现在也逐步蔓延到了传统媒体之中。

【关键词】新闻标题 传统媒体 轰动效应 标题党

如今,互联网上利用各种创意标题吸引眼球的做法被广泛运用于传统媒体之中。在标题上先声夺人,造成轰动成为了一些媒体人的写作手法。目的就是从标题开始就把关注的目光从别的新闻上夺过来。标题中对新闻内容的概括部分有了这些词汇的衬托,往往会让新闻更具轰动效果。然而当这些词汇违背了新闻的基本原则,带来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清华硕士景奇放弃高薪返乡创业做养殖》一文将“清华硕士”与“养殖”的关键词放在文章标题之中,接着在文章中仔细描述清华硕士景齐弃高薪回乡养殖,原生态农产品卖到北京这一学霸另类创业路。两个反差如此之大的词汇放在一个标题之中,让这个新闻具有了一定的轰动效果,成功地提升了阅读量和影响力并引发社会热议。然而另一则《北大新闻系才女回乡创业送快递,可扛百斤快件》的新闻报道虽然采取相同的手法,却成为这条新闻的噩梦。文章想要表达四川什邡市某快递公司经理徐璐北大毕业后返乡创业送快递,试图引导读者探讨“北大才女送快递”该不该。新闻一出立即引起轰动,不过轰动的是众多读者指出北大新闻系根本没有徐璐这个人,质疑文章的真实性。连徐璐自己都出来辟谣说她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专升本,拿的成人教育文凭。最后这篇文章不仅没有成功引导舆论,文章本身反而成为舆论打假的焦点。

如果說北大才女送快递的新闻是记者主观上选择性忽视成人教育文凭,故意混淆概念想达到轰动效果的话,那么《网络爱国青年校门口被群殴》事件则是为求轰动而为文中人物乱贴标签,忽视新闻真实性原则,违背客观公正的典型案例。

因为在贴吧里观点不同,进而引发口角,再转变为现实中的拳脚相加。一起治安案件在报道中被打上了“爱国青年”的标签,加上因发表爱国言论被群殴的事件,立即让这条新闻成功引起轰动。殴打他的是谁?为什么被群殴?多家主流媒体与官方微博的转发与评论,一时间各方面口诛笔伐,为“爱国青年”站脚助威。然而山东文登警方最终给出了对侯聚森事件的处理结果:1.侯聚森带6人首先开团,行政处罚15天处罚,鉴于在住院暂不执行2.与侯聚森斗殴的四人,两人释放,两人行政处罚十天。但因为是首犯免予处罚。处理结果一出,可是打了众多为“爱国青年”站台人的脸。一起因口角引发的普通的斗殴事件被打上了“爱国青年”的标签,演变成大是大非的论战,最后以大反转结局收场,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觉被这条不负责任的新闻误导。而这一切的根源无疑是标题中那个惹祸的词汇“爱国青年”。

而如果我们细数最近我们身边的虚假新闻,手段竟然如出一辙。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考点,温州护士学校的一位考生迟到17分钟。按照考场规则: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所以该考生被拒绝进入考场。结果却被新闻单位报道为《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绝进入高考考场》。叔叔因侄女换洗的被褥和衣物有污痕就怀疑自己侄女被老师强奸,在没有任何证据,纠缠学校无果的情况下,在微博上发布“周口市西华县奉母镇第一中学两名老师多次强奸其在校读书的12岁侄女”的虚假信息,结果却被新闻单位报道为《河南疑被老师强奸12岁女生自称遭到威胁,警方至今未公布详细案情》。山东莱阳教育部门通过官网发布山东莱阳小神童的消息:6岁就可以自己编程、8岁组建个人网站、13岁创办自己的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录取成为“预科生”。多家媒体以《莱阳14岁神童与麻省理工学院签约》等类似题目大量进行报道,被网友们广泛质疑后才去深入调查,并最终确定该消息是一个假消息。

迟到两分钟、高考考场;被老师强奸、12岁女生;神童、麻省理工。一个个扎眼的词汇把标题衬托得格外刺眼,并吸引了大批观众阅读虚假新闻,引得观众们为之唏嘘、愤怒、惊叹,引燃了公众的评论热潮,却最终演变为一出出闹剧。

无论是“北大才女”“迟到两分钟的高考生”“老师强奸12岁女生”还是“14岁神童与麻省理工签约”,这些新闻都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北大才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自己是北大成人教育学历的情况下,记者仍然故意忽略关键信息制造轰动标题。“迟到两分钟的高考生”这样一条网络传言,记者用一个标题就造就了引发了轰动。人们无不指责相关责任方的无情。其实只要记者认真调查,不难发现多个网络流传版本之间的区别和其中的破绽。但是记者为了追求突发新闻的时效性,为了制造轰动效果,竟然直接引用网络传言,特别是在标题上刻意突出“两分钟”和“高考生”两个关键词来制造噱头。不调查,不研究,置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于不顾,无疑犯了大忌。“14岁神童与麻省理工签约”同样是多名记者拿来文章直接编辑一下就予以刊发。因为在记者眼中,这是当地教育部门的稿件,不会出错的。更何况还有“神童”与“麻省理工”做标题,想不轰动都难。其实只要一个核实电话,这一切可能就不会发生。而在《河南疑被老师强奸12岁女生自称遭到威胁,警方至今未公布详细案情》一文,记者仅凭女孩叔叔微博上的举报内容就理所当然地选择站在弱者一方,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安机关的未公布案情以及学校的阻拦采访就是在掩盖事实真相。虽然在标题中用了“疑被老师强奸”的词语,但是观众们看到标题之后第一印象还是“被老师强奸12岁女生自称遭到威胁,警方至今未公布详细案情”这些扎眼的内容,一个“疑”字在这个标题中不但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意思,反而让新闻更具阴谋论调。这个新闻标题不光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也违反了新闻客观公正的铁律。

新闻的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或评价,不是制造噱头博人眼球的工具。不可以用夸张的词语来制造轰动,也不能题不对文,用与内容无关的词汇吸引读者,更不能用虚假内容来引发矛盾、制造冲突。

如果说网络上的“标题党”会被网民唾弃,那么传统媒体人当了“标题党”带来的影响将更加严重。轻则引发读者热议,重则影响传统媒体在民众中的公信力。一个看似简单的新闻题目,可以体现出一个记者的素质,可以决定一个新闻报道的成败是非。在新闻标题中关键词汇运用得好可以画龙点睛,运用不好可能满盘皆输。在流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与融合的环境下,盲目借鉴流媒体中用标题吸引人的手法要慎之又慎。还新闻标题的本来面目,如实地概括、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并以此来吸引读者,这才是一个好标题。

猜你喜欢

标题党新闻标题传统媒体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互联网新媒体中“标题党”现象探析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杜绝网络“标题党”向传统媒体渗透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标题党”恶意制造坑人噱头有点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