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苗”妈妈系列

2018-04-26编辑杨杨

风采童装 2018年2期
关键词:青苗双语学校开学

编辑|杨杨

编者按:

Lucy随父母赴美参加哥哥的毕业典礼,肩负了小小摄影师重任。

成为终身探索的学习者

Vivian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学生Lucy的妈妈。

寒假时,女儿Lucy一直在盼望开学,她的班主任Ciara Lennon也说做梦都盼着开学看见她。

Lucy在青苗读一年级,记得她刚入学的时候,每天放学蹦蹦跳跳,不停地给我们讲学校的趣闻,高兴的样子让我着实感到放心和欣慰,这么快她已经适应了新学校的环境。

青苗是IB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者。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乍看来,这些题目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抽象,但是学校通过一些具象的内容让孩子理解怎么去解答。例如使用灯光和音响创造艺术,让家长帮助提供材料,让学生们动手制作能够发出声音的音乐设备,了解不同的音乐器械表达不同的音效。

这些非常有意思的课程,让我明显看到了Lucy思维方式的变化。

去年8月刚开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要象高年级学生一样要参与学生会的竞选,设计海报,张贴在教室门口展示,报名的同学要用英文演讲,这的确是挑战自我、确立自信、战胜自我的极佳方式。竞选上的孩子每周要参加学校的全英文学生会会议。我想,有时候会议内容他们可能不能完全听懂,但他们会努力搞明白,再传达到班级。半年来,我在Lucy身上看到了责任和担当,明显感到她更关心别人,对学校的事情开始有自己的思考,不确定的问题也会和我们交流。

青苗一直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形成互动。班级春节晚会完全由家委会组织,节目以家庭为单位报名,Lucy主动报名担任主持人,在班级主动寻找搭档,最终和JULI同学成功进行中英文节目主持,同时她自己还进行了古筝表演,每个家庭贡献的节目都很精彩。

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在从周边不断的汲取营养,Lucy的进步得益于她接受的教育方式,不仅是在青苗的学习,还包括我们日常的引导,我们希望她接受美丽素质教育,成长为勤于思考、敢于尝试,积极探究、懂的关爱,拥有胸襟开阔的孩子。

学会遵循她的节奏

吴智鹏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学生Freya的妈妈。

Freya陪妈妈逛街时看到感兴趣的书,随手看书已经成为习惯。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Freya今年7岁,就读于青苗国际双语学校上东校区,小女3岁半。陪伴她们成长,使我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年,仿佛能在我对孩子发脾气时看到自己妈妈怒吼的样子。这些小小的种子本应在吸取阳光雨露和大地的养分后,自由舒展地生长。而我们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却总是试图用我们的焦虑“改造”这些生命的奇迹。我经常反思,什么才是能突破这种看似“平常”的链条,成为最恰当的养育方式。

生命与生俱来拥有无穷的能量,她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充满好奇,不断探索,与人合作,我们所需做的其实很简单,“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爱是无条件的理解,爱是保护,爱是尊重,却唯独不是控制。

Freya从来不是一个“快”的孩子,她慢慢地长大,慢慢地理解着这个世界,充满天然的好奇。但在公立学校的环境下,“慢”不是优势,甚至会变成伤害孩子的武器。然而我知道,她其实只是需要时间,遵循她的节奏才不会破坏那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自由的探索中,她会慢慢发现自然的美好,宇宙的规律。

选择一个学校就是选择一种认同的教育理念。青苗遵循IB课程体系的探究式教育,授人以渔。用传统的观念看,这种教育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她们会游走于学校的各个部门,给不同岗位的老师拍照,为了对比团体中个人的“responsibility” 和“right”, 从而了解社会的运行;她们会在班里支摊铺位,贩卖商品,为了辨别自身的“need”还是“want”,从而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需求的关系。除此之外,这种看似“无用”的教学活动中还会被揉进数学、语文、艺术等学习。

这种不计较一时“基础”知识得失的“慢”学习,实际上极大地保护了孩子天然的好奇心,激发了她们内在的求知欲。在青苗,没有老师会比较孩子的成绩,甚至我至今不知道在青苗到底有没有所谓的考试。不同层次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进度,甚至有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孩子的自信就是被这样润物细无声地保护着。毕竟,孩子不是字典更不是计算器,怀着自信和好奇心的生命才能绽放得更绮丽。

现在,Freya还是以前那个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还是那个清楚自己感受和喜好的孩子。而且,每一天都在知识的森林中无忧无虑的徜徉,越走越远,撷取精华……

猜你喜欢

青苗双语学校开学
椭圆与一对“姊妹椭圆”及其性质
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开学啦!
开学了(2)
Memories of Pets on A Hot Day
一时之思
开学啦!
有只鸽子曾经来过
套牌学校的秘密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