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2018-04-25袁正强

科学与技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灾害测量监测

袁正强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问题持续加重,大部分都为突发性的灾害,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会威胁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测绘学的快速发展,研发出多种现代化的新型测量技术,能实时高效地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预测,从而加快抢险救灾的速度,因此使用测量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十分重要。本文将对地质灾害监测中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加强测量技术的应用效果,增强我国地质灾害预判准确性。

关键词:测量技术;地质灾害;监测;应用

前言:

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和仪器测量记录地质灾害发生前各种前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活动过程,对地质灾害形成有效监测与预警,从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各方面损失与危害。

一、地质灾害及其造成的主要危害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1]。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工业、交通、建筑等相关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工业生产过程,最终造成我国地质灾害情况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严重威胁。

二、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2、为灾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3、为政府部门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4、向全社会提供崩塌、滑坡监测信息服务。

三、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有简易监测和仪器监测。

简易监测方法:变形位移监测法、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目视检查监测法等。

(1)变形监测法:通过监测点的相对位移量测,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

(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通过监测灾体中拉裂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了解地质灾害体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

(3)目视检查法:通过定期目视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无异常变化,了解地质灾害演变特征,及时发现斜坡地面开裂,剥脱落,地面鼓胀,泉水突然浑浊,流量增减变化,树木歪斜,墙体开裂等微观变化,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信息。

仪器监测:重要危险隐患点应采用仪器监测。

四、传统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

测量技术的应用在地质灾害监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各类专业仪器对灾害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测量,同时记录相关数据并将其传输到预警中心,将数据分析与研究后找寻灾害的发展规律,同时判断是否要进行灾害的预警信号发布。使用传统测量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过程中,地质形变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还可以将监测形变划分成内部形变监测、外部形变监测。监测的对象会采用测量技术当作主要的监测方式,即外部形变的监测[2]。开展外部形变监测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测量方式为在平面上利用经纬仪与三角测量法完成监测,对高程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会使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水准测量法进行测量。之后会构建小型平面控制网络与高程控制网络,其误差单位为毫米级别,之后将其作为基础对监测样本中每个控制点的垂直、水平方向发生微小位移情况与形变方式进行测量,最终获取相应的形变数据,可达成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

虽然使用传统测量技术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但还存在众多问题与漏洞。主要表现为,监测过程中需要设置专业工作人员完成实地的观测工作,同时记录生成的海量数据,还要完成大量的计算工作。与此同时,还会消耗很长的工作时间,成本十分高,从而降低工作质量与效率。另外,如果监测地点处于环境十分恶劣的荒野、深山等地点,无法采用实时与实地的测量方法。

五、现代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一)GPS技术的应用

GPS的主要含义为全球定位系统,主要负责接收卫星传输的信号,完成测试定位、导航等下感官工作,同时结合静态差分定位技术,减少观测工作时间,加强工作精确性,避免误差的发生。在地质灾害监测过程中使用GPS技术,可以不受通视条件的影响,远程不间断、准确地传输回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对评估各地质灾害点的形变、位移情况及速度,以指导防灾救灾工作。通过采用GPS系统可以完成连续监测,从而进行目标的实时自动监测。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来说,应用GPS技术可以减少工作强度与难度,减少工作周期,加快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速度与精确性,还可以節省大量的监测成本。

(二)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也称之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其中主要包含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技术、测绘技术等方面技术,应用GIS技术的主要优势为,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高效处理采集后的地理信息数据,形成更加系统化的分析与处理,使各类地理要素形成快速转换。工作人员可以将测量工作实际要求作为基础,应用GIS技术快速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之后利用数字、图形等方式表达最终的计算结果。GIS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发挥综合分析空间数据的优势,加强决策、预警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应用GIS技术还可以使各项数据的处理更加动态性、空间性,由于地理数据主要以符号的形式存在,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地理特点与现象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还可以使地理要素以文字、数字图像等多种方式充分表达,明确其实际的分布规律。在地理数据中主要包含时域特点数据、空间位置数据、属性数据三种。应用GI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检测可以避免发生记录量与计算量较多的问题,通过采用标准矢量化扫描方式与数字化的摄影测量方式对地球表面物体形成有效测量,为工作人员提供迅速、精确、标准的数字信息数据。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相关功能完成空间的定点分析、基于不同比例尺绘制专题图像等操作。

(三)RS技术的应用

RS技术还被称之为遥感系统技术,应用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就是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同步观测与实时数据信息的服务,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优点。使用RS技术开展地形感测、资源勘查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RS技术可以在全天候充分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同时不会消耗过长时间,视域更加宽广,信息量十分丰富,还可以使地表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与颜色更加真实地展现处理在,使立体直观影像具备更强的观察效果。目前在地质、农业、林业、军事等相关领域已经开始广泛使用RS技术。应用RS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过程中,RS技术可以对灾害进行更快的应急范围,在几小时中就可以完成灾情数据的获取,对其进行准确评估,若想进行详实评估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结语:

虽然我国已经掌握了多种测量技术,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无法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监测与有效预判。因此应积极研发并使用新的测量技术,才能对地质灾害形成正确评估、监测、预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基础,促进我国地质灾害监测事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生. GPS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及环保方面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2018(05):200-201.

[2]翟代廷.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2018(17):279+281.

(作者单位:昆明工程勘察公司)

猜你喜欢

灾害测量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灾害肆虐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