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2018-04-25卞晓婷

创新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精心猴子预设

卞晓婷

教学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需要未雨绸缪,也就是提前预设。一个完整有效的教学预设,得顾及目的、任务、师生以及时间和环境。教学预设是上课行为的起点和方向盘,它为参与整个活动的有关主体去定方向、目标以及行动路径,甚至相关的影响要素,以利于活动顺利开展、高效结束。因此,教学预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

《学会与人合作》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在学生认识到合作的价值基础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了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让合作之花香飘校园,在备课时笔者预设了三个新课导入方案。

方案(一),温故探新。师:我们了解了合作的含义和价值,其实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小到一枚缝衣针,大到一辆公交汽车,可以说无一能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合作。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一个人无法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学会与人合作,你所有的努力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学会合作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学会与人合作》(切入课题)。

方案(二),故事引领。多媒体展示:一只猴子和一头梅花鹿,因吹嘘各自的本领大而争执不休,只好请大象裁决。大象出题测试,河对岸有一树蜜桃,谁先摘到桃子,谁的本领就大。在大象发令之后,乐音骤响,它俩争相飞奔,到了河边,梅花鹿抢先渡河,跑到树下。但由于树高够不着桃子,急得团团转。而猴子呢?也因不会游水,被河隔住而“束手无策”。它俩都只能是望“果”兴叹了。最后,猴子抓耳挠腮,想起了主意……

师:猴子会想出一个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摘桃子呢?

生:讨论后交流发言。

师:顺势引导,切入课题。

方案(三),游戏活动“夹球运动”。游戏规则:两两背对背,主持人将乒乓球放入两人背中间,侧身前进。从教室的后端将球运到前面的讲台处,途中乒乓球不能掉落,如果掉落必须从起点重新出发,哪个组先到达终点,哪个组获胜。

新课程提出“生成性”教学观,要求从师生生命的高度和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教学,注重教学的生成。教学本身就是创造性很强的科学活动和艺术行为,一些因素,尤其是具体的情景是难以预见的,因而会产生一些生成性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前两个方案我曾多次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总觉得缺失了一些人文关怀和创造灵性。所以一直很想尝试方案(三),这天中午,校门口偶遇买核桃返校的杨老师,他送我一大把的核桃,看着掌心满满大大的核桃,我有了主意。一踏入三(8)教室,我就宣布:今天想請同学们帮忙运送一位“客人”。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在期待着“客人”的出现,有的学生在思考怎么运送,有几个学生主动要求参与活动。我从中选了六名学生组成三组,让他们两两背对背,将两枚核桃放在背中间(课堂里爆发出一阵开心快乐的笑声,原来“客人”是核桃),接着告知游戏规则,但没有对运送的方法进行任何提示和指导。活动中有的学生主动排课桌为选手让道,有的学生在为选手积极地出谋划策,还有中间的一部分学生主动为选手鼓掌加油。游戏结束后,我没有按原先的预设去采访第一名,而是选择了一名座位上的学生让他谈谈这个活动出彩在哪里,这个学生说“第一名”这组同学有合作意识,而且巧用合作方法:像“小螃蟹”那样将对方手臂紧紧地钩住,防止了核桃的掉落。对他的仔细观察笔者给予了肯定,准备借机切入主题。就在此时有个女生把手举起来了:“老师,我刚才注意到最后一组同学也采用“螃蟹”式,为什么他们得了最后一名?”(其实,这个细节活动中笔者也注意到了)

“是呀,那你能不能现场采访一下他们呢?”我说。(把话语权给了学生)“老师,核桃的一端有棱角,刚才比赛时我感觉到有尖角的那端顶在王严同学的背上,所以我没有紧紧地贴着,只好放慢前进的速度。”多么真实、质朴的情感流露,教室里响起了雷鸣的掌声。换了道具的“运球游戏”给了师生意外的收获。

课堂生成能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有效的生成少不了精心的预设,精心预设可以为教学生成“保驾护航”。如果没有精心的预设,核桃还是核桃,学生再活跃,课堂再热闹,也掩盖不住教学的苍白,好看不中用。因此教学中不但要强调动态生成,更要精心做好预设。

猜你喜欢

精心猴子预设
“精心、贴心、尽心” 赴一场一年一次的“约会”
精心选购 合理搭配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吾栖之肤
猴子出海
永远的新猴子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