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读和写比翼双飞

2018-04-25邓晓芸

创新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虎门销烟结合点笔者

邓晓芸

读写结合中,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了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如何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呢?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选准读写结合点,注重可仿性

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的关键在于读写结合点的选择。一篇课文中蕴藏的言语训练点非常多,有的练说,有的练听,有的练写。笔者认为读写结合点一定是练写的言语训练点,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的言语训练点。读写结合点应该是在把握教材写法的基础上,选择学生不太会的又是以后写作中会用到的写作技巧,通过课文示范来引导学生迁移模仿。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读写结合点选得更有典型性、针对性,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才会更有帮助。在选择读写结合点时要注重可仿性。

1.仿内容迁移

笔者曾经上过一节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的读写结合研究课,本课中可训练的点较多,不过最后还是选定了学习第二节的场景描写为读写训练点。场景描写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一旦学会了,在写作文时运用进去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场景描写能让记叙文更优化,把状物文写得更精彩。并且这一课所在的单元中其他课文也有类似的场景描写。例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中第一节就是先写景再写人,表现人们为江主席献花时的激动场景。《天安门广场》中第六节写节日到来的天安门广场也是先写天安门的景物再写人的活动,表现节日天安门广场的热闹场景。《虎门销烟》中也是通过写环境和写人来表现虎门销烟前庄重壮观的景象。通过这一课的读写结合点训练,学生就能初步掌握在场景描写时可以先写周围的环境再写人物活动的写法。

《维生素C的故事》中描写哥伦布心理的方法很多:或直接通过表示心情的词语来表现,或通过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心情,或通过想法反映心情,或通过语言来表现心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些内容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还有《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的环境描写、《九寨沟》中描写动物的内容、《祁黄羊》中人物的对话提示语等都能成为迁移的范本。通过这些范本,学生就能形象地感知描写的内容和方法。

2.仿用“词”优化。

要想文章写得好,用词一定要准确、优美。其实在文章中用上合适的动词,能把人物写活,把动物写得跃然纸上;用上合适的形容词,能把人、物、景等写得更加具體生动。课文中好的用词比比皆是,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词让学生学习、品味,再迁移、模仿,优化自己的文章。

除了一般的词,还有一些特殊的词,例如叠词、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表示方位顺序的词等。

教材中会出现一些叠词,如《世界真美啊》《美丽的丹顶鹤》中表示颜色的词有蓝湛湛、绿茵茵、鲜红鲜红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表示颜色的叠词和单个表示颜色的词读起来给人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让学生仿照着用上叠词写写事物,感受叠词的妙处。

想要让事情写得有条理,要学会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例如课文《珍珠鸟》第四小节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文中的“我”那段,就是用“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再”“后来”这些词把逐步靠近的过程写清楚的。课后也可让学生学习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写清事情的过程。

想要交代清楚一处景色,要学会用上表示方位顺序的词。《天安门广场》的第二、等三节就是最好的范例,文中通过“广场北端”“广场中央”“广场南端”“东西两侧”等方位词将天安门广场上的大型建筑很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大家一读就能标出这些建筑的位置。另外第二节中用“门前”“河上”“两旁”等词把一个方位的几个建筑也写得很清楚。在教学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用方位词来写一写校园里的小花园,把小花园每个方位的景物介绍清楚。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用方位词的好处。

二、平衡读写结合点,加强联动性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会有这样的疑惑:读写结合,到底是读重要,还是写重要?笔者认为读写都很重要。只有读悟得充分才能学到方法,并会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训练,达到巩固效果。同时,写时要用上学到的方法,这对今后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好的写作手法也有促进作用。下面笔者以《虎门销烟》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读写结合。

1.读中重意也重言

为了让学生对《虎门销烟》第二自然段读得更充分,笔者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虎门销烟前场景的壮观,再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段是如何写的。以下是笔者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设计:

师:第二自然段描写了销烟前的场面,这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轻声读读这一段,边读边想。

生:壮观、隆重。

师相机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二自然段,请你找出描写场面壮观的句子,用点点出句中的关键词。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人多:找到关键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挤。

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赶到虎门寨来?从中看出什么?

②老百姓对销烟这件事非常重视。那么多人,场面真是壮观。一起来读一读。

③第二句话通过写人的活动写出了场面的壮观。

▲环境:

①“分外”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原本早就存在的“碧海、蓝天、绿树”在销烟这一天变得“分外壮丽”?

②是啊,害人的鸦片即将被销毁,人们激动、高兴。

③这里的环境描写把老百姓都表现出来了,同时渲染出庄重气氛。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一句。

▲“新搭起的礼台”“彩旗林立”都让我们感觉到官员们对硝烟的重视。文武官员身着朝服,说明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外国商人也被邀请来观看,场面很隆重。

这句话中既有环境,又有人物,不仅写出大家对虎门销烟的重视,也突出场面的隆重。

师小结:学到这儿,我们应该知道了作者是通过写什么来表现硝烟前场面的壮观的?

生:写景物和人物。

师:在写场面的时候,作者把场面写得非常有条理。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写得有条理的?

生:礼台上、礼台下、一侧、另一侧。

师小结:写场面时,写好环境和人物活动来突出场面的气氛,并且要写得有条理。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感受了场面的壮观,但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壮观是怎样写出来的。通过教学,学生知道了原来场景描写只要写出周围的环境或景物,再写好人物的活动就可以了,并不难。接下来,就要让学生迁移模仿了。

只有重意又重言,才算是读得充分,才能为写打下基础。

2.写时重情境重指导

让学生练写一定要精心选择练写的内容,这样才能与教材中读的内容匹配,促进学生对教材写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场面描写的内容有很多,如果随便让学生写一个劳动场景或游戏场景,会与教材的内容基调不一致,整堂课的氛围也会被破坏。因此,笔者挑选了学生每周都要经历的升旗仪式这个场景让学生训练。这个场景学生熟悉,又和虎门销烟场景一样严肃庄重。以下是笔者导写的教学设计: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场景描写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小试牛刀,学习写每周一大家都参加的升旗仪式的场面。(出示图片)升旗仪式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庄严)要写升旗仪式的场面,你准备写些什么?

生说,师相机引导:

你准备写的( )属于环境,有没有同学也准备写环境的,你准备写什么?

你准备写的( )属于人物的活动,升旗仪式时还要做些什么?

师:升旗仪式要写出环境和人物活动,同学们都说到了,非常棒。我们年级里有同学写好了升旗仪式的场面,他把环境和人物活动都写出来了。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出示学生例文)

生:写得乱,写得不具体。

师:怎样调整才更有序?

生说。

师:这样调整后,这个片段更有序了。

师:第二个问题是写得不具体。比如第一句寫天气,你想怎么写?旗杆还能怎么写显得更具体呢?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动笔写写升旗仪式的场面,把环境和人物写具体,还要注意写得有序。

通过教师真实情境的引入,再加上到位的指导,学生写出来的升旗仪式的场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写好环境和人物活动,并且注意有序,其实这也呼应了笔者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的两个侧重点。通过练写,学生对教材中场景的写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拓宽读写结合面,提升实效性

1.时机选择要恰当

在上《虎门销烟》读写结合研究课时,笔者在第一课时就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完整呈现,有些教师觉得不太合适,认为一课教完后再把第二节内容提出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会更好。笔者认为趁热打铁也是可以的,每堂课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只要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即可。特别是笔者的这节研究课要呈现读和写两块完整的内容,读和写就不能分割开。但其实在平时的实践中,读写可以在课上同步,也可以分开,可以课上讲透,课后再练笔巩固。读写结合的时机自己选定,只要自己运用得恰当,效果好就行了。

例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第二、第三节写天安门广场建筑那部分时,课堂上笔者就注重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按照方位顺序写的,并且还用上了准确的形容词写出了各种建筑的特点,描写具体。课后,笔者就带学生参观了学校的小花园,并且让学生也用上方位顺序把小花园写得有序,还要有详有略地将小花园里的各处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这一课时,笔者训练心理活动描写,也是课上讲透文中心理描写的方法,课后笔者在一次较难的考试后,让学生马上记录下刚才考试时的心理变化。因为有设置好的情境,学生在写的时候就非常真实,有话可写,再用上学的方法,写的效果较好。

好的时机,教师要抓准,有时要创造,等到学生真正想写时再写,效果一定好。

2.读写方式多样化

当教师拿到教材时应该对每一篇课文进行言语训练点的归纳,点选好后再选择较好的迁移内容进行操练,操练时自然地渗透引入,学生有例子可仿可学会觉得写起来容易很多。

当然,读写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为读写训练点的内容可以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也可以是课文的段落内容,如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形描写,还可以是构段方法。文体不同,读写训练点不同,采用的结合方式也会不同。

例如《云房子》一课中学了云房子的形态,教师都会让学生自己想象云房子的样子来填空练说,之后再练写一段,这属于读中仿写。在学《寓言故事》时,教师在让学生感知了寓言故事的写作形式都是故事加道理后,再出示一个故事,让学生添加结尾,点出道理,这属于理解性的续写。

虽然读写结合的方式很多,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但是还是要注意读写结合要巧妙,要自然。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比翼才能双飞,并且飞得更高。有效进行读写结合,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滋养学生的学习力。

猜你喜欢

虎门销烟结合点笔者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老师,别走……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对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研究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