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化学学科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教材的使用

2018-04-25刘房芝龙云飞

山东化工 2018年7期
关键词:栏目化学学科

刘房芝,刘 狄,龙云飞

(湖南科技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近年来,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关于学生的素养问题又一次吸引了大量的眼球,教育部也早在2014年印发了相关文件,即《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体系”,认为:“学生在各学段均需要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强化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品格和必备的能力。”[1]由此看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化学,其也具有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而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升,就不得不重视初中化学教材的正确使用。

1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国际教育界多年密切关注“核心素养”,涉及的领域多方面,覆盖多个学科的知识,经过持续的研究才得以初具规模。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也是紧跟国际步伐,借助于国际社会的研究成果来理解和定义“核心素养”的内涵。所谓“核心素养”,是作为社会的一员,为满足个人的终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而所需要具备的最关键的一种能力或是品格,是作为自然人的一种最低的生活标准,不论何种领域和何种情境都需要。一般说来,核心素养是“少又精”的,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独立或者是合作使用工具,二是即使是在不同的群体中都可以实现互动,三是能够自主的支配行动,并有较强的自律能力[2]。化学的发展涉及多个科学领域,有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环境与能源科学、信息材料科学等,化学在这些领域互相之间各有渗透,相辅相成,共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因此,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其一,以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完美的人格为宗旨,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自我;其二,着重发展学习化学的关键能力,包括有化学学科素养、合作和语言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思维素养;其三,学科间的综合创新能力素养;其四,正确的情感、合适的态度和合理的价值观等[3]。

从内涵上来看,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含的内涵有,一是宏观上的辨识和微观上的探析;二是具备变化和平衡概念的思想观念,三是有模型的认知和逻辑推理能力;四是需要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五是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要一致[4]。

2 关于初中化学教材的研究

按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内容特点来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5],见表1。

表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教材内容的对应情况

3 关于初中化学教材的使用研究

由表1中,我们得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化学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一线教师在使用初中化学教材时,要有机的串接两者,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著名学者吴明好认为,可抓好三个关键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一关键是以学科基础知识为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第二关键是学科能力为基本保障,学生的学科能力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建立。第三关键是发展化学学科思维方法是最根本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依赖于学科思维方法的成长[6]。因此,为了把握好这三个关键,在使用初中化学教材时,要做到这以下几点:

3.1 厘清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强化微观和宏观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其最大的不同是思维方式,着重以微观视角来阐释物质在宏观上具备的性质。”尤其是化学符号作为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重要桥梁,微观上能表示组成和变化,宏观上能描述和理解物质的状态和性质[7]。因此,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化学符号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积极地构建宏观和微观世界,处理好微观和宏观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断的细化和强化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即“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其性质决定了其实际的用途,而用途又能反应出物质的性质,性质也反应其内在的结构”。在不断地强化中,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面上的素养。

3.2 以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突出物质的变化与平衡

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由于课程的安排,单看每个单元所针对的内容,似乎都是一个独立的板块。因此,很容易忽略单元与单元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而单个的进行讲解与学习。而变化往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复杂,是多个知识点的衔接与交叉融合。如果忽视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教学,学生很难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形成的思维也相对的单一,更不要说物质变化与平衡规律概念的建立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是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进而采用多角度的探索的方法来促进对物质和规律的掌握,如从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在全局的观念上突出和把握物质之间存在的变化规律和相关平衡的知识。还可以结合课标中关于课程内容的分类,如一级主题、二级主题这样来融会贯通知识。

3.3 以教材中“实验”和“探究”栏目为平台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来促进学生切身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塑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改变以往纯粹记忆的学习方式,体会科学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实践能力。而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栏目主要有两个,即“实验”和“探究”。发展学生的化学能力素养,主要有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合作互助能力,并逐渐形成竞争与创新的意识等。教材中“实验”栏目覆盖面广,主要有两种组织实施形式,即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前者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而后者则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至于“探究”栏目,能够相对完整地呈现出整个科学探究过程,该栏目在教学和科学探究之间起着很重要的衔接作用。因此学习这两个栏目时,一方面,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和优化科学探究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学生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究”栏目的学习,以便更快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

3.4 借力“调查与研究”和“课外活动”栏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中的“调查与研究”与“课外活动”栏目的忽视,已是由来已久。然而这些栏目能够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调查与研究”栏目,其一般是以教材中学习到的某个知识点作为研究的主题,然后针对这个主题,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社区、网络、图书馆等形式,来查询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与同学、老师之间相互交流,进而删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最后再以报告、小论文、漫画、绘图等方式来对获取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经过思考与交流获得最终的结论。在这样的“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自主,严谨探究的科学精神,并获得相关的信息,进而对社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课外活动”,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是一些有关于化学基础知识或者是基本原理的应用,制作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装置。因此,可以看出,“调查与研究”栏目相对能够比较综合的培养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信息素养和语言素养,这正是科学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课外活动”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不管是“调查与研究”还是“课外活动”,都涉及到与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接触,因此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学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相应的学科基本素养,还会不断的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1] 徐田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6):1-4.

[2] 房 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6):5-8.

[3] 林小驹,李 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2015(5):78-81.

[4] 杨梓生.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5):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 吴明好.基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中化学教学[J].中国考试,2017(3):31-37.

[7] 张丙香,毕华林.化学三重表征的界定及其关系分析[J].化学教育,2013,34(3):8-11.

(本文文献格式:刘房芝,刘狄,龙云飞.浅谈化学学科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教材的使用[J].山东化工,2018,47(7):128-129,131.)

猜你喜欢

栏目化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超学科”来啦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