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间维度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探析

2018-04-25菡,孟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维度景观

周 菡,孟 瑾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3841)

在科技发达,儿童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时代,为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景观设计尤为重要。把设计放在时间的角度上来思考,让景观与时间中的孩子一起成长,建立使用者与场地产生相互积极影响并逐渐完善的景观,还儿童一个可以自由奔跑,感受自然的梦幻童年。

1 景观时间维度

直线是一维空间;无数线构成平面,平面是二维空间;无数平面并列构成三维空间,即立体空间;三维世界是静止的,当三维世界以时间为基准发生变化时,构成四维空间,即时间维度。时间维度就是时间在虚和实上面的表现。

把景观放到时间维度中即形成时间轴中不断生长变化的景观,从而产生了景观时间维度。

景观时间维度包括景观自然时间、景观空间时间及景观心理时间。

1.1 景观自然时间

四季轮回、昼夜交替、气象变化、植物生长等都是景观自然时间的因素。中国园林讲究“借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源于对自然的尊重,遵循自然时间,有限度的改造自然,从而让人更好的感悟自然,寄情于自然之中。

1.2 景观空间时间

在景观塑造中,空间和时间具有开放性。空间随时间而变化延展,时间决定空间。景观空间时间是场所精神的凝聚,是自然的提炼整合,是一个纵观场地发展的手法。利用景观材料吸引观赏者与景观、自然产生互动,同时反过来影响场地本身,打造在时间轴上生长变化的延展性景观空间。

1.3 景观心理时间

景观的心理时间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概念。观赏者对场地的体验不同,年龄阶段、思维深度、见识广度等都是影响的原因。通过对场地的情节设计,引导观赏者心理变化。使用暗示或明示的手法增加场地戏剧般的烂漫色彩。连接人与场地,引发观赏者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有持续性的情感影响。

2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活动场地需求

中国法律规定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此类人群正处于学龄前或小学阶段,幼小,生理、心理都未定性。

2.1 0-3岁婴幼儿需求

婴幼儿须实时陪同,活动场地需满足初步社交引导,提供大量亲子游戏机会。使幼儿简单认知周边世界、获取交往能力。

2.2 3-6岁学龄前儿童需求

此类儿童具有较明确行为意识,处于了解世界、自然的重要时期,善于模仿他人,语言交往能力迅速上升,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以物代物”类游戏。

活动场地需满足儿童日常运动需求。富有乐趣的设施、大量的色彩变化、植物设置等引导儿童感受自然,建立社交空间,进一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帮助儿童迅速成长。

2.3 7-12岁学龄儿童的需求

学龄阶段儿童具有明确行为意识,有交流能力,智力已开发,思维较发散,做事开始具有逻辑性,具有同龄聚集性。

活动场地需满足儿童体育运动需求,增加提高儿童协调性、逻辑性的设计。设计剧情,吸引儿童兴趣,满足人际交往需求,激发探寻刺激的本能,建立团队意识,发现自身兴趣。

所以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主要的服务人群为3-12岁的儿童,在场地设计时应规划更多的场地于这部分人群。

3 时间维度角度下的户外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景观时间维度对不同场地、受众人群有不同的作用。时间维度的理念与户外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方法的融合给儿童带来更丰富的使用体验及更持续的影响效果。

3.1 自然时间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3.1.1 景观材料选择——注重感官体验

忽略儿童感受、套路式的设计压抑了儿童天性。设计中选择景观材料应注重感官体验,吸引儿童感受自然。

①铺装 铺装避免过多生冷硬性铺装。多采用生态弹性材料。如橡皮垫、橡皮砖等,安全减震、触感较好适合儿童奔跑跳跃。防腐木、草皮充满野性的铺装对儿童触感、视觉、味觉产生了冲击,易唤起儿童对自然的渴望,减少城市过多冰冷材质的冷漠感。铺装随时间有不同程度老化和改变,缝隙会滋生野生植物,可留下部分破旧“还生态”铺装进行适当设计,与修补铺装形成对比,带来不同感受。尺度上可采用大小块面积结合的方式增强儿童对尺度的敏感度。

②构筑物 构筑物避免尖锐,少用铜铁类雕塑。砖砌或仿木材料配合透明墙体或遮盖顶棚提供给休息空间,即可遮蔽又可观赏自然。设置易与儿童产生互动效果的游乐器材,如巨大风铃,儿童拨动和自然风摇晃会对儿童产生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冲击,引发儿童对自然森林的幻想。

3.1.2 设置与自然接触的区域——感觉自然进程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应设置与自然接触区域,方便儿童在游玩中感受四季变化,认知植物,亲近自然。植物应避免有毒、有飞絮或带尖锐枝叶的植物。选择分支点较高的乔木,保证儿童安全。速生,慢生树种搭配合理,多采用变色树种,加强儿童对四季变化的感知感。

儿童缺少接触自然的机会,会造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设置部分种植互动区,儿童和成人都可参与种植,感受植物生长过程,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和意志力。

设置植物认知区,选取丰富树种标志树种,儿童可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观赏。

3.1.3 影子的变化——感受自然时间流逝

图1 镂空景观架

远古,人们通过影子长短、方向来判断时间,而后人们借助沙漏、水滴等作为时间标志。原始的计时法让时间具体化,可在儿童活动区放置巨型沙漏、滴水壶等装置,儿童进行翻转感受时间流逝。放置造型简洁的小品搭配标刻时间点的铺地,小品产生的光影变化投影到对应时间点可让儿童具象的感受时间进程。镂空景观架随着孩子奔跑,光影变化,时间变得具象化。

3.2 空间时间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每一个场地都有不同的场所精神,对于儿童活动场地这一点也必不可少。通过对场地适当的保留和设计,向儿童展示这片场地的原有状态的提炼延续、现有状态的发展追溯。有助于让儿童了解本土文化,塑造精神文明加强理解能力。

3.2.1 光影的设置——丰富空间动态

巧妙的光影设计可以丰富空间的动态性。光的明暗变化影响着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亮光让人感到积极、美好、活泼,暗影让人觉得凉爽平静,微弱或无光空间利于思考并有神秘甚至恐怖的氛围,引起人们的探险或逃避欲望。

儿童活动场地应设丰富光影变化,但由于其特殊性,可更多设置光线充足区域,产生丰富光影变化。微弱或无光地方应谨慎处理,设置为矮小精短的形式,如用轮胎,布料等轻软富有弹性的材料搭建模拟小山洞,作为探索区域,但要保证设施在陪同人员随时可视范围内,以确保儿童安全。设置一定的影子区域作为安静休息区,以便儿童休息和思考。

夜晚自然光消失,设置不同效果灯具点缀场地,移动光源吸引儿童注意力,促进儿童奔跑。搭建小型投影墙,手影游戏可调动儿童想象和创造能力。

不同材料和光影配合带来不同视觉效果。墙体和植物影子的搭配使儿童感到宁静,产生的光斑阴影把风具象化,丰富景观层次。游乐区设置小浅水潭,儿童在安全享受玩水的欢乐和清凉同时浅滩和光线产生的折射和散射也带来了更多欢乐。

不同光线与空间、材料产生的效果潜移默化给儿童带来心理、性格的影响,让儿童能够感知不同光线带来的时间感、空间感和立体感并能通过自己的参与改变空间状态。

3.2.2 构筑物的设计——延续固有场地精神创造延展场地精神

构筑物分为可移动改变和不可移动改变构置物。设置固定景墙、休息设施、灯具、意向小品等来展现场所精神。同时设定不固定、未完成构置物,与儿童产生更多互动,引发儿童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移动、设计、堆叠,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空间塑造能力。如设置白墙或黑板供儿童进行创作,或放置可拆卸箱或将废旧轮胎涂上不同颜色,供儿童堆积、休息、玩耍。

3.2.3 场地开合与划分——保护并展示场地精神

儿童的活动场地应与周边嘈杂环境进行隔离,但也不可完全封闭。除必要安全性围合外应适当设置视觉上的开放空间。过多封闭空间给儿童带来压抑感,也会阻拦儿童观察周边事物视线,阻断了场地内外的流通和交流,不利于整体环境精神的展现与传播。适当的半封闭空间,方便儿童进行沉思和休息。

任何场地的作用不是单纯的一种。儿童活动场地处在不同地点也具有不同性质。幼儿园、学校等专属儿童的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可更多考虑儿童生理、心理需求,而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主题公园类儿童活动空间的服务对象更加复杂和多变。

这类儿童活动场地服务主要对象是儿童,但陪同人员也需考虑。儿童终究要长大,他们童年经历的事情、形成的性格和爱好会对成年后的他们产生影响。所以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从成人的角度设置部分较开放的儿童友好型景观空间,使场地成为共属场地辐射范围内的儿童为主的综合性公园。较开放的空间方便家长交流、照看儿童,也方便儿童了解成人的交流模式,同时也减少视觉死角降低犯罪率。作为一个展现周围环境精神的映射点,对成长的儿童、成人都产生影响,完成一个场地对过去的承载和未来的链接。

3.3 心理时间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从心理时间的角度去思考儿童的需求来创造场地会给儿童生活带来巨大的持续性影响。

3.3.1 颜色的引导

颜色具有不同温度,明度、饱和度、色相的不同带给儿童不同的心理暗示。黄色和红色是最容易引起儿童注意的颜色,刺激儿童大脑迅速发生反应,但容易引起过激行为。绿色、蓝色、黄色等具有安定、凝神的效果,棕色、紫色可消除不安感,对脑部问题或强迫症、多重性格等类似精神问题有明显效果。不同颜色配合不同空间完成对儿童心理、情绪的引导。在主要活动的场地可采用具有刺激效果的红色类颜色搭配蓝、黄等有安定效果颜色,在激发儿童活动潜力同时安定心神避免发生危险。小的休息、思考空间采用棕色、紫色或白色让儿童进行思考。

颜色会造成儿童对时间的感差,红色会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可用在激烈活动区。蓝色则感觉比实际时间短,可用在较私密区,利于儿童精心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设计时色彩会抓住儿童的兴奋点,刺激儿童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但也不应在色彩设计时一味求多,会有凌乱感,破坏儿童审美。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偏重不同。年幼阶段儿童更侧重于奔跑、玩耍、贴近自然、释放天性,故可采用明度、饱和度较高的颜色来吸引注意力,提高感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稍年长的儿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锻炼逻辑性的需求逐渐上升,这时在设计中环境的背景颜色的饱和度应逐渐降低。

3.3.2 故事剧情

图2 被放大的架子与地形构成了有趣景象

图3 放大的兔子唤醒人的童心

儿童的户外活动场地应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给予场地丰富的戏剧变化,通过日常活动,构建审美价值观以及冒险精神。

场地剧情可设置成时间轴网的形式,结合儿童年龄阶段进行分化或按时间前后、因果顺序来进行串联排序。这样,不同年龄的儿童即可分化也可保持连续。如若一个儿童几个年龄阶段都参与了这个场地的活动更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理成长的时间线。

巧妙利用色彩、光影、植物、景观小品烘托氛围,部分小品尺度可用夸张的大地艺术手法进行设计,如异于平时认知的日常用品(图2,3)形成滑稽新奇的场景,这种生活化的场景,不仅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加了欢乐的气氛,更给成年人带来了童趣。

情节的设置要跌宕起伏,游戏场地和游戏场地之间要有过度的平淡区,给儿童缓冲的时间。设置儿童攀岩、探险的区域,满足儿童的冒险欲望。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景观时间维度及不同年龄儿童对活动场地需求的分析,从景观自然时间、景观空间时间、景观心理时间三个层面提出了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要点,包括:景观材料的选择要注重感官体验;设置自然区域来感受自然进程;通过光影变化的设计使时间具象化同时丰富空间动态;对场地整体及细部构筑物的设计来强化、延续场地精神;通过颜色引导、故事情节设置使儿童与场地产生相互影响与互动。通过这些设计手法使户外活动景观与时间中的孩子更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使孩子在户外娱乐中更好的享受自然与童年。

参考文献:

[1]林娜.基于儿童心理及其行为特征的儿童公园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2]刘冠兰.“儿童友好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邱一进,陈继林.浅析城市儿童公园场地设计原则[J].北方园艺,2011,(22):82-84.

[4]陈瑜.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设计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维度景观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光的维度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